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荏苒,执着进取
——中冶宝钢炉窑耐材系统提升之路
自1989年开始,中冶宝钢组织95人负责宝钢一炼钢钢包砌筑业务,经过31个年头的发展,公司业务不断壮大。如今,公司炉窑耐材系统已先后承揽宝钢一炼钢特大型中间包、RH耐材砌筑、维护施工业务;电炉厂老线钢包、中间包、铁水包的耐材砌筑、维护施工业务;宝钢二炼钢中间包、钢包、铁水包、RH耐材砌筑、维护施工任务。在此期间,随着项目的承接,中冶宝钢也同步开展了设备运行维护业务。斗转星移,时光如梭,一个个时间节点见证了炉窑耐材系统的发展壮大。在几十年的发展积累过程中,炉窑耐材团队持续开展工艺技术创新,不断优化改进施工方法,取得了可喜成绩,获得的各类奖项不计其数,也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班组和个人。
中冶宝钢作为目前国内行业领先、综合实力最强、专业服务最优的冶金生产运营服务商,每一步的发展都与改革创新息息相关,不断总结和完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炉窑耐材与砌筑管理体系,涌现出一大批技术能手,为宝钢炉窑系统的安全稳定、生产顺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炉窑耐材及砌筑业务团队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壮大
1989年,公司仅有一个95人的班组在宝钢负责钢包砌筑维护业务;1990年,公司开始承揽宝钢一炼钢特大型中间包、RH耐材砌筑、维护施工业务;1995年,开始承接电炉厂老线钢包、中间包、铁水包的耐材砌筑、维护施工业务;1998年,宝钢二炼钢建设完成,开始承接中间包、钢包、铁水包、RH耐材砌筑、维护施工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事炉窑耐材系统的人员从开始的95人发展至拥有730人的专业管理和技术团队。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13人,助理工程师25人,高级技师5人,技师16人,高级工235人,中级工81人。工种包括砌筑工、装包工等二十余类,特殊工种人员达到1600人次,员工队伍不断强化和壮大。
炉窑耐材及砌筑技术不断积累不断凝练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命源泉,也是企业永葆青春、持续发展的灵魂。中冶宝钢立足于自主创新,强化技术服务,不断技术创新,优化改进工艺,研发新设备,总结出了一项项技术成果,形成了多套集成技术系统,以新的砌筑工艺、维护方法和服务理念得到了业主的高度认可。

钢包施工
一是大硅钢精炼炉(RH真空槽)内衬结构及维护工艺不断改进。针对RH真空槽各组成部分耐材使用寿命低的现象,为了满足炼钢厂炉外精炼需求,为宝钢精炼生产保驾护航,作为宝钢RH真空槽耐材砌筑、维护施工项目的承包单位,公司利用自主管理,成立攻关小组等形式,开展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和确认等一系列活动,凝练大硅钢精炼炉(RH真空槽)内衬结构及维护工艺。2008年,该科技成果被中冶集团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特大型钢包维护技术不断完善。钢包是炼钢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设备,是连接转炉至连铸炼钢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炉外精炼工具及钢水浇铸工具。公司改进和优化了钢包内衬耐材维护和本体结构维护技术,多次荣获全国QC自主管理成果发布一二等奖,申报1项国家专利,此项技术于2010年被中冶集团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成套维护技术形成的“特大型钢包砌筑维护工法”于2017年申报获得省部级工法。
三是特大型中间包维护技术不断创新。公司对宝钢特大型中间包维护技术不断进行创新、总结归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集成,共完成研究课题6项,取得授权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技术成果5项,发表科技论文3项。特大型中间包维护技术于2011年被中冶集团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质量管理成果从2016年到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冶金建设协会QC成果发布一等奖;技术集成“大型连铸中间包整体浇注工法”申报获得2019年省部级工法,并被评为一级工法。

真空槽大修砌筑
四是钢水RH真空精炼槽体维护成套技术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RH真空精炼槽由钢结构壳体和耐火材料组成,由热弯管、上部槽、下部槽和浸渍管四部分组成。上部槽与热弯管连接,设有合金加料口,热弯管则是钢水精炼过程中气体和钢水中残渣的排放通道;下部槽是钢水循环脱气反应的主要场所,主要包括两个环流管和与其相连的两个浸渍管。通过优化钢水RH真空精炼槽体施工工艺和内衬结构,研制专用工艺设备和施工设备,中冶宝钢提高了真空精炼槽使用寿命,降低了真空精炼槽异常下线率,确保了处理效率及炼钢精炼生产稳定顺行。
炉窑耐材及砌筑业务能手在时间的淬炼中不断成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更离不开优秀的团队,在炉窑耐材管理系统过去的30多年里,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能手和管理团队。
