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在这场侵华战争中,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简称)自始至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日俄战争后,日本对华侵略政策进入了新阶段,这种政策集中体现在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的“文装武备”指导思想上,即以满铁为核心,获取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报,并利用满铁来控制中国东北的交通,掠夺东北的各种资源,以此达到对华统治的目的。满铁最初虽然是根据日本政府特定的法令而设立并冠以“株式会社”之名,但从满铁成立伊始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它远远超出了一般企业的工作范畴,满铁在对华政策上始终代表日本的国家意志,即代行日本政府职能的“国策会社”。[1]本书主要利用日本原始档案资料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力图追溯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一过程中,满铁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从而展现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实态。

一、研究目的、史料及方法

1.研究目的

本书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从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的视角出发,在对大量日文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段历史时期中的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力图阐释满铁在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所起到的作用,这是本书研究的根本目的。本书当中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围绕国联调查团派遣案的交涉,国联调查团成员同日本陆、海、外三相及各界代表的会谈,满铁总裁及要员同国联调查成员秘密会谈的内容和事项,满铁向国联调查团提供的说明材料,中国代表的说帖,以及《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后中日双方各界的态度及世界舆论。这是以往相关研究中未彻底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这些历史问题进行详细的梳理和阐释,分析、论证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日本侵华政策中所发挥的作用,填补国内外满铁相关研究领域的不足。

2.新史料的发现

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笔者获得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项目“中日满铁研究现状和比较”的资助赴日研修。在日研修期间,对日本关于满铁的文书档案资料(主要保存资料有满铁总裁与理事后藤新平、山崎元干、村上义一、八田嘉明、冈松参太郎等的文书资料)、著作、学术论文和科研课题等,进行了详细搜集和整理。在庆应义塾大学三田地下书馆发现了一套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相关资料,这套资料是满铁总务部调查课在1932—1933年所编的《满铁国联调查团记录》,其中第一编是《满铁调查委员与满铁》,第二编是《国联随员与满铁专家会谈记录》,第三编是《中国参与委员会提出的文书:铁道关系》,第四编是《铁道问题:国际联盟中国调查委员会报告书附属议定书》。这是笔者所及范围内首次发现的记述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的文献资料。

同时,由于这套资料的编者是当时参与满铁和国联调查团会谈并对其说明的当事者,所以该资料对于研究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料。该文献详细记述了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满铁的所有活动,其中包括当时满铁总裁及要员同国联调查委员的会谈记录,尤其是满铁总裁内田康哉同李顿等人的密谈记录,以及内田对国联调查委员质询的回答,这是目前笔者所见国内外关于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相关研究中未曾引用过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研究满铁与日本侵华战争关系非常重要的原始文献。

正是由于该史料的发现,使笔者有机会对满铁在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的活动进行了思考,回国后便开始着手搜集和整理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的相关资料。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的馆藏档案中,保存了1.3万余页的《满洲交通史稿》手写稿[2],其中第17章第五节《国际联盟调查委员会的满洲视察》,是当时满铁调查部资料课第三编纂室田中清的手稿,该手稿共包括三部分内容,总计539页,详细记述了国联调查团来华前在日本同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外务大臣的会谈记录,以及为了应对国联调查团,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馆、军部、满铁、关东军所进行的磋商及分工,尤其是满铁在应对国联调查团上所进行的准备及努力,这些内容都是鲜为人知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还保存了《内田康哉满铁总裁与国联调查委员会见录》,该史料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李顿等人对内田康哉的质询书;二是内田康哉对质询书的回答;三是内田康哉呈送给国联调查团的《满蒙问题个人关系及私见》的意见书。这份史料的封面印有“极密”字样,可以看出当时内田总裁同李顿等人会谈的内容是秘密进行的,同时这也突出了该史料在揭示满铁同国联调查团关系上的重要性。

