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7,从小工到基建狂魔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0章 釜底抽薪

刘强微笑道,“你现在工资大概也就一百多吧,我给你翻五倍,五百。”

啊!

这么高!

“真的?”她可真不敢信,“你不是骗我的吧?”

“怎么可能骗你,我爸就在这坐着呢,我骗你,我爸不可能骗你吧。”

“行!”

沈秋莲做出决定后,人也轻松了许多。

谁和钱都没有仇,有五百块不领,领一百?现在看来,编制身份随时会丢,她又不傻。

反正这个破国企肯定会改革了。

她这个小年轻留下,啥也不会分到。

她又不是朱科长他们,能捞很多别的工人看不见的东西。

比如,她是猜得到,朱科长、厂长他们一定收了刘家的好处,这才不会十分急迫的要回那三百多万的应收款。

.

吃完饭,父子俩和洪子若入住松城招待所,皇冠车甚至不比市里领导的车差,招待所的人很是重视,门卫的很是给了一顿指挥,然后帮着拿行李之类的东西,开了三个房间。

本来,刘占国想和儿子住一起,想想也不对。儿子已经成年,他这个当爹的总不能一直拿他当小孩子。

现在看来,那么多的女生,哪个会成为他的儿媳妇儿,他完全没个评估。

反正,儿子的这个事,他是半点儿都不会干涉,甚至感觉哪个都挺好,呼市的那几个小女孩,哪个都行。旁边这两个也不错。

关上门,一边洗脚,一边给老刘说了他的打算。

刘占国其实也猜到刘强打的什么算盘,人才是第一位的,至于那些固产他都看不上。市里不拿出诚意,还想让私人的资金来接盘老弱病残?

至于资质——这玩意儿又不是只有松城一个地方有,全东北只要肯去寻找一番,一定会有愿意出卖这个玩意儿的。

连夜刘强就搞定了一个全新的招募计划。

第二天就找到松城晚报给登了上去,重金发广告,还是通过党报来发。这个消息在过审的时候,没谁阻拦,因为是私企招人,工薪又高,这是大好事情,谁会拦,没人。

早上一上班,各个设计院的各个科室陆续都接收到了这个消息。

强国路桥?

这个公司没人听说过。工程师月工资300-500,高级工程师500-800,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这个级别的1000。不但有工资,还会有绩效奖!

这个消息,当天就发了出去。

真的假的?

这也太高了吧!

这个工资水平是松城这些人现在工作的一倍到两倍以上!

高级以上的甚至达到了三倍!

一时间,松城这边看到消息的纷纷开始打听这个强国路桥是哪里的,有啥背景,是不是很有实力?

也有人早就想走,可一直就没有好机会,这边有消息一出,立即打电话或者跑去宾馆问询。

刘占国在亲自接待这些陆续来报名或者资讯的人,刘强给贺文年打了个电话,说松城这边不太行,卡的比较死,政策政策没有,实际利益也不让,他准备开车去更东边的朝阳市或者TL市看看,反正他就需要一个乙级资质就行,要是老贺有更好的设计单位介绍,他也可以考虑云云。

刘强就是通过中间人给松城那边一个很坏的消息。

你们不拿出诚意,我不但卷走你们的人,还能拿到我想要的资质,啥都不耽误——改革春风吹满地,哪里都有你需要的东西,就看你想不想去挖。

松城建设局的领导当即就慌了,他当然知道东边的邻市的确也有一支拥有乙级资质的队伍。

而且他们简直真的可以不要钱的向外送,因为他们没有啥可以讨价还价的资本。

松城这边人才多,年轻人也不少,这本来是他们的资本,怎么一夜之间,这个优势竟然要被一分钱都不花的偷走。

人是活的。

制度是死的。你可以卡人家的编制,可是人家可以不要编制啊!

刘强这一招釜底抽薪,实实在在打中了建设局领导的要害!

他么的,那个小子登报发布这个消息,简直就是杀人诛心——可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了可以待价而沽的时间,一旦人家把人弄走,再去东边弄到手那个证书,咱们这边可就啥都弄不到了!

连忙打电话,再约刘占国。

让价二百万。

只要强国公司给二百万,设计院从天上到地下的东西全部转手,还会给一个优先在本地区进行总承包的权限,住建会给介绍一些工程,打包将在职和退休的职工带走。

不行。

刘占国根本不接受。

他和建设局的人说,我儿子已经联系了辽城那边的人,明天就去面谈。

你们要是真有诚意,一分钱能不要。

再给三年内全市范围内的各种市政和住建工程优先承包权,毕竟咱们是私人企业在给你们政府和国企擦屁股。这关联着五百多个家庭,上千人的生活着落,我们强国公司也没啥资金,就是想给政府分忧,不然我们怎么可能会接这个?

气的领导想骂人,可他别无他法,毕竟对方的可选择性太多了。他接受老刘的两个方案。

要么不要钱给政策三年内市里的工程优先给老刘,要么把退休等后续的一切留手里,然后贱卖资质。这已经不是他选不选的问题,事实上他知道,东北这片上想卖的设计院太多。

都在搞破产分流,谁抢到钱是谁的。

回去立即向市里的领导汇报。他也很着急,真的砸手里,那可就不止三年五年的包袱。有人接盘总比硬下岗的强。

刘强打完了电话,就开着老爸的车,带上办理了辞职手续正式入职强国路桥的沈秋莲,小司机洪子若一起,在松城四处的逛游。

皮革厂,倒闭了。

二毛走下坡路了。

乳品厂关门了。

食品厂有四个,也全完了。咦——这个,看看情况。

很牛的地毯厂还有几口气在,出口的挂毯还有一些销路。

制药厂勉强运转。

是真的所有国企都不行了吗?

在当年,也许人们都这么看。毕竟市场化是出路,所有计划经济时代的东西都会被淘汰。

可是,刘强查阅过这些资料,重生后还很清楚的记得,这里面大多数厂子并非彻底跟不上形势,大多数都是经营不善,僵化大而全,内部子弟安排工作,人浮于事等等,和三十年后的国企央企再次出现的问题一个路数。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人性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