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新冠病毒感染重型合并心衰案
(一)一般资料
吕某,男,93岁,住院号:Z26×××0。
入院时间:2022年5月15日;出院时间:2022年6月10日;住院天数:26日。
(二)入院前情况
主诉:因“反复胸闷气短1周”入院。入院前1周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剧烈胸痛、大汗,无发热、咳粉红色泡沫痰。2022年5月14日血常规检验报告:血红蛋白93g/L↓,C反应蛋白13.74mg/L↑,血清淀粉样蛋白54.41mg/L↑。生化检验报告:血糖8.75mmol/L↑,钾6.2mmol/L↑,钠131.8mmol/L↓。生化检验报告:B型钠尿肽946.06pg/mL↑,肌红蛋白73.5ng/m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20.0秒↑,国际标准化比值1.86↑,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1.70秒↑,凝血酶时间测定17.40秒↑。2022年5月15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进一步诊治收治入院。
流行病史:无14天内境外或疫情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
既往史:有肾功能不全病史,有房颤病史,腔隙性脑梗死病史,长期口服托拉塞米、螺内酯、利伐沙班、阿托伐他汀、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否认内科疾病史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三)入院时情况
患者本次发病以来,咳嗽咳痰,胸闷气促,乏力,双下肢轻度水肿,精神差,胃纳可,睡眠可,大便如常,小便如常。
体格检查:体温36.8℃,心率7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7/41mmHg。
神志清楚,口唇稍绀,听诊呼吸音两肺粗糙,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部平坦,触诊: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水肿,四肢关节活动正常。视诊心前区无隆起,触诊各瓣膜区均无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听诊心率82次/分,心律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无杂音。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1)新冠病毒感染(普通型)。
(2)慢性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心功能Ⅲ级。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4)心房颤动。
(5)电解质代谢紊乱(高钾血症)。
2.中医诊断
疫病,湿毒郁肺证。
(五)诊疗经过
入院后予以鼻导管吸氧3L/min,监测血氧饱和度,利尿(托拉塞米、螺内酯),抗菌(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营养支持(氨基酸、维生素),改善心衰(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化瘀解毒(血必净),增强免疫力(胸腺法新),5月20日,患者血压低,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泵入升压;5月21日,患者血氧饱和度在83%~86%之间,给予面罩外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气道正压模式,给氧浓度80%。5月24日患者神志模糊,呼之不应,压眶反射阳性,解黑便,痰多,且自主排痰能力极差,高流量吸氧(流量40L/min,浓度50%),加用痰热清清热化痰,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抗凝,奥美拉唑护胃,人体白蛋白营养支持。5月26日,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保肝,乙酰半胱氨酸溶液雾化吸入。5月31日加用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抗病毒。6月4日,加用肠内营养乳剂和人体免疫球蛋白支持。
5月24日血气分析:酸碱度7.42,二氧化碳分压7.07kPa↑,氧分压22.60kPa↑,血氧饱和度100.00%↑。血气分析:酸碱度7.50↑,二氧化碳分压5.66kPa,氧分压7.53kPa↓,血氧饱和度91.60%↓。
5月27日生化检验报告:谷丙转氨酶139U/L↑,谷草转氨酶148U/L↑,总胆红素31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151U/L↑,碱性磷酸酶190U/L↑,乳酸脱氢酶282U/L↑,B型钠尿肽934.35pg/mL↑。尿常规报告:尿隐血试验(+++),尿蛋白(+-),尿胆原(++++),白细胞酯酶(+),维生素C(++),红细胞计数737p/μL↑,白细胞计数42p/μL↑。心脏彩超提示:右心室和双心房均明显增大,肺动脉高压,射血分数明显降低。
5月14日胸部CT(图13-1):慢性支气管炎改变、肺气肿;两肺上叶、右肺中叶肺气囊、肺大疱;两肺斑片影,右肺上叶为著,拟炎性改变;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影增大,主动脉、冠脉局部钙化,心包少量积液。

