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痴心妄想
刘大夏脸上红一阵子,白一阵子。
我身为尚书,哪里顾得上这个什么京卫武学的事情?你别的地方不去,偏偏到了这里。
若是知道你来,老朽早就把山长和武生一应人等叫来应付。
想推卸责任,偏偏事实俱在,叫小皇帝给抓了个正着。
不想推卸责任吧,武学败坏到这个地步,也实在不堪入目。
别说皇帝不准辩解,便是允许辩解,又有何话可说?
刘大夏都如此,主管武库司的右侍郎和武库司郎中等人,更是脸如死灰。
除了督学主事,另外几个人竟然从来都没来过京卫武学一趟。甚至连武学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几个人的心,不断下沉。
叫小皇帝给抓了个正着,后果难料。
便是没有直接责任,但被牵连已经在所难免。便是不说别的,仅仅一个失察,就足以贬官放逐。
一阵喧嚣,又一队人马过来。
三位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闻讯一起赶来。
“臣等迎驾来迟疑,还请皇上恕罪。”
刘健只听报信的人说小皇帝到了武学,非常生气,召了兵部刘大夏等人过来。
几个人对武学的具体情形也不了解,还以为是小皇帝只是找刘大夏问问。
后来有了解京卫武学的人说了武学败坏如此,几个人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急急忙忙赶过来。
虽然还不知道具体情形,但是一看目前这个架势,就知道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几位阁老起来吧,朕也没找你们来,你们又何必过来?难道是想给朕个解释么?”
“臣等不敢辩解,武学败怀,臣等也有责任。”
你们当然有责任。
“尔等也不必辩解,事实俱在,朕亲眼所见。京卫武学都败坏如此,各地府县武学之败坏,可想而知。”
“朝廷的钱粮在武学上耗费不少,竟然是如此结果,怎么能够对得起缴纳赋税的百姓?这样的山长、教授之类,如何能够教出良将?这样的武生,怎敢把兵卒交给他们带?若是上了战场,如何能够克敌制胜?”
“朕总算明白了,为何我军人数众多,却连个小小的倭寇都平定不了,为何鞑靼竟敢连连来犯。如此武学出去的将领,若是能够打败鞑靼,简直是痴心妄想。”
“尔等总是劝谏朕不要外出,整天留在宫中。若非今天到此,亲眼所见,怎会知道武学已经败坏如此?”
“败坏也就罢了,大不了整饬。但是如此状况,已经持续多年。钱粮不断流入,竟然都进了私囊。如此无底黑洞,有多少钱粮能够填满?何日是个尽头?”
“更加诡异的是,如此咄咄怪事,竟然无人禀告先帝。朕已登基快一年,竟然也一无所知。若非今天偶然来此,还蒙在鼓中。”
“这些武生到了军中,有朝一日跟鞑靼交战,让他们为朕护驾,岂不是又一个土木堡之变?”
“着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彻查京卫武学。南京京卫武学及各地府县、都司、卫所武学一并彻查。查实之后,报朕裁决。”
朱厚照说完,转身就走,头也不回,上马离去。留下众人面面相觑。
皇上真的生气了。
此刻武学败坏都是小事,重要的是皇上怀疑众臣欺骗先帝和他,辜负圣恩。
以前还敢劝皇上不要外出,有了这事儿,谁还敢劝?
刘健长叹一声。
“刘大夏,究竟是怎么回事?”
“刘阁老,我也不知啊。皇上召见,我就赶紧赶来,被皇上……。唉。想必就是为了山长和武生等人都不在学吧?”
“那三人可是留在此地的武生?”
“看着像,找他们过来问问?”
“找啊,还等什么。”
武库司郎中赶紧跑过去,把李明水几个人叫过来。
朱厚照已经叮嘱三人,如果有人问话,就如实回答。于是几人也不隐瞒,就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关于京卫武学的内幕,也没有隐瞒。
“你们三人就留在此地,随时听候问话,下去吧。”
几个人走了,刘健、李东阳、谢迁、刘大夏到了一边。
“唉,知道武学不彰,但也没想到会败坏如此。连我等都看不过去,难怪龙颜大怒。”
李东阳说道。
“皇上下令彻查,到底如何下手?如何交差?”
从内心来说,他们对彻查武学,没有多大抵触。
武学就读的武生,都是武官之后,跟文官没有多少直接关系。
如果彻查,还可以趁机削弱勋贵武将们的势力。
至于文官,大不了让分管武学的右侍郎、武库司和督学主事背黑锅。
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武生虽然是武官之后,但是真的清查他们,也并非易事。勋贵武将们也必定反扑,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跟文官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棘手的是,小皇帝让彻查之后,报他裁决。这就意味着最终的处理结果,由他来决定。
这一类案子,如果不牵涉到人命,一般不会判死,就不用上报皇帝裁决,三法司就可以定案执行。
但是这回皇上要亲自把关,就不敢轻易徇私。
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是秉公处理。
但是这样就会得罪很多人。
不得罪那些人,就要得罪皇上。
小皇帝可不是好糊弄的。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谁为武学败坏负责?
仅仅处置督学主事,山长等人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高层级的人为此负责。
究竟到哪一层级?
武库司郎中,右侍郎?还是兵部尚书刘大夏?
从根源上来说,武学败坏跟官员腐败、怠政有直接关系。皇上本可以交给厂卫来处置。
但是皇上没有交给厂卫,反而交给了三法司,这就是对文官们的一次忠诚测试。
如果案件处理不能让皇帝满意,他将对文臣更加不信任。以后逐渐疏远甚至罢官,都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
“先把京卫武学的当差之人,所有在名册上有名,但今天未曾在学的卫武生都抓起来,打入大牢。”
“刘阁老,如此做,是否有扩大之嫌?”
刘大夏问道。
“宁枉勿纵,矫枉过正,并无扩大之嫌。这些人也没有什么冤枉的。”
“就怕如此查下去,牵连越来越多,京师又要山雨欲来风满楼。”
“刘尚书,不如此查案,有别的办法么?如果你有,不妨说。若是有理,便听你的。”
“唉,老朽有什么办法?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
刘大夏的心情,颇为复杂。
小皇帝的话说得很重,大庭广众之下,一点儿也没给自己留情面。
一朝天子一朝臣,马文升已经致仕,自己是否也该考虑致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