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章 圈层标签
蒋荀提着拍摄带子飞回首都,着手进行《落叶归根》后期工作。
另一头,趙苯山也乘坐飞机返回了东北。
但不约而同的,两人双双被围堵在了机场。
这年头,内地狗仔的科技树已经点亮了七七八八——提前获悉明星所乘航班信息,简直就是小意思。
至于说…来源途径,不足为外人道也。
“蒋荀导演!请问《落叶归根》已经杀青了吗?”
“蒋导,您会不会将这部影片送审国外电影节?”
“准备什么时候出发去威尼斯,可以回答一下么?”
“......”
圆圈中心,男人戴着棒球帽,神情被墨镜完全遮盖,充耳不闻,径直朝前面走去。
这时候如果架起一台摄像机,妥妥就是偶像剧剧情。
该丑的丑,该帅的帅。
与这边情形截然不同,那厢...趙苯山笑容满面,几乎称得上是有问必答。
“苯山老师,您对于蒋荀导演处女作入围威尼斯有什么看法?”
“有什么看法?我能有什么看法,当然是小伙子厉害呗!”趙苯山一边往出口方向走,一边乐呵地回答。
落后一步的记者立马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发问:“这次与蒋荀导演合作的感受怎么样?对电影奖项有没有什么展望?”
走到大厅外,趙苯山指了指一旁转角的位置,示意大家不要挡到后续旅客出行道路:
“说心里话,这两个月我过得还是很甜蜜、很快乐的。跟蒋荀的合作使我认识了一个新导演,这么年轻厚重的导演,他的选材、他的故事的的确确感动了我。一部好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是不需要费很多周折、很多劲的,都是在快乐的状态下创作下来,这就是我与蒋荀导演合作下来的真实感受。”
“那奖项呢?您有没有展望过《落叶归根》能够国外参展,拿到奖项?”
趙苯山哈哈一笑:“奖项嘛,当然是越多越好!他们要是都愿意给,我肯定都要!”
“如果影片入围明年柏林电影节,您有机会角逐影帝,您会前往现场吗?”
“去啊,为什么不去?!”趙苯山直接大手一挥:“如果报上我了,不管得不得,我指定包一架飞机过去!”
“嚯!我们可都给您录着呢!”
“录着,都录着!我说话算数!
从现实层面来讲,记者狗仔真的愿意相信,一个草根出身的二人转演员,出演的一部由不知名毛头小子所导演的影片,就能够冲出国门,在国际影展一举称帝么?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同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在一众大导云集之际,蒋荀这个名字被不断抬高,甚至于在吃瓜路人眼中,一跃成为了夺魁热门,其中的弯弯绕绕,俨然可见。
回京当晚,一通电话打了进来。
是陈勇。
许是知道蒋荀疲于应对媒体狗仔,接通电话陈勇开门见山道:“中影那边推荐了周英。”
“《无极》的剪辑师?”
“呃...对。但他们那边保证,不会耽误我们后续上映计划。”
周英,五代导演御用剪辑师,经手作品前有冯小钢的《甲方乙方》、《手机》、《不见不散》,田壯壯的《特别手术室》......
后有正在制作过程中的《无极》。
妥妥的行业大佬。
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好的剪辑师所带来的加成不可估量,而周英无疑就有这样的能力。
如此,蒋荀心里自然有一番思量,不置可否的挂掉电话,不等起身喝口水,手机再次震动起来。
看了眼来电显示,停顿片刻,但还是在忙音之前接了起来:
“赵姨。”
赵卉,《举起手来》提档事件的关键人物,也是蒋母多年好友,关系自然没的说。
电话另一端,赵姨听声打趣道:“可以啊,现在成大导演了,新闻都出了不老少。”
蒋荀无语:“您不提这茬还好,一提这茬我就头疼!”
“怎么,被狗仔给烦着了?”
“您不都看到新闻了么?!”
“哈哈哈哈。”电话那头,赵卉哑然失笑,意有所指道:“我看...还是尽早习惯的好。”
“真就瞄准我了?!”蒋荀忍不住追问。
事实上,从踏入这个圈子,蒋荀就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的圈层标签,只是随着《朱诺》、《落叶归根》的推出,这这个标签在不断地被人为加重与放大。
背后推动者,显而易见。
“对自己没信心?”