笔者还通过日本亚洲历史文献中心(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搜集到大量有关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一过程中,中日双方在国联交涉的史料,这为笔者最后选定《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作为博士后研究主题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所藏的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文献资料,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内关于满铁的文献资料,是国内外有名的保存满铁资料的资料馆。该馆的大部分文献资料为满铁的文书档案、调查报告、会议记录等,还包括满铁调查期刊、丛书、调查时报、调查月报、满洲旧惯调查、军用地志给水调查、满洲资源调查、国防资源调查等重要文献资料。从馆藏目录来看,该满铁资料馆所藏的史料有3万余种,其中满铁调查报告书占整个满铁资料馆全部资料的1/3以上,这些史料多半是手写、铅字、油印、晒蓝、石印和打字等版本,涉及中国东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满铁与日本的满洲殖民政策,满铁与东北亚国际关系,满铁与中日战争关系等多方面内容。所以,笔者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所搜集到的关于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的文献资料,大部分是未公开的,目前国内外学界未曾使用的原始档案资料。

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关于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文献资料,为笔者确定“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这个主题提供了资料线索。同时,这些资料与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内关于满铁与国联调查团文献资料,起到了互相印证补充的作用。

本书的研究内容之所以确定在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段历史时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般而言,日俄战争后日本对华侵略政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种侵略政策基本目标是以满铁为核心,攫取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情报,控制交通,掠夺资源,以此达到对华殖民统治目的,满铁便成了日本在中国东北推行殖民政策最大的侵略机构。满铁在其存续的近40年中,对中国的调查和资源掠夺以九一八事变为分界点,在此事件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集中体现在九一八事变后满铁不但侵占了中国大部分铁路,而且还控制了中东铁路,对我国东北的交通实行垄断经营。[3]

同时,为了应对九一八事变后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满铁应关东军的要求,于1932年1月21日成立经济调查委员会(简称“经济调查会”或“经调会”),以扶植日本经济实力为目标,加大掠夺中国东北资源。换言之,九一八事变后,满铁已经彻底撕下了企业的伪装,摇身一变成了关东军在华进行经济侵略的经济参谋本部。[4]这是本研究最终确定这一历史时期的根本原因。

3.研究方法

第一,本书在参阅大量日文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对比、个案研究等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在日本侵华战争及国联调查团来华的大背景下,论证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日本侵华政策中所发挥的作用,填补国内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领域的不足。

第二,本书将综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理论,采用文献研究、综合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与宏观分析等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对中日两国的史料进行详细考证,在梳理清楚史实的基础上,把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研究放在一个动态国际背景下展开综合比较和个案考察,避免静止孤立的分析,力图使研究内容由点到面,由浅至深,由个案到综合,全面且多角度地探索此时期的历史真实面貌,从而得出深层次的认知。

二、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学术价值

第一,本书主要是在对大量日文原始资料进行解读的基础上,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视角来考察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关系。一方面可以透视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一过程中,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日本侵华政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全面阐述满铁在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的活动,尤其是满铁总裁及满铁要员同国联调查委员的秘密会谈记录,深刻揭示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近代日本对华侵略政策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第二,本书具有历史文献的整理价值。日本侵华史研究对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有较高的要求,本书最主要的文献史料之一是日本外务省档案缩微胶卷S501—S504(《满洲事变与诉诸国联》)、S505(《内田康哉满铁总裁与国联调查委员会见录》)、S506—S507(《〈国联调查报告书〉的出台过程》)、S508(《国联调查团中国实情调查资料汇编》)、S509(《日华共同委员会建立问题》)、S510(《国联调查书与日本帝国政府意见书制作过程》)。这些原始文献资料详细记述了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一过程中,日本侵华政策的发展、演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形势对日本侵华政策的影响。另外,本书还大量运用日本亚洲历史文献中心(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所公开的史料。这些第一手原始资料将为本书提供有力的史料支持。

另外,本书还对满铁剪报中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整理和利用,尤其是《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后中日双方及世界舆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述,这些都是很难得的文献资料。

2.研究意义

首先,本书可以为当代日本外交政策史研究提供借鉴。通过本书的解读,可以较全面地把握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一过程中,日本侵华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在这一外交决策过程中满铁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日本侵华战争提供大量的史料佐证。

其次,本书本着以历史事实为前提,详细阐释满铁在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的活动。这可以对当代日本所谓的“满洲开发论”“解放战争论”等错误历史观进行回击,从而戳穿日本右翼势力妄图对历史进行翻案的谬论,使人们能够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真正做到以史为鉴。

