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章 十里八乡都有不少亲戚
出海的距离要远超以往,幸亏腊月里有一阵海风并不大。
这次捕鱼,船队由赵承路负责带队。
他在承字辈里算年纪大的,附近的海域也算走了不少,知道什么季节走哪个方向有大量鱼获。
一般鱼类聚集的地方放网一个多时辰就可以。
可是深一点的地方,怎么也得两个时辰。
幸亏有经验丰富的几个老水手,随着一网又一网的鲳鱼、黑鱼、青鱼、鲈鱼上了船。
鳞片在微弱的阳光下把人晃得眼睛生疼。
见到收获满满到时候,在各条船上进行共同打捞的流民们高声欢呼,大声呐喊。
他们来自山东不同的地方,有不少都是渔民出身。
因势单力薄平时捞点小鱼都无法糊口,被税收欺压,被海盗勒索,被倭寇抢杀,眼睁睁地看到自己家里人死殆尽。
本想远走他乡想填饱肚子就好,没成想来到赵家寨获得了新生。
每日吃饱喝足,欢歌笑舞,这里的日子才是太平盛世。
现如今,他们在海上能为赵家寨做更多事。
他们也是赵家寨的一员。
冬天鱼获能保存很长时间,这些鱼获第一时间就运达岸边,交给了更叔派出的运输队,一车车拉到了登州。
......
当初,赵家庄就有人口千余,算是附近几十里的大村。
既然这里是起家的地方,赵彦打算把这里建设得如铁桶一般。
赵彦和族老们在祠堂里商量了好几天,就是为了筑城,再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固。
如今食物的储存问题,还有人群的聚集问题都凸显出来。
经过半年的发展,这里已经有了下县规模。
虽说官方上都是各扫自家门前雪,可是一旦触犯周围百户的利益,肯定会杀上门。
为避免麻烦,赵彦打算先从内解决。
首先就是房屋归置和行路,在赵家庄的土墙内进行规划。
由于一开始的建设,当初为了安全,将庄内房屋以外的区域垒了一圈土墙。
本来能宽宽松松容纳两千人的地方现在明显不够,来来往往的人一多,土路上一有积水就形成泥泞。
再有就是食物的存储。
以前赵氏一族就个较大的族里库房,后来又扩建了几个,也不够了。
自从开始接纳流民开始,族老们的意思就是库房要暗,以防内贼。
而且事关重大,尽量不要暴露在太多人前。
只不过后面流民分配,开垦荒地,征兵入伍,捕捞鱼获,这么一件件事推行下来,耽搁了建造时间。
赵彦也是深思熟虑一番,打算在赵家庄那座山挖一个秘密洞穴。
这样方便自己去放,也能埋伏暗桩把守。
最后一件事,就是房屋的建造,由于匆忙,房屋都是黄泥稻草抹上木板而成。
赵家庄没有烧砖的人才,这也是后来有那么几个流民是干这等营生的,联合众人最终拍板定下最新的建造方式。
不仅能防冻防寒,还能最大程度节省木碳的消耗。
居住环境统一以二层规建,最大程度节约地方。
这样相当于简易住所,流民以后稳定下来建功立业,也能重新自己出钱建造好的房屋。
原住民的赵氏族人在空闲时间对现有房屋进行修葺。
这样一来,也能让普通青壮轮流值守城墙。
外围的简易房,每隔一段就有几个房的人共同值守,这样形成了有效的示警机制。
赵彦与族老们商议后,将写下的东西一条条列了出来。
“自我们招收流民起可能引不少人眼红,算是未雨绸缪,免得真到那一天来不及。”
这里唯一识字的老族长拿起纸,边念边斟酌。
“现在我们还做不到自给自足,两个生意动了不少人手,也就是最近鱼获开始好了一些,青州府,济南府也有酒楼来跟我们采购鱼获。”
“要是这么一直搞下去,是一条不错的收入来源。”
“更叔那边打算攀上这些酒楼的关系,这样盐路宽一些,也能卖得快一些。”
说来说去,还是手头不宽裕。
这些愿意为赵家寨出谋划策,动手出力的工匠实际拿不到多少。
赵彦叹了口气,无奈地挠了挠头。
几百年的扎根生存,排外心理,使赵氏一族荒废了许多技艺,一旦遇到建筑等大事,还得依靠外来工匠。
日夜不停歇的铁匠铺子,几十号人敲打,可是精钢长矛的产量也不过一天几根。
真正成熟的铁匠可不是一朝一夕能锤炼大成,这是没办法的事。
“各位族老,看今冬的情况,大概开了春就开始荒了,咱们一直招收流民,多开荒地。”
“把牛都集中起来使吧,赶开春前开几条大水渠。”
“不行再把荒地再往南走一走,离得河道近一些,万一旱得真严重,这样打水也方便一些。”
赵彦没提打井的事,现在说这个还太早。
族老们欣然应下。
其中,以匠户营张大石为首,开始对各个营生的工期进行评估,进行人手分配。
以前校场用的是村庄空地。
现在影响到了生活,所以军营和校场也挪到了城外近海处。
不得不说张大石这小子真是个人才。
带了几十个人,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在赵家寨的几个方向建了几个烽火台。
虽说都是用黄泥抹了上冻看起来糙的根本不像个样。
可是里面烤火猫冬都不是问题。
这么一来,等于赵家庄有了预警系统。
有那么几座都是在地势高的地方,一眼数里,可谓一览无余,视野极好。
足以应付任何突发情况。
临近年根,亲戚的走动多了一些。
当然,如非必要一般都不会出门,但不表示这些打秋风的亲戚。
直到赵承前坐在赵彦跟前说起,赵彦这才反应过来。
“这么说,十里八乡还真有不少亲戚?”
赵彦一拍脑门,真是糊涂了。
他这不是问的废话吗?
赵氏一族与外面通婚的多是附近人,不是娘家离的几里远,就是嫁出去的赵家姑娘知道这里生活好了,来探探路子。
“族老们怎么说的?”
“能咋说,就像我媳妇,拎几斤肉回娘家,脸上也有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