“呃、那倒不是——”
“这就够了!”赵卉强势打断他接下来的话,摆了摆手:“我知道你们现在年轻人天然反感这种东西,但老话说得好,凡事存在就有它的道理,所以...不要抗拒这些标签,也不要抗拒融入,起码对于你目前来说,它还是利大于弊的。”
瞧瞧上一位集制作水平、创意水平、艺术水平于一身的‘三平系导演’,就这么短短几年时间,俨然步入大导行列。
能力是一方面,而背后的那一股推力,作为圈内人的赵卉同样看得很清。
因此赵卉的意思很清晰明确:背靠大树好乘凉...这也正是蒋母此前带他前往中影的目的。
挂断电话,无言思考。
从《落叶归根》的投资发行,再到如今的利益绑定,不过是既定事实明面化的过程罢了。
各有所图,各取所需。
当然,这是建立在《朱诺》以及《落叶归根》成功的基础上,换句话说,如果两部电影双双扑街的话...
也就没他什么事儿了!
多想无益,一切拿作品说话。
隔天上午。
蒋荀带着一大箱胶片到了周英的剪辑工作室。
显然,中影的人提前和她打了招呼,整个过程都由这位国内首屈一指的剪辑师亲自出面与蒋荀沟通剪辑思路,一直持续到下午六七点才算结束。
接下来只等十几天后来拿粗剪成片即可。
一整天没好好吃顿饭,蒋荀只觉饿的厉害,路上随便买了个三明治垫了一口,直接驱车回家给双亲二老一个惊喜。
只是结果注定失望。
蒋成运同志、李韵芬女士齐齐出差,家里冷锅冷灶,甚至还不比四合院来的舒服,蒋荀索性从冰箱里搜刮了些李韵芬女士之前包好的水饺,拍拍屁股走人。
一番折腾回到四合院,时间已经接近晚上九点,蒋荀快速冲了个澡出来,烧水煮饺子。
作为在外多年的留子,他的厨艺不算好,勉强算是能吃,但煮个面条、煮个水饺的能力还是有的。
等水开的间隙,自己给自己调了个碗汁。
一半生抽,一半陈醋,再加一小勺老干妈,一吃一个不吱声。
锅里的水开始沸腾,蒋荀懒得数数,索性一囫囵整袋倒了进去,正搅和的功夫,手机一阵震动。
看了一眼热锅,还是拿起了手机,接连两条短信都是来自同一个人...姜嫣。
【你回首都了呀?我们拍的电影是要去竞争国际大奖了么?我不会要火了吧?!可我还没做好红的准备啊!天呐,该怎么办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啊——】
看着因字数限制被产分成两条的短信内容,蒋荀有些好笑。
这一连串的啊,几乎可以想象得到姑娘当时小表情
索性回复道:
【已经回来了。关于电影得奖走红的事情,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所以你可以多准备一会儿。】
蒋荀放下手机捞饺子的功夫,姑娘的下一条回复已经发了过来,坐在餐厅椅子上,一手拿着筷子,一手抄起手机:
【哎,对了!你知道烫伤该怎么弄吗,不知道抹酱油、黄豆酱之类的管不管用?】
蒋荀伸向盘里的筷子一顿,眉头下意识拧起。
烫伤?
酱油?黄豆酱?
这是生怕患处没有感染么?
再次确定自己没有理解错误,当即拨出了电话。
嘟——
嘟嘟——
嘟嘟嘟——
一阵忙音,许是过了一个世纪,电话终于被接了起来。
“烫伤是怎么回事?”不等对面出声,蒋荀直接强硬发问。
“呃...”接通电话姑娘明显有些慌乱,“我刚才去洗拖布了,没有听到手机——”
“先告诉我,怎么回事?”
“...被热水烫了一下。”电话那头,姑娘小声呐呐道。
“烫到哪里,严不严重?”
蒋荀一个接一个地问,姑娘一个个乖乖回答:“大腿上,有些红。”
“只是红?确定吗?”对于她的说辞,蒋荀下意识有些不那么相信,追问道:“大约多少度的水知道吗?”
姜嫣抓了抓头发,“呃...煮面用的,刚开。”
“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