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是用来衡量中小企业动态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为了中小企业及时了解企业运行现状及相关行业和区域发展态势,更好地为政府部门、行业机构以及企业自身提供决策依据,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发挥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及浙江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等依托部门的专家团队优势,从2010年开始策划开展有关中小企业景气监测、景气指数编制工作,在中国率先开展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理论及实证研究。2011年,该项研究工作列入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的重大研究项目,当年8月课题组推出了中国首部《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2012年在研究中国省际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的基础上,追加研究中国主要城市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并基于深交所中小板、创业板500指数样本企业的财务数据,运用扩散指数法编制中小板及创业板景气指数;2013年开始,基于浙江省的重点监测数据开展浙江11市的区域景气指数和小微企业发展指数编制工作,同时参加《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及《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的编撰工作,负责承担中小微企业动态数据分析及相关专题研究;2014年开始,随着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财务数据逐渐可以获得,在此前仅限于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的景气分析,通过选取新三板的成分指数与做市指数样本,加入新三板企业数据后,使上市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更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小企业动态发展的现实。由此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方法与内容,满足了该项研究的重大社会需求。
十年来,《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在西湖中小企业国际研讨会(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杭州)、世界工业技术研究院协会暨国际创新成果浙江推介会(2013年10月,杭州)及APEC中小企业工商论坛(2014年9月,南京)、全国小企业发展论坛(2015年6月,杭州)、全国科技评价学术研讨会(2016年11月)、APEC杭州论坛(2017年9月)、世界工业与技术研究组织协会(WAITRO)马来西亚槟城国际学术会议(2018年11月)、亚洲创新与政策学会(ASIP)菲律宾年会(2019年10月,奎松)、新西兰中国商会年会(2019年12月,奥克兰)向国内外公开发布,并作为“中小企业文库”持续由中央级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研究报告公开发布后,得到新华通讯社、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浙江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大公报》、《中央日报》及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广播网、中国经济网、新浪网、凤凰网、凤凰卫视等60多家国内及境外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及传播推广,引起相关各界高度关注,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
本次出版的《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报告(2020)》是依托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和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团队,联合相关部门和研究同行完成的最新年度报告书。研究报告书总体由四篇十五章构成。
第一篇由第一至三章组成。第一章是从宏观角度回顾2019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内容包括:2019—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中小企业发展概况分析及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中小微企业的影响评述。第二章是从中观角度,基于统计数据分析2019年以来中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动态。首先分析2019年以来中国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与总体特征;其次是聚焦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分别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31个省(市、区)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分析了各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亮点。第三章首先系统梳理分析了2019—2020年中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法规,包括国家及各部委出台和实施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创业创新政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政策及其他专项政策以及各地中小微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然后重点对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及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等进行了详细解读与概括评述。
第二篇为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2020),这是本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由第四章至第六章组成。其中,第四章阐述了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最新动态及趋势,内容包括国内外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最新理论与方法;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意义;景气指数评价的对象及指标选取原则、样本规模、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景气指数评价指标分类与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指标体系构建等。第五章为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结果分析,分别研究分析了工业中小企业、上市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比较景气指数的测评结果,并对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的省际排名、地区排名及年度景气指数基于加权平均指数进行了综合性探讨。第六章基于时序维度具体分析了202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的变动趋势。
