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认知语言学的时间范畴和概念承续了哲学和认知心理学关于时间的基本理念,认为时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时间认知与人类的经验现实直接相关。人对时间的体验离不开客观世界,特别是与空间和事件体验联系密切。因此,时间的空间性和事件性是时间隐喻和转喻最显著的特征。在时间和空间的隐喻映射中,空间中的物体特别是运动的物体映射到时间范畴后,时间具有了方向性、不可逆性、持续性和可测量性等特征。
本书对时间的词汇语义探讨在理论渊源上依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和概念化理论,以此为基础建构了认知语言学的时间词义学研究框架。在方法上使用了描述性方法和基于语料库方法。在语料的选择上,取用权威语料库如CCL语料库、BNC语料库、COCA语料库的语言素材以及各种实时媒体和文学作品语料作为例证文本,遵循概念隐喻及意向图式隐喻、概念转喻等理论原则,从语言本体视角分析了时间的词汇语义特征及其时间的认知机制。简言之,本书从时间认知的概念化表征、时间认知的主观性特点、时间认知与人的关系、时间认知表征的语言与文化属性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时间属性对时间隐喻表征的影响研究。一维性和不可逆性特征使时间变得非常珍贵,成了有价值的资源或物品,因此时间获得了商品意义,可以被拥有、被消费、被赠送甚至被储存。同时,时间的一维性和无限流逝性带来的变化不可逆转,这种变化使时间被隐喻为一个具有无比力量的实体,有行动力,可以对自然和人类有所作为。时间的矩阵意义和无限流逝性在表达时间无限性的同时,也因为时间的事件性把时间限定在空间内发生、发展并终止。时间的空间性使时间与空间一样具有了点、线、面。因此,时间被隐喻为容器或平面,如英语中用in、on、at等表达的时间;时间也被隐喻为空间距离,如汉语的“长”“短”和英语的long、short表达的时间,它们很多是广为接受的常规隐喻,也是意象图式隐喻,在CCL语料库和BNC语料库有较高的使用频率(例如,“长时间”:5.87%,“短时间”:1.79%,“一段时间”:6.79%,“long time”:3.24%,“short time”:1.02%)。
第二,时间的空间隐喻识解的认知普遍性研究。人类的空间具身经验决定空间性时间的构想方式与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时间与空间的映射在时间构想和表征中表现为线性时间,有存在的方位和运动的方向。空间中运动的物体在时间范畴是运动的时间,静止的拓扑空间在时间认知模型中表现为静止的时间线或面。
二是时间与空间映射的不对称与人体结构特点相关。通过空间和时间映射,时间获得的特征是直线性而非弧线性的,但空间中物体的弧线形运动无法映射到时间范畴,人逆向行走也不能映射到时间范畴,从生物体的解剖原理看,人体结构和身体朝向决定其向前直行更自然,方向更准确,无须付出认知努力,空间和时间映射的不完全对称也是人的前后运动的不对称性所致,因此,空间更多地用来隐喻时间。
三是时间运动的方向和存在的方位取决于观察者的身体朝向和观察视角,即使非自我中心的B系列时间表征也有一个观察时间的最佳视点。因此,无论是运动的时间还是运动的自我时间认知方式,时间的存在与运动都与人的存在相关。
第三,转喻和隐转喻是时间概念化中不可或缺的认知表征手段。人类认知具有转喻性属性,时间认知与转喻认知是相似的概念化过程,它主要与事件、空间运动以及其他相关事物发生转喻联系,包括事件与时间转喻、空间与时间转喻、活动内容转喻活动时间、时间特征转喻时间概念、实物转喻时间概念、整体时间与部分时间转喻等几种时间转喻类型。
事件与时间转喻包括嵌入式转喻和指称参照点转喻。任何事件都有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在某个时间点发生并在一个时间段内持续,是嵌入时间中的有界事件,这种内在转喻联系是一种嵌入式转喻。另外,时间与事件转喻中的两个实体的联系基于相似性,转喻与其所指之间总有一种联系的纽带,转喻也是两个概念之间的推理关系。根据Langacker(1993)、Pankhurst(1994)的转喻推理观,源概念为理解目标概念提供了一个指称参照点,是指称参照点转喻。时间与事件概念性转喻联系是在对事件因素认知过程中自然产生的,时间实体与事件实体融为同一图式后,时间和事件二者互相指代,时间或事件都可以成为一个参照点,为识解另外一个实体提供心理通道。