图13-1 5月14日胸部CT
1.西医治疗方案
(1)氧疗过程:5月15日鼻导管吸氧3L/min。5月21日给予面罩外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持续气道正压模式,给氧浓度80%。5月24日高流量吸氧(流量40L/min,吸入氧浓度0.5)。5月30日改鼻导管吸氧(3L/min)。
(2)抗病毒治疗: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400mg,吞服,每12小时1次。
(3)抗感染治疗:注射用美罗培南1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替加环素50mg,静脉滴注,每12小时1次。
(4)免疫治疗:注射用胸腺肽0.02g,肌内注射,每日1次;注射用胸腺法新1.6mg,皮下注射,每日1次。
(5)抗凝治疗: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6000IU,皮下注射,每日1次。
(6)其他:托拉塞米针20mg,静脉推注,每日1次;螺内酯片20mg,口服,每日1次;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痰热清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盐酸氨溴索注射液6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乙酰半胱氨酸溶液0.3g,雾化吸入,每日2次;参麦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复方氨基酸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口服,每晚1次;利伐沙班片10mg,口服,每日1次;肠内营养乳剂1000mL,鼻饲,每日1次;人血白蛋白10g,静脉滴注,每日1次;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2.5g,静脉滴注,每日1次;异甘草酸镁注射液4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50mg,鼻饲,每日1次;注射用奥美拉唑钠4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维生素C注射液3g,静脉滴注,每日1次;新冠恢复期血浆200mL,静脉滴注。
2.中医治疗方案
(1)2022年5月16日一诊:患者咳嗽咳痰,咳痰不畅,胸闷气促,乏力,无发热,双下肢轻度水肿,精神差,胃纳可,睡眠可,大便如常,小便如常。唇发绀,伸舌不配合。四诊合参,中医辨证考虑湿毒郁肺,痰浊瘀阻。外邪侵袭于肺,则肺气壅遏不宜,清肃之令失常,气道不利,肺气上逆,因而引起咳嗽。患者老年男性,素体心脾两虚,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痰浊瘀阻、水饮内停,则见口唇发绀,下肢浮肿。治疗予以清热解毒,泻肺逐水,化痰逐瘀。方取荆银清化方加减如下:金银花12g,荆芥9g,连翘9g,炙麻黄6g,杏仁9g(后下),生石膏30g(先煎),柴胡9g,黄芩9g,野荞麦根18g,葶苈子30g,芦根15g,藿香9g,生薏苡仁15g,牡丹皮9g,桔梗6g,桃仁9g,丹参15g,生甘草6g。6剂(2022年5月16~21日)。水浓煎,取汁200mL,早晚各100mL服用。
(2)2022年5月21日二诊:患者胸闷气促加重,氧饱和下降,血压偏低,大便不畅,口干,乏力、纳差,无发热,唇绀。患者由普通型转为重型,考虑为疫毒闭肺,腑气不通。治疗解毒宣肺,通腑泄热,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方取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加减如下:炙麻黄6g,杏仁9g(后下),生石膏15g(先煎),藿香9g,厚朴9g,炒苍术15g,草果9g,法半夏9g,白茯苓15g,生黄芪12g,葶苈子15g,炒赤芍9g,桃仁9g,芦根30g,虎杖15g,马鞭草15g,生甘草6g。3剂(2022年5月21~23日)。水浓煎,取汁200mL,早晚各100mL服用。另予宣白承气汤加减灌肠,以通腑泄热:生石膏45g(先煎),生大黄12g(后下),杏仁9g,瓜蒌皮30g,太子参60g。5剂(2022年5月21~25日)。水浓煎,每剂取汁400mL,早晚各200mL灌肠。
(3)2022年5月24日三诊:患者神志模糊,躁动,高流量吸氧中,无发热,双下肢无浮肿,解黑便。查大便隐血阳性。口舌偏干,伸舌不配合(见附录彩色图图13-2),脉沉细数。证属热入营血、气营两燔证,治拟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方取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30g(先煎),知母30g,生地黄30g,炒赤芍30g,玄参30g,连翘15g,牡丹皮15g,黄连6g,竹叶12g,葶苈子15g,桔梗6g,石菖蒲12g,地榆9g,茜草9g,生甘草6g。另羚羊角粉0.6g冲服。3剂(2022年5月25~27日)。水浓煎,取汁200mL,早晚各100mL服用。
(4)2022年5月28日四诊:患者仍神志模糊,高流量吸氧中,无发热,大便颜色转黄,左侧卧时气促,左肺呼吸音低,口舌偏干,伸舌不配合。证属气阴两虚,水饮伏肺,治拟益气养阴,泻肺逐水。方取生脉散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如下:太子参45g,北沙参15g,南沙参15g,麦冬9g,柴胡12g,黄芩9g,法半夏12g,党参12g,泽漆15g,陈皮12g,蒲公英30g,葶苈子15g,桂枝6g,泽泻20g,石菖蒲12g,丹参15g,桃仁9g,大枣6g,生甘草6g。3剂(2022年5月29~31日)。水浓煎,取汁200mL,早晚各100mL服用。
(5)2022年6月1日五诊:患者神志转清,偶有躁动,口干较甚,乏力,无胸闷气促,无发热,大便正常。口唇发绀,伸舌不配合。证属气阴两虚,治拟益气养阴,理气散结。生脉散加减,拟方如下:生黄芪30g,太子参60g,北沙参15g,南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9g,桂枝6g,桔梗6g,青蒿30g(后下),泽泻20g,猪苓18g,制香附6g,桑白皮15g,虎杖15g,马鞭草30g,芦根30g,丹参15g,桃仁9g,生甘草6g。5剂(2022年6月1~5日)。水浓煎,取汁200mL,早晚各100mL服用。
(6)2022年6月6日六诊:患者神志清,无发热及胸闷气促,口干乏力,大便正常。证属肺脾气阴两虚,治拟益气养阴,顾护津液,健脾补肺。方取生脉散加减,拟方如下:生黄芪30g,太子参60g,北沙参15g,南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9g,桔梗6g,白扁豆15g,天花粉15g,青蒿30g(后下),芦根30g,制香附6g,炒白术15g,桃仁9g,丹参15g,生甘草6g。5剂(2022年6月6~10日)。水浓煎,取汁200mL,早晚各100mL服用。
(六)疗效评估
1.体温变化趋势 患者入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未见升高(图13-3)。