3.创新之处

历史问题的研究从其自身的特点而言,不是一个凝固不变的过程,因为随着人们对历史事实认知的不断提升和历史文献资料的不断发掘,历史研究的理论水平会逐渐提高。同时,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变化和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历史研究就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看法和结论。本书的创新之处仅从新视角的选择、新史料的发掘利用和新方法的运用上做一简要概说。

本书的研究视角是紧紧围绕满铁在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的活动这一主线,从政策和策略入手,深入分析和阐释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一过程中,满铁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从而考察满铁在日本对华殖民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日本侵华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提供有益的学术探讨。这是本研究同以往研究的不同之处,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创新之处。

在挖掘新史料的基础上,本书突破了以往研究的限制。在对大量日文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并广泛搜集日本报刊、传记等资料,力图做到资料翔实、详尽。例如,在原始档案资料上,本书使用了国内外学者未曾引用的田中清手稿《国际联盟调查委员会的满洲视察》(或《国联调查委员的满洲视察》)和《内田康哉满铁总裁与国联调查委员会见录》等原始档案资料,这些史料是研究和探讨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的极为重要的文献。

另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所保存的微缩胶片和日本外务省档案资料中的S501—S510卷微缩胶片,详细记录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双方在国联的交涉,围绕国联调查团派遣案的争论过程,以及国联调查团来华前后满铁的主要活动等,这就使得本研究能够在对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探讨和解读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的过程中,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对中日战争的影响。

除此之外,本书还通过满铁剪报,对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段历史时期的国际社会的舆论与反响,进行了详细梳理,以求对当时的国际背景做出清晰而客观的判断。

本书避免以往研究方法单一的弊端,将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研究置于当时大的国际背景和环境下,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的相关理论,通过比较、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满铁在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的活动目的和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和阐释。例如,在个案分析研究上,本书在对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进行阐述时,从内田总裁和李顿等人的密谈入手进行研究,尤其是通过对内田总裁呈交国联调查团的《满蒙问题个人关系及私见》的深入分析和阐述,一方面可以清晰解读满铁作为国策会社,在满蒙问题上的一贯做法,以及满铁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深入研究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的过程中,满铁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关于满铁的研究,在当今学界受到了高度重视。有关满铁资料编辑和整理成果、研究著作、学术论文等,可谓浩如烟海,笔者对中日两国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分析和梳理,情况如下。

1.日本学者的研究现状

在日本学界,关于满铁的学术成果主要从满铁与东北亚的国际关系、满铁与满洲侵略、满铁与中日战争、满铁自身行业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满铁与东北亚国际关系方面,井上勇一在《东亚铁道国际关系史——日英同盟的成立及变化过程的研究》中,围绕着东北亚铁道争夺与日英同盟关系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以满铁支线问题的交涉为中心阐述中日、英日关系的变化过程。[5]小林英夫在《近代日本与满铁》中,将满铁与日本的对华侵略政策结合起来,论证了从原敬内阁时期到松冈时期满蒙政策的出台和从田中内阁时期到“满洲国”时期的治外法权问题的交涉,突出满铁在其间所发挥的作用。[6]

关于日本对满洲侵略,塚濑进在《中国近代东北经济史研究——铁道铺设与中国东北经济的变化》中,从铁道铺设对中国东北经济的影响的视角入手,阐述了铁路开通后中国东北的商业、农业、金融的变化,并详细分析以殖民统治为目的的铁道铺设,对近代中国农、工、商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7]风间秀人在《满洲民族资本的研究——日本帝国与当地流通资本》中,以日本统治下的满洲资本——粮栈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了中国民族资本与日本对于中国东北经济争夺过程,论证了日本对中国的支配是以铁路为支点,从而对东北矿业、农业、林业进行控制和支配,其统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满铁及满洲重工业会社予以实施。[8]波形昭一在《日本殖民地金融政策史研究》中,从日本对殖民地金融业支配视角入手,深入分析了日俄战争后日本对中国东北银行、证券业的独霸和垄断情况。[9]坂本雅子在《财阀与帝国主义——三井物产与中国》中,从满铁与三井财阀、三井物产的关系入手来阐述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的统治和支配,深入分析了明治、大正和昭和三个历史时期三井财阀对中国的投资过程,并分析这种经济投资对当时中国经济基础所产生的影响。该书强调了“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中财阀所承担的责任应一并予以追究,军部、官僚、财阀等日本帝国主义的诸集团间尽管有对立、斗争,但包括财阀在内的一切统治集团的侵略责任、战争责任均应该予以追究”。[10]