时间与空间共存于一个四维时空连续体中,它们之间的维度关联也是一种邻接性,是一种潜在转喻联系。包括时间的空间识解和空间的时间识解两种转喻形式。一是空间距离与时距转喻。时间借助空间距离的量化使时间事件从开始到结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量化,这种量化通过在机械钟表上的数字距离与空间测量的距离单位之间的匹配变得精确化,是距离转喻时间的物化标志。二是时距转喻空间距离。人类的日常活动与时间的联系更紧密,更容易意识到时间的存在,而空间距离的记忆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因此,认知从简倾向性使我们更趋向于用时距转喻空间距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知道“从X地坐火车到Y地要一个小时”,但很少有人记住X地到Y地的距离有多少公里。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活动时间包含了特定空间中所发生的活动,某个活动的时间实际上指代了活动内容和过程。例如,“交谈了一个小时”中,“一个小时”是一个包容性器皿,容纳了这段时间内的谈话活动,参与交际的人通过转喻思维把活动实体和活动时间结合起来,形成活动实体与活动时间之间的转喻关系。
无论概念的抽象程度如何,都会显露一定的特征。这些特征也代表这个概念,因此特征可以转喻概念。时间概念可以具体到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时点与时距),而我们经历的时间段,比如自然时节,一般具有标记性特征,这些季节里的某个或某些特征常用来转喻具有这些特征的某个时间,即特征转喻范畴或概念。计时仪器(如古代的沙漏和日晷、现代的机械钟表和电子计时器)等实物都是抽象时间概念的象征,是人类转喻思维的体现。在具体语境中,钟表类实物和电子计时方法都可以代表时间概念,时间等同于时钟等实物,因此时钟类实物可以转喻时间,或者时间转喻时钟类实物。范畴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结构,时间范畴也不例外,不同的时间段组成一个整体时间。每天的早、中、晚阶段合起来是一整天时间,每月的上、中、下旬,每年的四季等加在一起都是部分时间与整体时间的关系。这些部分常用来指它们代表的某个整体时间,形成部分时间与整体时间之间的转喻关系。
在认知思维中,隐喻和转喻区分有时并不明显,会在认知操作中形成一个隐喻和转喻连续体,在这个过渡领域,隐喻一端是多层对应映现,起建构认知域的作用,转喻一端是单一对应映现,起指称作用。时间概念化认知表征中的隐喻和转喻与其他自然范畴一样,存在成员归属的等级性和范畴边界模糊性,因此,隐喻转喻连续体在时间概念化中也常常出现。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由转喻引发的隐喻。转喻和隐喻两种语义延伸先后发生,从语言形式上看,时间转喻首先产生,然后引发隐喻联想,在时间认知模型中,从转喻到隐喻又连接起一个多义网络。
二是隐喻引发的转喻。时间表征中有较多常规隐喻,在时间信息的认知过程处理中会引发转喻,例如,round the clock的理解是首先取其隐喻意义(“夜以继日地工作”),其中的clock联系思维中的时间,联想到clock的所指,是实物(时钟)转喻“概念”(时间)的时间转喻,整体而言,隐喻中产生了转喻。
三是隐喻和转喻并列发生。时间识解中隐喻和转喻可能会交替出现,先后的顺序并不明显,它们共同建构某个时间概念的复合语义。由于没有先后之分,隐喻和转喻是一种并存关系,先后选择表现了识解人的认知倾向性。隐喻和转喻的交替出现也是两个不同的语义重建过程:先隐喻后转喻是隐喻中产生转喻的语义建构过程,先转喻后隐喻是转喻中产生隐喻的语义建构过程。