图13-3 体温变化图
2.主要症状 患者属于重型,病程前期以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症状为主,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
3.生化检查变化 (表13-1)
表13-1 主要生化指标变化

4.新冠病毒核酸CT值 (表13-2)
表13-2 新冠病毒核酸CT值

5.胸部影像治疗后变化 5月30日胸部CT(图13-4):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改变,两肺散在炎性病变,两肺上叶肺大疱,双侧少量胸腔积液,两肺下叶膨胀不全,建议复查;心影增大,冠脉、主动脉附壁钙化,少量心包积液。

图13-4 5月30日胸部CT
(七)出院时情况
患者神志清,精神可,无咳嗽咳痰,无胸闷气促,大便正常,胃纳可。胸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4次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2022年6月10日出院。
(八)案例讨论与分析
1.辨证施治思路 新冠病毒感染病因主要有疫毒、湿邪、热邪等,湿毒郁肺是其基本病机。新冠病毒感染病机在于湿毒疫邪侵袭犯肺,郁而化热,湿毒、郁热搏结,弥漫膜原、三焦,化燥伤津,耗气伤阴。总结其病理因素,涉及毒、湿、寒、热、燥、瘀、虚等,病位主要在肺、脾,与心、肝、肾、大肠密切相关。此患者在一诊时属于普通型,除了胸部CT提示有病变外,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但因患者素体心脾两虚,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痰浊瘀阻,水饮内停,故治疗上除了清热解毒、泻肺逐水化痰外,另加上桃仁、丹参活血化瘀。
二诊时患者出现疾病传变,血氧饱和度下降,转为重型,此为邪在中焦气分,湿热疫毒蕴于中上焦,肺胃热盛,病在阳明气分,正邪交争剧烈,热势较重。故除了解毒宣肺外,又予以宣白承气汤通腑泄热;同时宗达原饮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三诊时患者解黑便,有消化道出血,神志模糊,为邪入下焦营血,疫毒炽盛,气营两燔,方取清瘟败毒散,此方以犀角地黄汤为主,凉血止血,合白虎汤、黄连解毒汤而成,三方共奏气血两清、清瘟败毒之功。辅以地榆、茜草加大治血功效。羚羊角粉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作用,适用于患者因热极生风所致的躁动不安。
四诊时患者左肺呼吸音低,考虑有胸腔积液,此为邪正相持,水饮伏肺,治以畅三焦、利水道、化痰浊、通血络,进一步促进肺之主气司呼吸功能的恢复。方中泽漆利水消肿,化痰散结,其“长于泄水,故能治痰饮阻格之咳”(《长沙药解》),柴胡助其“推陈致新”(《神农本草经》),“益气力”(《日华子本草》)。桂枝则有平冲降逆之效,使气机得以升降。同时加上香附,使得胃气散逆,保持气机通畅。
五诊时患者症状好转,神志转清,进入恢复期,表现出气阴两虚的症状,口舌偏干,口渴。此为邪去正虚,耗伤津液,当顾护津液。此期常以肺脾气阴两虚多见,“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故治宜益气养阴,清热生津。考虑患者卫气大伤,但仍有余邪。治疗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还需酌情加上青蒿、桑白皮、虎杖、马鞭草以清热化湿,桔梗使余邪得以外出。
六诊时患者感口干乏力,肺脾气虚未复,气阴耗伤。考虑患者若一味补益,避实就虚,则余邪不去,致使闭门留寇。因此,往往需要清补并行,内外宣通,虚实同治,使湿疫毒邪不致久羁,真气缓缓内生。故治以补益肺脾、健脾渗湿为主。久病则肺虚络瘀,宜补虚化瘀通络,且患者素有瘀阻体征,故活血化瘀药始终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2.用药分析 这是一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普通型转为重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西医着重增强免疫、抗病毒、抗炎、抗凝、营养支持等,中医主要抓住病机变化为疫毒侵袭肺卫、气分,随之病入下焦,热入营血,气营两燔,治以解毒宣肺,凉血泻火,以及后期的益气养阴、顾护津液、健脾渗湿等善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入院后症状得以改善,核酸CT值上升,转阴出院。
3.得失点 本案一开始为普通型患者,后转变为重型,考虑患者高龄,且基础疾病多,素体气虚,正虚湿困,导致邪胜于正,疾病传变迅速。如果第一时间加用益气扶正之药,正胜则可与邪之抗衡,则疫毒之邪有可能只停留于气分,而不入营血。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熊艳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