关于满铁与中日战争方面,安藤彦太郎的《满铁——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国》,是目前日本国内较早对满铁在中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的第三部分在《九一八事变与满铁》中,从满铁临时联盟事务所设置、军事运输、情报活动、宣传活动,以及满铁对中国东北银行的接收等方面进行阐述,运用史实论证了满铁参与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并且在整个日本侵华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1]浅田乔二、小林英夫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满洲支配——以十五年战争为中心》中,阐述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满铁在日本对中国东北所推行的殖民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详细阐述满铁为了配合军部加强对中国东北的殖民地统治,在将其控制的中国铁路线向中国东北、热河等地进行扩张的同时,又借满洲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为由,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进行新线和干线的复线扩张,使满铁对中国的铁道统治中心由东北向华北转移。该书还系统地阐述了中日战争下满铁对中国东北和华北的农业、矿工业以及金融业的控制和掠夺,从而论证了满铁在日本对华殖民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12]高桥泰隆在《殖民地铁道史论——台湾、朝鲜、满洲、华北、华中铁道经营史的研究》中,对中日战争爆发后满铁对中国铁路的“统一化”问题进行了论述,进一步论证了满铁在中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13]

另外,在日本学界还有许多学术论文从满铁调查部、满铁附属地经营、满铁移民、满铁文化等方面来研究。笔者曾对近30年来日本的满铁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和研究,[14]在此不一一进行赘述。

2.中国学者的研究现状

关于目前国内有关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研究状况,笔者大体从两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一是满铁研究状况,一是国联调查团的状况。

(1)关于满铁的研究现状。在满铁研究方面,国内的学者基本上立足于满铁与中日战争、满铁与日本对华殖民政策、满铁与日本的大陆政策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在满铁与中日战争方面,主要是对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进行阐述。

在对满铁与九一八事变的研究中,解学诗先生认为,满铁自始至终参与了九一八事变,并且在九一八事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5]苏崇民先生指出,满铁的设立种下九一八事变的祸根,[16]并认为内田康哉出任满铁总裁是满铁投到关东军麾下并成为其左膀右臂的开端,同时满铁也直接参与了九一八事变。[17]郭洪茂认为,在九一八事变中,满铁实际上充当了关东军的总后勤部、兵站基地和情报部,在整个事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8]郭铁椿指出,在九一八事变前,满洲青年联盟就极力鼓动日本当局以武力解决满蒙问题,事变爆发后满铁又不遗余力地运送关东军作战人员和军事物资,参与策划并协助关东军炮制伪满洲国,同时还为关东军提供大量的军事情报,策划在满铁附属地内建立自卫团。[19]宋金玲、刘素范认为,满铁直接参与了九一八事变,并通过扶植傀儡政权,在中国东北攫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益,是引发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因素。[20]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和研究者也从不同角度对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21]

在对满铁与七七事变关系的研究中,解学诗先生指出,兴中公司的设立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满铁势力开始进入华北地区,是掠夺华北经济的急先锋。[22]同时,解先生还认为,“华北经济陷入敌手,的确始于满铁大举入侵华北,在日本夺走华北主要经济设施与权益过程中,满铁是先锋和主力。”[23]杨韶明认为,在七七事变中,满铁主要是全力承担军事运输的部队和野战铁道部队,是积极参与医疗的部队,是提供资金的后盾,是后备部队和后勤部队,等等,为日本侵华战争提供各项服务。[24]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满铁在七七事变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阐述,笔者在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

关于满铁与日本对华殖民政策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满铁对我国资源的调查与经济掠夺;二是日本对我国铁路的控制;三是满铁附属地问题;四是满铁与中国劳工问题。

关于满铁对我国资源的调查和经济掠夺,解学诗先生在《满铁与华北经济1935—1945》中指出,控制华北的交通运输业是满铁对华推行殖民统治的基础,同时又通过控制华北地区的工、农、商业,达到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掠夺和统治的目的。[25]杨黔云在《“满铁”与东北经济的殖民地化》一文中指出,满铁自成立到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以经营铁路为基础,逐步控制了东北的矿产业、大豆业、盐业、棉纺业、水电业和屠宰业等各行各业,使东北的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6]

