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9章 《瞒天过海》展映
同一天下午,《瞒天过海》紧随色界之后开始展映。
同时展映的还有姜闻的太阳依旧升起。
相比色界,瞒天过海的展映人数显然没那么多,毕竟在国外曹卫平的名气是不如黎安的。
来这里观影的影评人和观众显然都是一些外国面孔,亚洲面孔并不多。
电影展映的同时,曹卫平就在一边,时刻关注着大家的反应。
很快整部影片就结束了。
大家也都纷纷讨论了起来。
瞒天过海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悬疑犯罪片,方阳的这一版更侧重于情感的冲突,和商业的戏剧化反转,娱乐性更强。
但是在人性困境、阶级矛盾进行了弱化处理,所以批判性和斗争性上面弱一些。
娱乐性在这一点上,观众的观影感受是非常棒的。
曹卫平和方阳两人在一边,不止一次听到了观众的惊呼声。
尤其是关于埋尸体地点这一项上面,最终的结局,观众反应过来的时候,都很兴奋。
难怪警局找不到尸体,原来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所以第一场展映下来,现场大部普通观众的感官都非常不错。5分满分,大部分观众都能给出4-4.2分左右高分数。
但是影评人和专业电影人显然会对电影有着更高的要求。
对叙事结构、主题把控、批判性等等都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叙事结构这一点,影评人对于导演的手法还是认可的。
但是对于主题的把控上大家褒贬不一。
影片采用了经典的反杀再掩盖的模式,通过多层时间线交叉叙事,逐步揭露真相。前半段的铺垫细腻,细节经得起推敲,后半段反转密集逻辑链条也完整。
但是,影评人对于艺术性的要求非常高。这些普通的戏剧化手段镇不住他们。
艺术性体现在哪里?
那就是对人性困境、阶级矛盾乃至对社会的尖锐批判!越批判越斗争就越艺术。
这点其实在方阳制作剧本的时候是有想到的,他和曹卫平也对此进行了一些修改。但是最终的取舍还是偏向于商业和娱乐。
因为在国内纯粹的艺术片没有市场。如果真的拍成尖锐的批判电影,那估计上映都困难。
结局拍了两版,一版本是自首的,一版本是没自首的。自首的为了国内上映,没自首的来参奖。
整体看下来,影片目前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大家对于这个故事,包括对于导演的手法,情节的反转都很满意。
这多少给了曹卫平一些信心,但他心里还是免不了打鼓。
...
一天的展映结束后,国内的两个剧组在一起吃了饭。
太阳依旧升起剧组,来的是姜闻、周昀、房耀祖三人,黄秋声有事没来,而陈充则是去了隔壁色界剧组,她这个人很有意思,特意选了黎安的剧组。
色界剧组不在,黎安表现的并不很亲近,或许是因为出门在外有人看着,所以也不方便聚会走的太近。
在异国他乡找个吃饭的地方其实也不容易。
众人在威尼斯岛上找了一家不大的餐厅,特意包了场,就招待这一桌。
饭菜嘛,就那么回事,甜的甜,咸的咸
当然了,这属于国内影视界的大聚餐,中影的领导当然也在。
大家觥筹交错,方阳当然也不例外。
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和大家交流,方阳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张emo作为评审会主席,是不方便再和大家聚会,最多也就只能是电话里面交流一下。
所以众人讨论的话题自然还是离不开奖项,当然也包括卖片。
李德全笑道。
“我看今天《瞒天过海》的现场观影感受不错。
曹导,收获怎么样?”
曹卫平笑着点点头。
“还行吧。不过从整体评价来看,冲大奖估计比较难了。”
转头又看向姜闻。
“姜闻你呢?”
姜闻喝了一口酒。
“嗨,别提了。这帮人没一个识货的。”
太阳依旧升起的观影门槛有点高,它其中各种隐喻都是有时代背景和特点的,对于不了解国内历史的人来说,根本看不懂,就别说老外了。
李德全却笑道。
“我看你和那个老外不是聊的很开心吗?”
“就是见个朋友随便聊两句,又没说卖电影的事情。”
姜闻之前在拍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和导演昆汀以及教父德尼罗关系相交莫逆。
方阳听到这里眼珠一转。
...
在回去的路上,方阳来到了姜闻身边。
“叔,能问你个事嘛?”
姜闻笑道。
“说吧,刚刚我看你刚刚吃饭的时候都快憋不住了。”
“我有两个剧本,想着看看能不能卖给好莱坞。
叔,你的朋友是哪家公司的,能帮我牵个线嘛?”
方阳笑的贼真诚,贼阳光。这笑容,哪都好,就是有点--贼。
姜闻听完一愣。
“什么剧本?”
方阳一摆手。
“要不,去我那看看?”
姜闻这点酒喝的其实不尽兴,想了想转身对周昀道。
“媳妇儿,你先回去,我跟方阳去看看剧本。”
周昀甜甜一笑。
“行,那你早点回来。”
...
方阳的房间里面烟雾缭绕。
姜闻一边看着剧本,一边抽着烟,烟灰掉在裤子上也全然不顾。
大致看完以后,姜闻看了看方阳。
“这是你写的?”
“怎么样?”
“有点意思,这么好的片子,不准备自己拍?”
“我自己又不擅长导演,再说了,咱们国内导演哪有擅长这个类型的。”
姜闻一拍胸脯。
“你这话说的,你叔我是干啥的?”
方阳嘿嘿一笑。
“叔,你真想拍?”
姜闻其实就是说说,他其实也不擅长这个题材。
“你真想卖?”
“当然。”
方阳这次来威尼斯,一方面是能拿奖就拿奖。另外就是要卖卖这些影片。
他知道的资源有很多,来的这段时间赶工加点,点灯熬油的大多数都给整成了剧本。
但他又不会分身,一年拼死拼活最多也就是4部戏,正常来讲,一年两部就已经很高产了。
所以他手里现在掌握的剧本,一个人根本就拍不完。
资源不变现,不如废纸片。
而且按照原时间线来说,他也不确定后面有没有人做这些,想来应该是有。
所以这些影片必须要提前消耗掉。就好像兑奖是一样的,过期就作废了。
对好莱坞的片子,方阳是觉得不薅白不薅。
反正拿他们的片子赚他们的钱,方阳没有丝毫心理负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