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张兵。张兵,1970年出生,1985年底参加工作,一直从事炉窑系统相关工作,历次获得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中冶科工集团技术能手、筑炉工高级技师、中冶宝钢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和他的团队代表中冶宝钢参加了“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冶金建设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并中冶集团第六届职业技能竞赛“砌筑工”项目中,分别获得个人第九名、第十二名及砌筑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成为中冶宝钢砌筑工方面的最佳成绩。
张兵提出的“改进真空槽三角区挖修砌筑工艺”“合金口组合砖及溜槽抗磨损砌筑”“中部槽、上部槽工作层耐材贴补技术”“真空槽槽底工作层及浸渍管环砖改善起拱”“热弯管的砌筑及托板砖的改进”等方案全部得到采用,满足了硅钢生产需求,缓解了在线维护、槽修砌筑等工作的压力。他把每一次成绩都作为自己工作的新起点,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参与研发5号RH自动清洗防尘搅拌机和开发维护台车顶渣设备并成功投入使用,为企业占领市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全国工人先锋号——工业炉窑车间电炉精整乙班。电炉精整乙班成立于2007年,现有总人数19人,职工平均年龄38岁。该班组主要承担宝钢钢管条钢事业部电炉厂连铸坯精整作业和行车操作两大作业项目,其中连铸坯精整主要包含铸坯跟踪、铸坯编号、铸坯质检等10余种铸坯精整作业工序,行车操作主要包含4台30吨磁盘吊、4台30吨夹钳吊、2台100吨行车操作及日常设备维护工作。该班组自成立起,积极推进班组团队建设,严格控制人员安全和产品质量,为保证宝钢的顺利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炉窑车间电炉日班。该班组主要负责宝钢电炉区域的钢包、铁水包、中间包的耐材砌筑和维护工作。作为宝钢外协的一分子,在多年的工作中,他们在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专业管理、政治思想、民主管理等方面加强基础管理,构建了一个令员工满意的和谐班组。
2005年,随着电炉钢产量的加大,中间包寿命短、维护频繁的特点使得中间包的周转紧张。班组员工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间包的耐材改进方案,提出了不少好的合理化建议,使得中间包由300炉一大修提高到500炉一大修,仅此一项,每月为宝钢节约6万多元的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员工的作业量,缓解了中间包周转紧张的局面。
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炉窑RH班组。中冶宝钢炉窑RH班组成立于1999年8月,目前由73人组成,炉窑RH班组中包括技师2人,高级工10人,中级工50人。多年来,该班组一直承担着宝钢股份炼钢厂RH真空槽的耐材砌筑和热态维护任务,班组成员精诚协作,以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不断创新的拼搏精神取得了优异的工作业绩,荣获2000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等诸多荣誉。
炉窑RH作业区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区域,最理想的作业方式是机械化。由于生产流程颇长、工序复杂,要想保证生产质量,要求每道工序都要按照标准来作业。首先,炉窑RH班组落实各项政策与规程,从工艺流程、操作节拍、“6S”定位、操作手势等每个细节制定严格的工艺要求,使本班组操作人员养成好习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组,就要学会“疏导”瓶颈。平庸与优秀的班组的区别在于大家都看到了瓶颈所在,但一个会觉得这就应该是个瓶颈,产生畏难心理,另一个却会想办法突破这个瓶颈。炉窑RH班组就是这样,他们大胆革新、勇于创新,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推行精益管理,采用精细化管理和流程细节标准化,设法减少流程中间环节。炉窑RH班组凭借优秀的质量管理,荣获2009年度“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中冶宝钢炉窑系统管理团队在技术创新、制度改革、生产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虽然钢铁行业面临着微利润、高耗能的窘境,但作为钢铁服务企业,中冶宝钢将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深化改革理念,依靠技术开发手段提升服务质量。中冶宝钢炉窑团队有能力、有信心打造出“国内第一、国际一流”的炉窑系统管理品牌,炉窑自主创新事业在延续、改善、增强之后,必将迎来新的春天,实现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