关于满铁对我国铁路的控制方面,任松的《“满铁”与日本独霸东北铁路权益》[27]、庞慧茹的《“满铁”线上的破路斗争》[28]、丁英顺的《试论“满铁”在朝鲜的铁路经营及影响》[29]、张景泉的《“第二个满铁线”——图佳铁路的建筑及影响》[30],都是从满铁对我国铁路的控制角度来进行研究和探讨的。

关于满铁附属地问题,李百浩在《满铁附属地的城市规划历程及其特征分析》中指出,从满铁设立到九一八事变爆发,满铁在铁道沿线上,对沈阳、铁岭、开原、长春、四平、抚顺、大石桥、海城、瓦房店、盖平、熊岳城、辽阳、安东、本溪、凤凰城、苏家屯16个附属地进行规划,并通过对这些附属地的控制来加强对我国东北的殖民统治。[31]曲晓范在《满铁附属地与近代东北城市空间及社会结构的演变》一文中指出,满铁附属地作为一种空间载体在体现日本殖民侵略罪恶的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侵入和日本在附属地的巨额资本投入,在某种意义上也给东北带入了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城市基础设施、市政管理手段和西方科技文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转向和发展,造成了附属地所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城市在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上的急速转变。[32]

在满铁与中国劳工问题方面,郭洪茂的《东北沦陷时期的满铁铁路中国工人状况》[33]、张声振的《1931—1937年间满铁土建工程中使用华北打工民夫的基本状况》[34]、赵光锐的《满铁昭和制钢所的劳动力招募问题研究》[35]等,都对满铁与中国劳工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以上是我国目前关于满铁研究的大体情况。从内容来看,上述研究成果主要是围绕着满铁对中国东北的政治侵略、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三方面展开探讨和研究,同时又以满铁对中国东北的铁道、土地、交通、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控制为重点,来分析满铁在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殖民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关于国联调查团研究现状。在中国学界,关于国联调查团的研究大体有三种:一是围绕中日战争和国联调查团关系展开的,如王造时的《国际联盟与中日问题》(新月书店1932年版);二是从国联调查团同当时中国各界要人会谈的内容,对国联调查团来华目的进行阐述,如金光耀、朱利的《〈李顿文件〉所见之李顿中国之行》[《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谷小水的《“独立”社与国联调查团》[《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报)2004年第6期],陈薇的《国联调查团与马占山会晤的再认识》(《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等;三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围绕日本与西方各国对华利益争夺和远东国际危机处理来阐述,如武寅的《浅析国联调查团派遣案的出笼》(《外国问题研究》1989年第4期)。

在台湾,“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编的《中日问题之真相:参与国联调查团中国代表提出之二十九种说帖》(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5),从中国代表提出的意见书入手对国联调查团进行研究和探讨。

以上是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的大体状况,这些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对于满铁在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活动的研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专题性而言,目前学界关于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研究尚未形成专题性研究,甚至有被学界忽视的倾向,这同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的重要性极为不相称。例如,笔者在近期对日本学界近30年来公开发表的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进行搜集和整理时,并未发现有关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内容,而且各种对满铁所进行的专题研究和探讨成果,也未对这一相关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

其次,就史料的运用而言,以往的研究基本立足于报纸、杂志、回忆录等史料,缺乏对国外资料的充分利用,尤其是对日文原始档案资料的利用,本书大量使用了日本原始档案资料,并能够发掘和整理当前学界并未使用和公开的满铁档案资料,这在文献整理和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在研究视角上,以往的研究往往侧重中日战争同国联调查团的关系来进行阐述,忽视了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满铁所担当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

