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中唐于既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2章 大朝会

含元殿内。

李昂端坐在御座上,不断翻看这些天振武军加急发来的前线战况。

下面三省六部的官员被临时召见,除少数在宫内值班听宣的,其余基本都从南衙之类的办公场所匆匆小跑来,个个都狼狈不堪。

还没等他们调整好呼吸、理顺官服官帽,就立刻被内侍引导着坐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众人来的路上都隐约听说了回鹘内乱、逃难南下、投降吐蕃、联手犯唐、天德覆灭的事,众人小心偷看了一眼圣上,见他在认真看着奏本注意力不在这,胆大的纷纷小声讨论起这事来。

李昂放下前线密奏,虽然他心中沉重无比,但还是得表现出帝王的镇定与自信。

他扫了一眼底下坐的满满当当的人群,感慨虽然鱼郑之乱一波带走了四位宰相和六部不少的高官,但架不住官员基数大啊,四品以上来的还真不少。

这些天自己只顾操心灭佛挣钱和组建中央军的事,朝廷上的吏治变动倒有些疏忽了,正巧今天也来好好认人。

首先是中书省这块,最高长官中书令裴度虽已接旨,但几次三番上书称病推辞,一直停留在洛阳不肯动身来长安。

李昂也不知他是真的病入膏肓还是宦海沉浮多年没那个心气了,亦或是觉得朝堂太过混乱不想蹚这趟浑水。

七十岁的老人了,差不多要半截身子入土,李昂也不想打扰他和白居易在洛阳看豆蔻少女跳舞的心情,但国家正值动荡危难时刻,需要他这个既有能力、又有资历的四朝元老回来做主心骨,凝聚下官员不安的心。

何况有他在长安,能很大程度上抑制未来李德裕拉拢派系、形成朋党的局面,李昂是真怕了这大哥搞党争的能力,一直在防着呢。

这些天李昂一直在给裴度写信,好话说尽,如果再不答应就让裴诏他爹放假休沐,去洛阳好好做老爷子的思想工作,什么时候做通了什么时候爷俩一起回来。

裴度不在,右散骑常侍又是虚职,所以中书省暂由正四品上的中书侍郎江延载领衔,这人李昂不是很熟,但据说很有才名。

门下省的头头是侍中,由李德裕担任。

老李从袁州长史擢升到工部尚书再到三省之一的长官,只用了三个月,此等晋升速度世所罕及,圣上恩宠可见一斑。

他一个人坐在最前面,离御阶不过几步远,这么坐不知是性情孤傲还是故意避嫌。李德裕不顾后面官员的叽叽喳喳,双手扶住膝盖闭眼养神,大有领导百官的意味了。

在他身后的门下省二把手黄门侍郎卢敏元就没必要关注了,李昂只是淡淡扫了一眼,毕竟有李德裕这种能力出众又权术纵横的上司,不被架空才怪呢,他安心做个吉祥物,和李德裕唱唱双簧就行了。

尚书省名义上的长官是正二品的尚书令,但这个官在隋唐之际,权力非常大,地位非常高,因为它直接统领着有实权的六部,而这六部所掌管的,都是国家政治生活里的大事。

这就导致在隋唐326年的时间里,只有三个半人达到过这个高度。

他们分别是权臣杨素、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推广两税法、打下经济基础的唐德宗李适。

还有半个是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进封汾阳郡王,被尊为尚父的郭子仪,只是他太谦虚低调了,推辞不受,勉强算半个。

这下更理解李世民为什么要玄武门之变了,文的他做到了尚书令,武的他做到了天策上将。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如果他不上位,碍于君臣之间的猜疑,之后也是必死的结局。

绝大多数时间里尚书省的长官是从二品的尚书左右仆射,可他俩的权力还是太大了。

唐高宗为了将这个职位的权力和含金量拉下来,特地把它空置了二十年。

中唐以后,随着使职的出现,不仅左右仆射成为虚职,有时六部尚书也成为虚职。

朝廷经常以六部侍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这样既可以限制权力膨胀,又可以让你卖命干活。

再往下就是六部尚书和侍郎了。

李德裕升迁,工部尚书位置空出;鱼郑之变直接害死了吏、刑、户、礼四部尚书,堪比黄巢的高官收割率。

兵部尚书柳公绰啥也没干,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同僚全没了。有时候,啥也不做就是最好的行动,看在这根独苗的份上,他被提拔为吏部尚书。

礼部尚书白居易还在路上没到,侍郎王起出席,李昂看着这个公正的寒门学子心中领袖还挺亲切。

空出来的兵部尚书位置是李昂留给刘从谏的,当然他嫌小的话还可以挂个太子太保的虚衔,实在不行还可以封个国公嘛,不要钱的高帽使劲给他戴,只要他肯带着兵强马壮的昭义军效死力就行。

李昂已经让安王李溶遥领昭义节度使位置了,刘从谏的侄子刘稹暂做兵马留后,毕竟还是需要能压得住那群藩镇牙兵的人,但等战争结束,李昂一定也会把他调入京城,你们叔侄两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但就是不能留在昭义了。

遏制河朔三镇西出咽喉的昭义藩镇只有掌握在朝廷手里,李昂才能放心。

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这次也派人前来,只是看着比较寒酸和滑稽。

他们的长官御史大夫在秦朝时可是三公之一,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地位有所下降,但毕竟左手握着司法职责、右手握着行政弹劾,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

现任御史大夫的位置让李昂当做政治交换的资本送给了卢龙藩镇实际上的控制人张仲武,当然,对后者来说这位置还只是使官,人都不在长安城内,下属一个都认不得,还怎么用权?等于是干活前圣上先把好处奖励亮牌给你。

只有待他率领卢龙军平定回鹘与吐蕃侵犯后,才能回京赴任。

这样彼此都是赢家,张仲武可以从一名边境武夫摇身一变成为京城从三品大员,顺带着整个张家都白日飞升享受荣华富贵。

李昂也不仅可以调用卢龙军出征,缓解兵源压力。还能在战后平稳收回卢龙藩镇,这买卖不要太赚。

如果张仲武战死,肯定会被追封个很高的虚衔,当然,这也不妨碍他张家世代富贵,只要大唐在一天,圣上就不会忘记张家的功绩,后人就可以继续啃老吃贡品。

御史大夫的副手是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按理说张仲武不在,他就是御史台的扛把子,但很可惜,上一任御史中丞李孝本被卷入鱼郑叛变里,被拉去独柳树旁腰斩还不到一个月。

碍于吏部尚书柳公绰的面子,御史台最后还是让谏议大夫兼知制诰的柳公权出面,这也是殿内最小的官了。

看到年近花甲的枯瘦老者一个人坐在最后,眼睛似睁非睁的,李昂还怪心疼,毕竟他可是书法界的瑰宝啊,自己以后还想多和他要点墨宝,学乾隆那样盖牛皮癣,实现印章自由呢。

其余官员就不一一而足了,随着李昂的一个眼神,杨钦义上前一步,挥动手中拂尘,高声喊道:

“朝会开始!诸位肃静!”

众人都安静下来,耐心等着圣上讲前线打仗的事,但迟迟没有动静,一时间场面很是诡异。

还是工部侍郎裴谂率先起身行礼,打破沉默道:

“圣上,江淮督查使牛僧孺上奏说,水患治理花销实在太大,如今资金已捉襟见肘,还望户部多多拨款。”

中书侍郎江延载也起身补充道:

“牛督查使讲,水患泛滥之下,民不聊生,百姓鬻儿卖女的现象已经成风,朝廷如若不想办法制止,危害之大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