第四,时间认知和时间表征的主观性研究。时间的静止或运动都是主观想象,是一种隐喻思维,它可以被隐喻为运动或者静止的物体,语言表征依赖时间参照框架。由于时间认知是一种自动无意识性,在表征时间时会自动选择使用指示性或非指示性参照框架,体现了不同的主、客观性。指示性参照框架表达未来和过去概念时,说话人把自己置于显性场景中,对时间的认知和表征都以自我为中心,这种认知方式是一种心理时间旅行,是绝对的认知主观性。非指示性并列参照框架表征的时间只涉及两个相关的时间,说话人对时间的理解以这两个实体互为参照。虽然非指示性参照框架表征的时间有较强的客观性,但说话人会选择一个最佳视点来观察和描述相关的时间或事件,因此,时间的认知和表征都具有主观性。
第五,时间认知及其表征的语言文化属性研究。人类的时间思维方式主要是线性的,时间思维和时间表征中有前后定位的水平时间轴线,也有上下定位的垂直时间轴线和左右定位的边轴时间线。由于时间的一维性特征与人类时间认知的方向性具有一致性,因此在时间认知表征中,水平轴线的使用更具普遍性。在语言表达线性时间概念中,虽然英语和汉语的线性时间表征存在差异性,但也有较大趋同性,即二者都是线性隐喻思维,都借助空间词汇表达时间概念。以汉字“前”“后”“上”“下”和英语的before、after、behind、ahead以及up、down为例,它们组成的时间词语的使用频率和在CCL语料库选取表达时间用法频率在COCA、BNC和CCL语料库的对比,发现两种语言的线性时间思维表征有如下特征。
一是汉语和英语线性时间表征都以水平时间词汇为主。“前”“后”在汉语中为空间和时间共用词汇,CCL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看,时间用法明显多于空间用法,为63%,说明汉语本族语者的水平时间思维较普遍。英语语言的发展已经让水平时间词汇从空间语义中分离出来,有了before和after专门描述时间,in front of和behind主要用于描述空间,before和after用于表征时间的使用频率高达95.6%,进一步证实了英语本族语者水平时间思维的普遍性。
二是汉语和英语水平线性时间表征中的参照框架使用有很大的趋同性,但也有一定差异。从“前”“后”在CCL语料库的使用情况看,表达时间概念时,自我中心的指示性参照框架和非指示性参照框架都有使用,语义的识解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当观察者把自己置于时间事件的场景中时,使用指示性参照框架,“前”“后”与观察者身体方向有直接关系,例如,时间隐喻“前面的路还很长”。但当“前”“后”用于描述两个相关的时间事件时,时间与观察者身体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如“放假前”,这种用法与英语的before和after表征水平时间方位一样,中心参照点是某个时间或事件,不使用自我中心的指示性时间参照框架,而是使用非指示性参照框架。总之,“前”“后”和before、after表征的时间方位不一定指示未来和过去的方位,它们更多的表示时间和事件的先后顺序。
三是汉语表征垂直方位的词汇也用于表征线性时间。虽然垂直时间隐喻思维不如水平时间思维普遍,但“上”和“下”在CCL语料库中用于描述时间的频率仍然分别有13%和5.3%。垂直时间表达的方向或方位中,静止的时间可以指示方位顺序:过去的时间为上,未来的时间为下,或者早先的时间在上,晚些的时间在下。表达时间运动时,时间的方向自上而下,先后顺序犹如受到地球引力影响,与其方向一致。
四是英语中也存在垂直时间词汇表征的隐喻思维。up和down一般用来描述垂直空间方位或方向,无论在语料库中还是在一般文本中,up和down用于描述时间的情况都不多见,在BNC语料库中的时间用法极为罕见。尽管如此,英语中也存在垂直时间隐喻思维表征,因此,up和down偶尔也用来表达时间,表达时间概念时,时间的方向和方位与汉语一样,过去在上,未来在下。在表达时间的运动时,时间运动的方向与中文表达的垂直时间方向有所不同,英语中的垂直时间可以自上而下,如down to 21st century,时间从过去自上面运动到现在;也可以自下而上运动,如come up和up to now,时间从未来自下面运动到现在。因此,在英文本族语者的垂直时间构想和英语的垂直时间隐喻表征中,时间可以从过去向未来运动,也可以从未来向过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