总之,在国内,由于史料的限制和前期研究积累的薄弱,我国学界虽然对满铁和国联调查团的专题性研究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局限性和不足也很明显。具体表现为无论是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还是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对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关系都并未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满铁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和阐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未对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的满铁与关东军的真实状态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满铁总裁内田康哉同李顿等人的密谈这一重要事件一直被学界所忽视。所以,本书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利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所藏的并未公开的满铁档案、田中清手稿以及日本原始档案资料,对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揭示满铁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近代中日关系史、日本侵华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都大有裨益。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围绕满铁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这一主题,在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段历史时期,以满铁在国联调查团在华期间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满铁应对国联调查团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为研究内容,对满铁向国联调查团提交的说明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的实态。除绪论外,本书还有六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章的内容是满铁与九一八事变。本章共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重点阐述九一八事变前夕,满铁应关东军的要求,为发动九一八事变所进行的策划和准备,主要是从1926年4月至1929年4月,满铁配合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展开了以探查军情为目的的参谋旅行。在这次长达三年之久的秘密探查中,满铁不但给关东军提供充足的费用,而且为了掩人耳目将关东军的军事情报人员化装成满铁社员,对大连、普兰店、瓦房店、盖平、大石桥、鞍山、沈阳、虎石台、开原、铁岭、公主岭、长春、本溪湖、连山关、凤凰城、汤山城、丹东、大东港、哈尔滨、掖河、绥芬河、东宁、宁古塔、齐齐哈尔、不哈图、海拉尔、满洲里、昂昂溪、郑家屯、兴安岭等地区进行军事探查。经过近三年的东北地区的军事探查活动,满铁和关东军基本上掌握了东北各地区军事驻扎的情况,并根据对上述地区的军事探查,重新调配了在满铁附属地的军事力量。第二节内容重点阐述满铁为了协助关东军发动侵华战争,组建了满洲青年联盟右翼团体,为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行舆论宣传。第三节重点阐述在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日本占领全东北期间,满铁为了支援关东军所进行的活动,其中包括组建地方自警部队,在社外各机构中派遣满铁社员,协助关东军控制占领区的交通运输业、工商业和金融业,进行情报搜集和宣传,以及出巨资对关东军的军事行动进行支援。

第二章的内容是国联调查团来华前满铁的应对案。本章共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重点阐述国联调查团来华前满铁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成立了满铁应对国联调查团准备委员会、经济调查会,并开设了满铁临时联盟事务所和一些现地机构。第二节重点论述满铁“作成”了应对国联调查团的说明资料,这些资料共19号33件,由满铁铁道问题说明委员会向国联调查员提交。第三节是满铁参与阻止顾维钧进入中国东北进行调查的行动,还与关东军一同炮制伪满洲国政权,为国联调查团的东北调查设置障碍。满铁还将240多名高级调查人员安插到伪满洲国的政权核心层中,使其政治、经济、外交、财政、海关等大权牢牢地掌握在满铁要员手中。

第三章重点阐述国联调查团在日期间,同日本政要及各界代表的会谈,以及中国代表提出的29种说帖。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重点阐述国联调查团行程路线及国联调查团在日本逗留期间,同陆军、海军和外务三大臣的会谈事项,以及陆军大臣发表的《国联调查团会谈要纲》,通过对该要纲内容的深入分析,进一步阐述在中国东北问题上日本政府向国联调查团表现的强硬态度。第二节重点阐述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处的说帖,该说帖主要是从平行线及1905年议定书、“二十一条”、吉会铁路、“万宝山事件”等29个方面对满铁及日本外务省的说明材料进行驳斥,并深刻地揭露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第四章讲述的是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东北调查。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重点阐述国联调查团到达东北后满铁的主要活动,具体表现为满铁对国联调查团的经费支出、运送准备、餐饮住宿、观光旅游、赠送礼品等。第二节重点阐述满铁引导国联调查团进行产业设施、教育设施、营业设施等视察。视察的产业设施主要包括公主岭农事试验场、兽医研究所、满蒙资源馆和中央实验所。视察的教育设施主要是“奉天”公学堂、南满中小学、“奉天”春日小学、满洲医科大学等。视察的营业设施主要是大连码头、鞍山制铁所和抚顺煤矿。满铁引导国联调查团对产业、教育、营业等设施进行视察,其目的是向国联调查团展示满铁在中国东北的经营状态,从而掩盖日本对东北发动侵略战争的真正意图。

