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做人际关系的优等生
“幸福就是爱。就这么简单。”
——乔治·韦兰特
(George Vaillant)
格兰特研究(the Grant Study)
项目主任
1938年,阿利·博克教授感到有些迷茫。从世俗的角度来看,他很成功。他是一名哈佛大学的教授,负责学生健康中心,研究的项目包括“是否应该让奥运选手用跑步机进行锻炼”。但问题在于,博克教授认为他的研究没什么意义。他花了20年研究血液的化学性质,虽然他在这个领域里很出色,但他却总感觉少了些什么。在和许多学生谈过未来的打算、梦想与担忧之后,他开始思考一个更重大的问题:怎样才能拥有既成功又快乐的人生呢?
于是,博克教授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W.T.格兰特的资助下,博克找来了268名哈佛学生作为他研究的对象。他要追踪这些人的一生,从上大学开始,到进入婚姻,再到退休,直至生命的尽头。每隔几年,博克团队就会追踪一次这些参与者的健康程度、幸福值以及人际关系情况。
研究初期,有两名学生引起了研究团队的特别注意:奥利弗·霍姆斯和阿尔杰农·扬。
第一次见到霍姆斯,博克就产生一种直觉: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成大事。霍姆斯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从小就学习各种音乐课程,有很好的家庭教师,父母也对他宠爱有加。他妈妈接受采访的时候,这样评价儿子:“他合作能力强,很有同情心,而且特别幽默。”
霍姆斯上大学的时候,身材高大、长相帅气,是辩论队里的风云人物。他有一群要好的朋友、一个温馨的家,还有一个看起来非常光明的未来。
几周后,研究团队又注意到了一名格外优秀的学生,阿尔杰农·扬。听到他的名字,感觉他就像是从王尔德的小说里走出来的人物,似乎命中注定要成就一番伟业。扬和霍姆斯一样,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他妈妈回忆说:“两岁的时候,扬就已经表现得像个大人。”在所有268名参与研究的学生中,扬在智力和心理健康评估中都获得了最高分。
博克教授标记出了那些他认为将来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学生。起初,他坚信霍姆斯和扬都将一帆风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昔日的才子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霍姆斯进入法学院,毕业后结婚,搬到了离父母更近的地方。他在法律界取得了显赫的成就,最终成为马萨诸塞州的一名法官,在闲暇时还指导年轻律师,一直忙碌到老年。在事业的巅峰期,他对全州的法律体系进行了改革。
不过,霍姆斯最令人羡慕的并非职场成就,而是他的人际关系。85岁高龄时,他依然给爱妻写情诗,而她也会为他画像。提到密友,他能立刻列出六个人的名单。直到暮年,他仍风趣不减。谈到前列腺问题时,他能开玩笑说:“我的医生都钦佩它能长这么大。”
而扬的命运则完全不同。他的未来本应是一片坦途,但上了大学之后,他和大家越来越疏远。大三那年,他的父亲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失业了。为了照顾家人,他不得不从哈佛退学,去工厂工作。研究团队对他的未来感到忧心,因为退学是一个很沉重的决定。但他们还是相信,这个年轻人迟早会重返校园。
最终,扬的父亲走出了抑郁的阴霾,找到了新工作,但扬却变了很多。他从一个阳光男孩变成孤僻的人,几十年间,他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49岁时,他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养宠物。51岁时,他最好的朋友去世,之后他再也没有建立过同样深厚的友谊。扬在66岁时去世。研究团队将人生的成就分为十级,而扬的成就是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