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本(上)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课得一

11

注释

①一:表象为最小之数,实质则为最大之数,“零”与“一”是十百千万之父母。道“无”的“零”,虚无一“无”的德,是万物之根本。“一”是德的“数”喻,最近于道。古代大一、天一、太一的“一”皆指德。

②歇:消失。

③谷:河谷。

④盈:水满。

⑤竭:尽,干。

⑥蹶:跌倒,引申为挫折。

⑦孤、寡、不谷:都是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孤,意思是说自己孤单,有争取臣民拥护的意思;寡,与孤相似。一说孤、寡分别是孤德、寡德的意思,即指自己德行不好。不谷,有不善的意思。有人怀疑侯王的这些谦称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而提出的。

⑧禄禄若玉:即琭琭若玉,像玉那样华美。

⑨硌硌:形容石块的坚实。

译文

古来凡是得到“一”这个道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灵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到“一”而做了天下的首领。推而言之,也就是说,天如果不能保持清明,恐怕就要崩裂;地如果不能保持宁静,恐怕就要陷塌;神如果不能保持灵妙,恐怕就要消失:河谷如果不能保持盈满,恐怕就要涸竭;侯王如果不能保持首领的地位,恐怕就会亡国。所以贵是以贱为根本的,高是以低下为基础的,因为这个道理,侯王才自己谦称为“孤”“寡”“不谷”。这难道不是把低贱当作根本吗?难道不是吗?所以最高的赞誉是无须夸誉的。因此(人君应当)不愿意如玉一般华美,而宁可像石块一样坚实朴质。

国家政治敦厚,民风自然淳朴;国家法令森严,民则狡狯不驯。祸中依存着福,福中埋藏着祸。谁知道究竟是福是祸呢?根本没有定则。感觉是正的时候,其实也包含着邪;感觉是善的时候,其实也包含着恶。人们对此迷茫不知,由来已久。所以,高明的当政者会端正而不磕碰;有棱角而不伤人;正直而不放肆,光鲜而不炫耀。

日积月累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拓展阅读

妙识汉字

12

得,甲骨文字形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后来引申为拥有,获取;实现,完成,结束;能够,可以必须,应该,肯定;导致,招致。《琵琶行(并序)》曰:“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