第五章重点阐述的内容是内田总裁及要员与国联调查团成员的会谈事项,国联调查团成员向满铁总裁及要员提出的质询书内容,以及满铁总裁和要员提交的书面回答材料。本章共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重点阐述国联调查员向满铁要员提出的质询书的具体内容,以及满铁要员向国联调查员提交的书面回答。第二节重点阐述内田总裁与国联调查员的会谈、国联调查员向内田提出的质询书,以及内田向国联调查团提交的书面回答。在内田总裁向国联调查团提交的《满蒙问题个人关系及私见》的意见书中,露骨地表现了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欲望和主张,尤其是内田认为解决中国东北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承认伪满洲国政权。

结语部分将详细分析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段历史时期,满铁作为日本的国策会社,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在国联调查团派遣案尚未出台时,满铁就同关东军、外务省多次举行三方秘密会议,确定了国联调查团的应对案,并在关东军的指示下“作成”各项说明材料。在国联调查团调查东北期间,满铁不但全程陪同还多次带领国联调查员视察社业,利用一切机会向调查员展示满铁经营满洲的“盛世景象”。此外,满铁还协同关东军利用各种手段阻止顾维钧进入东北地区,在国联调查团面前对日本在东北的侵略行为进行掩盖。通过对内田总裁及满铁要员同国联调查团的密谈内容的阐述,进一步揭示满铁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已经完全撕下了企业的假面具,成为关东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左膀右臂,从而进一步说明满铁作为近代日本设在中国最大的殖民统治机构,利用庞大的铁道体系这个触角已经牢牢地控制了当时中国东北的交通、金融、工商、税务、农林渔等各行业。满铁在近代日本对华侵略政策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殖民机构所无法取代的。

综上所述,就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研究而言,虽然国内外学界并未曾对这一研究主题进行专题研究,但是由于国内外学者曾对满铁和国联调查团这两个相关研究主题进行过研究和探讨,所以,本书的研究有幸有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书利用大量的日本原始档案资料,对这一研究主题进行更深入的逻辑分析和理论探讨。

本书突破以往研究的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满铁与国联调查团关系的视角,考察从九一八事变爆发到《国联调查报告书》发表这段历史时期满铁所起到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从而进一步阐释满铁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在以往的国内外研究中,虽然就满铁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探讨,但是,在这些研究当中,只是对满铁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进行了专题性研究和探讨,并未根据日本的原始档案资料对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真实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尤其是满铁总裁及满铁要员同国联调查团进行的密谈,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未被学界高度重视,甚至有被忽视的倾向。

其二,本书在大量运用日本原始档案文献资料的同时,还运用了至今学界中未曾引用的满铁档案资料田中清手稿《国联调查委员会的满洲视察》《满铁国联调查团记录》,对这些原始档案资料的整理和使用是本书与以往研究的重要不同之处,这就使得本书能够对满铁与国联调查团的关系做出更为清晰的分析和判断。作为本书重要的原始档案文献还有日本外务省缩微胶卷S501—S510,日本亚洲历史文献中心有关国联调查团的解密档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记录,以及当时日本外交决策者和其他相关者的日记、回忆录等。此外,本书还利用了满铁剪报中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在以往国内研究当中是很难看到的。这就使得本书具备一定的文献学整理价值。

所以,本书在忠实日本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以往学界这一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苦心收集的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希望本研究是对日本外交政策史、日本侵华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的一份有益贡献。

由于语言的障碍,笔者在驾驭英文资料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弥补这一缺欠,在搜集和整理日文原始档案资料时,尽量通过日文文献和中文文献资料进行解读,对日文和英文的往复信件和电报内容,通过英文的日译文来进行解读,有些极为重要的英文材料便求教于擅长英文的学者或专业翻译公司,因此难免有所纰漏,敬请方家不吝批评指正。


[1] 解学诗:《隔世遗思——评满铁调查部》,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2] 所谓的《满洲交通史稿》是指满铁在1933年和1935年攫取中国自资铁路和苏联经营的中东路时,获取了大量的各方面的铁路文书档案资料,并在满铁总裁室设立了铁道史料编纂系进行收集、整理,于1939年正式启动了《满洲交通史稿》的编纂工作。该编纂工作由满铁调查部资料课编纂系承担,计划铁路政策在1946年3月完成,但是到日本投降时仅完成了前15章,其余均为空缺和片段,该史稿是以手写稿的形式保存的。日本投降后中国档案部门接管时将其打入废纸堆,后经过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第一任馆长解学诗先生的整理,使得该资料得以保存。由解学诗担任主编的20卷《满洲交通史稿》(影印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2年12月出版。

