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什么苏轼要去大城市考试?
1056年,已经三次落榜的眉山文人苏洵,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他要带他们去汴京(今河南开封)考试。那里是大宋的首都,想参加开封府的解试需要有朝廷官员的保举。
苏洵带着儿子们从家乡眉山出发,先去成都找朋友张方平帮忙,张方平当时可是成都的知州。张方平非常支持苏轼兄弟俩进京考试,为他们出具了参加开封府解试的保举证明,还专门给欧阳修写了一封信推荐苏洵。
到了汴京,苏洵带着推荐信去拜见了欧阳修。
欧阳修看了苏洵的文章后当场折服。
苏轼和苏辙顺利参加了开封府的解试,并且轻松通过。在第二年的省试中,苏轼还写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让考官大吃一惊。
欧阳修误以为这篇杰作是徒弟曾巩写的,本来觉得应该评个第一名,但是他转念一想又放弃了这个想法。
接着,苏轼和苏辙一鼓作气顺利通过了当年的殿试。皇帝为了犒赏大家,邀请所有新科进士到皇家园林琼林苑参加聚会,大家在宴席上开怀畅饮。
宴席上,苏轼与宜兴进士蒋之奇邻座,蒋之奇热情地向苏轼介绍自己的家乡宜兴。
俩人推杯换盏间越喝越多,也越聊越起劲,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可就在苏轼开心地等待朝廷分配工作时,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苏轼的母亲程夫人突然去世。看到信后,苏轼犹如晴天霹雳,伤心不已。
按照传统,苏轼要回家守孝。因此父子三人匆匆赶回眉山料理后事。
刑赏忠厚之至论(节选)
翻译
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适度超过,义法是不可以过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