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压力社交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作者序1
人际关系是我人生最好的投资

在我刚到中国的头几天里,我感觉我的人际关系GPA[1]为零。

我之所以搬到中国,是因为我从麦肯锡波士顿办公室被调到了上海。我在这个城市里一个人都不认识。所以,第一天到办公室,我就四处走动,试图和人们讲话。办公室很安静,没有人闲聊,有一种紧张的氛围。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探索不同的零食抽屉,试图看看有没有其他人也想聊一聊。

第一天结束的时候,我终于达成了一个社交成就。我发现麦肯锡有一个包含整个办公室约400人的微信群。我申请加入并通过,于是,第二天我便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

“大家好!我是斯蒂芬(文理),从波士顿来的分析师,现在搬到了上海。有人想一起喝杯咖啡吗?”

我从未经历过如此“响亮”的沉默。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群里没有任何反应。到了第三天,我放弃了。看来这个周末,我将独自在外滩闲逛,吃小笼包来掩盖我的痛苦了。

忽然,我收到了一条消息。“嘿!我在麦肯锡群聊中看到了你的消息。今晚有一群同事要出去喝酒,你想来吗?”

这条消息来自另一位商业分析师——李奕。我们之前从未见过面,但她在群里看到了我的消息,感到同情,然后给我发了这条消息。那天晚上,我来到了酒吧。

有时候,我们回顾人生,会注意到那些改变我们人生道路的时刻。这些时刻往往是安静的——我们直到回头看时,才能真正看到它们。

但有些时候,某些事情发生了,你在当下就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你的生活将会不同。当我遇到李奕时,就有这种感觉。我立刻知道她将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特别的角色——我很快意识到,我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与人交谈时,她总是自信满满。那天我们聊了四个小时,并承诺将在北京再次见面。

李奕是我在麦肯锡中国遇到的第一个朋友。老实说,从第一天开始,她就是最重要的朋友。李奕是让我留在中国(并搬到她所在的北京办公室)的人。两周后,她为我举办了一个派对,欢迎我来到中国。六年后,她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一个我知道将会是我一生的一部分的人。

2018年搬到北京,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一时兴起,而是源自我多年来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我在华人圈长大。小时候,我们一家人在香港和新加坡生活过。然后,高中时,我作为交换生在台北的一所公立学校学习。我会说中文,但在成年后从未真正探索过这个国家。

高中毕业后,我进入哈佛大学。在那里,我遇到了我的另一位合著者格雷戈里· M.福斯特,他后来成了我另一个最好的朋友。格雷[2]和我在大学时写了这本书的第一个版本。我们发现哈佛大学的许多学生在学术生涯中表现出色,是真正的学霸,但当涉及人际关系领域时,往往一头雾水。当时,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提醒哈佛同学们,你的人际关系GPA往往比你的学术GPA更重要。

大学毕业后,我在麦肯锡波士顿办公室工作。我想到中国工作,但我在美国的经理告诉我,如果那里没有项目,我就不能调动。所以我告诉经理,我在中国有一个项目(实际上没有),自己买了一张飞往上海的机票,然后花了几周的时间说服一个合伙人让我加入他们的项目。

搬到中国后,我尝试使用这本书中讲到的所有灰姑娘技能。我主动去结识新朋友,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像李奕这样的人。当我遇到李奕时,我知道她可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朋友。所以,为了加深关系,我提议每周一在上海同一家酒店一起锻炼,然后一起吃早餐。即使到今天,我们还保持着每周联系的传统——我们每个星期天晚上都会通话,已经持续了四年。

这些年来,李奕和我聊过很多次,这本书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同样极有价值。随着我在中国待得更久,我意识到书中一些内容需要改变。在中国,建立关系的方式往往与我在美国大学环境中使用的略有不同。

比如,对于人们如何聚在一起,两国就有明显区别。我注意到,美国人更喜欢结构较松散、一对一或小团体对话的聚会。这就是美国人在有酒、小吃和灵活社交——人们可以从一个小组转移到另一个小组的社交活动——的聚会中如此自在的原因。美国的聚会通常就是这样:十几个人、酒精加音乐。

然而,在中国,我注意到人们通常更喜欢群体式聚会结构。相较于三两成群地闲聊,人们通常更喜欢大家都能参与的共享体验。KTV是大家拥有共享体验的一个好地方。它在中国很流行,但在美国不太受欢迎。李奕在中国为我举办的第一个派对上,她让每个人都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大家一起做了一个小的分享活动。

中国和美国的工作关系尤其不同。我在麦肯锡美国和中国的办公室分别工作后发现,即使在同一家公司内,差别也可能很明显。在美国,我的团队彼此支持,但他们明确表示生活和工作是分开的——我们对彼此很友好,但我们不是朋友。然而,在中国,办公室更像是一个戏剧化的大家庭。分析师们在周末会一起度假旅行,团队会一起吃三餐,人们一周内会一起度过70多个小时。有一段时间,我在上海没有地方住,就住在一个合伙人的沙发上。老实说,我喜欢这种连接方式——这是我很想打包带回美国的东西。

尽管有诸多差异,但当李奕和我讨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时,我们感觉不同文化下人们的相似之处更多。我们在书中写的大多数方法对中国人同样有价值——实际上,其中一些方法在中国甚至更实用,因为在成长过程中人们很少强调这些方法,比如像“主动出击”这样的技能,它是成功建立有意义的关系的基础。所以,我们已经修订了这本书,使其更适用于中国读者,不过我们分享的大多数核心技能是相同的。

对我来说,李奕是一个了不起的建立关系的老师。她在中国、肯尼亚和美国建立了许多朋友群。当我思考这本书的中文版时,我在想如果我们必须增添一章——这次以李奕为主角——应该写什么。

如果我必须再写一章关于李奕的内容,我会创造第六个灰姑娘技能,“让人们来找你”或“成为一名社交媒体发言人”。当我们第一次写这本书时,我花了很大篇幅谈论建立“向外连接”式关系。在这种方法中,你是积极主动的,你伸出援手,你试图交到新朋友。李奕的方法不同。她当然是积极的,但她最亲密的朋友大多是自己找上门的。李奕通过她的公众号分享了她的想法、经历和人生信条,然后人们自发地与她结识。并非所有人都要像她那样做,不过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来展示自我(例如,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庆祝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等)。我们可以积极地迈出第一步。但有时,我们也应该欢迎别人主动结交。

对我来说,对人际关系的投资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投资。过去的一年,我迎来了30岁生日,我想庆祝我一生中所有的友谊。所以,我决定为我最亲密的20个朋友购买机票,大家飞往一个秘密目的地,欢聚在一起。在写下这本书七年后,书中的几乎每一个成员仍然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拥有这些朋友,我感到无比幸福。

我迫不及待想让你探索这本书,学习如何提升你的人际关系GPA——这是最重要的GPA。

文理

[1] 平均学分绩点,是评估学生学术成绩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学生的升学、就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编者注

[2] 格雷戈里的昵称。——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