[3] 解学诗:《隔世遗思——评满铁调查部》,第1页。

[4] 黄福庆:《九一八事变后满铁调机关的组织体系》,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版,第370页。

[5] 井上勇一、『東アジア鉄道国際関係史―日英同盟の成立および変質過程の研究』、東京:慶応通信、1989、頁226—274。

[6] 小林英夫、『近代日本与满铁』、東京:吉川弘文馆、2000、頁64—212。

[7] 塚瀬進、『中国近代東北経済史研究―鉄道敷設と中国東北経済の変化』、東京:東方書店、1993、頁83—109。

[8] 風間秀人、『満州民族資本の研究―日本帝国と土着流通資本』、東京:緑蔭書房、1993、序言。

[9] 波形昭一、『日本植民地金融政策史の研究』、東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85、頁149—153。

[10] 坂本雅子、『財閥と帝国主義―三井物産と中国』、東京:ミネルヴァ書房、2003,序言。

[11] 安藤彦太郎、『満鉄―日本帝国主義と中国』、東京:御茶の水書房、1965、頁173—212。

[12] 浅田喬二、小林英夫、『日本帝国主義の満州支配―十五年戦争を中心に』、東京:時潮社、1986、頁40—41。

[13] 高橋泰隆、『植民地鉄道史論―台湾、朝鮮、満州、華北、華中鉄道の経営史的研究』、東京:日本経済評論社、1995、序言。

[14] 武向平:《三十年来日本满铁研究现状述评》,《日本问题研究》2012年第3期。

[15] 解学诗:《“九·一八”事变与满铁》,《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4期。

[16] 苏崇民:《满铁设立是日本经略中国大陆的重要开端》,《东北亚论坛》1998年第4期。

[17] 苏崇民:《满铁史》,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27—441页。

[18] 郭洪茂:《“九一八”事变中的满铁》,《社会科学战线》2005年第5期。

[19] 郭铁椿:《满铁与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研究》2007年第2期。

[20] 宋金玲、刘素范:《“九·一八”前后的满铁》,《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1] 在国内,对满铁与九一八事变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还有赵路的《从一件文物谈满铁与“九·一八”事变》(《北方文物》1995年第3期),李娜的《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情报活动与宣传》(《日本问题研究》1999年第1期),张劲松的《“九·一八”事变前后关东军与满铁关系述评》(《日本研究》1999年第3期),李援朝的《满铁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情报活动》(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学术论文,《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4期),王玉琨的《辽阳满铁附属地和九·一八事变》(《城建档案》2001年第6期),宋金玲的《满铁与“九一八”真相》(《文史月刊》2002年第6期),宋金玲、刘晓钟的《满铁侵略活动与“九·一八”事变》(《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第7期),刘亚静、高峻的《从“九一八”事变看“满铁”的职能和性质》(《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第10期)等。

[22] 解学诗:《兴中公司与“七·七”事变》,《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第3期;解学诗:《满铁与华北经济1935—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23] 解学诗:《满铁与华北经济1935—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24] 杨韶明:《“满铁”参与七七事变述略》,《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25] 解学诗:《满铁与华北经济1935—1945》,第10—14页。

[26] 杨黔云:《“满铁”与东北经济的殖民地化》,《曲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27] 任松:《“满铁”与日本独霸东北铁路权益》,《黑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28] 庞慧茹:《“满铁”线上的破路斗争》,《日本研究》1996年第4期。

[29] 丁英顺:《试论“满铁”在朝鲜的铁路经营及影响》,《日本研究》1994年第4期。

[30] 张景泉:《“第二个满铁线”——图佳铁路的建筑及影响》,《吉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1期。

[31] 李百浩:《满铁附属地的城市规划历程及其特征分析》,《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1期,1997。

[32] 曲晓范:《满铁附属地与近代东北城市空间及社会结构的演变》,《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

[33] 郭洪茂:《东北沦陷时期的满铁铁路中国工人状况》,《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1期。

[34] 张声振:《1931—1937年间满铁土建工程中使用华北打工民夫的基本状况》,《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1期。

[35] 赵光锐:《满铁昭和制钢所的劳动力招募问题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