第三篇为中国区域中小企业景气指数实证研究。由第七章和第八章组成。持续聚焦浙江省小微企业开展景气测评的区域实证研究。第七章为基于2019—2020年小微企业培育监测数据的浙江省区域小微企业景气指数测评,在分别对浙江11市最新的工业小微企业景气指数、企业信心指数、重点监测企业景气指数进行测评的基础上,计算出了2020年浙江11市小微企业综合景气指数,并基于全省平均指数进行了综合评价。第八章为基于2019—2020年浙江行业监测数据的主要行业景气指数研究,内容包括浙江省行业发展总体景气状况,对浙江省企业数量占比最多的纺织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橡胶及塑料制品业四大主要行业的景气指数进行了计算、分析和综合探讨等,针对当前浙江小微企业相关行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第四篇包括第九章至第十五章,针对当前中国中小企业景气状况的热点问题结合实证和案例分析进行专题研究。第九章为长三角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比较研究,持续跟踪研究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进程中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及新挑战,通过对长三角三省一市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规模与定位、科技创新与动能、创业生态与模式、国际竞争与影响力、绿色发展与资源、发展环境与制度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总结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的特色优势,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第十章基于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分析,总结区域中小企业发展特色优势,并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第十一章综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深刻影响,基于问卷调研具体分析了疫情影响及企业应对的最新现状与趋势,最后提出了相关抢救式扶持政策建议。第十二章作为区域热点案例,具体分析研究了疫情期间浙江省中小企业应急保障和复工复产的现状及政企联动的有效应对状况。第十三章作为行业企业热点案例,重点研究了中国隐形冠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特征,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第十四章、第十五章聚焦疫情背景下中小企业稳就业、稳外贸问题,具体分析最新现状与趋势,最后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作为反映中国中小企业景气状况的重要补充资料,本书在参考文献之前设置附录,收录了过去一年中国中小企业大事记及重要会议信息,同时附录了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测评数据表和全书参考文献。
本研究报告作为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研究的最新年度报告,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
首先,本研究报告基于持续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监测调查数据的收集,进一步完善了中国中小企业景气指数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本研究报告基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确立宏观和微观、官方统计和非官方调研相结合的景气指数评价方法,收集选取中国国家和各省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上市中小板、创业板及新三板企业财务数据以及全国中小微企业景气监测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扩散指数法—合成指数法,计算出了中国大陆31个省份、七大地区中小企业综合景气指数和加权平均值,系统总结了中国中小企业总体发展及不同区域发展的最新现状和趋势,本研究具有科学理论基础和可靠数据支撑。
其次,本研究报告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动态分析最新现状趋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研究报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系统梳理了2019年以来国家及各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最新政策与法规,深入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最新景气状况和动态趋势,特别聚焦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热点及亮点,并结合具体案例展开专题研究,本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与时代前瞻性。
本研究报告通过对中小企业景气指数的最新分析,可以帮助中小企业自身及时了解行业或地区的整体发展态势,明确其在行业或地区中的地位,较为客观地评估区域企业的优势所在与不足之处,从而有利于中小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同时,研究报告通过区域分析和企业案例研究,也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调整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后新冠肺炎疫情时代中国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本研究报告作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浙江工业大学“中小企业研究文库”系列著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CSH014、17ZDA088)及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中小企业研究院、浙江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协同创新中心重点科研资助项目,是课题组撰写团队开展联合攻关的科研成果结晶。全书由池仁勇、林汉川、秦志辉、刘道学、金陈飞负责策划设计、组织与统撰,具体参加本报告撰写的成员有(以章节为序):池仁勇(前言),程聪、刘道学(第一章),郭元源、陈意锒(第二章),汤临佳、全程(第三章),刘道学、詹爱岚、严庆乾(第四章),刘道学、金陈飞、池仁勇、董碧晨、郑瑞钰、石雨露、魏辰、董颖、范润钰、叶佳梦、闫倩倩、赵依雯、曹丹、陈佐昊(第五章、第六章),金陈飞、刘道学、池仁勇、郭迎迎、胡英捷、颜铠晨、卢瑶、陈李英、王国勇(第七章、第八章),王黎萤、赵春苗、楼源、高鲜鑫、吴瑛、霍雨桐、李胜楠、姬科迪、杨妍、王雁(第九章、第十章),程宣梅(第十一章),吴宝、张思晴、产世芬(第十二章),王侠丽(第十三章),夏霖(第十四章),李鸽翎(第十五章),王文奇、刘道学(大事记),胡英捷、金陈飞(附录)。池仁勇、刘道学、金陈飞对全书初稿进行了统撰和审校。詹爱岚、卢瑶参与了部分书稿的校对工作。
本报告在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浙江省中小企业协会、浙江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浙江省中小企业研究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工业与技术研究组织协会(WAITRO)等国内外有关组织机构和部门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使本报告内容充实,数据准确,资料丰富,在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
同时,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与管理出版中心卢小生编审和刘晓红责任编辑的悉心指导与关照支持,感谢他们从本书策划、出版设计到书稿审校、印刷装订等各环节付出的所有辛劳,正是因为编辑出版团队高度敬业的工作态度才保证了本年度报告书及时顺利出版。
参加本报告撰写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写的内容都进行了专门潜心研究,但由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内外动态环境都在随时发生变化,特别是2020年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指数测评及报告撰写都遇到一些困难,加之时间紧迫,难免存在一些不足。本报告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研究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为幸。
池仁勇
2020年8月
于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