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形势下,我国扶贫开发总体上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从扶贫任务看,从消除绝对贫困转为减少相对贫困,扶贫难度进一步加大。实施金融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发展普惠金融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立足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形式。
甘肃陇南徽县文池村在扶贫资金管理方式上,探索出一套自己的模式。2005年,该村被地方政府列为世行项目贷款村,同时也是徽县政府确定的“扶贫工作整村推进”与“世行项目终评验收相结合”示范村。由于取得明显成绩,2007年,文池村的探索被公认为是扶贫资金管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被称为“文池模式”。为深入了解文池村金融扶贫的运作模式、主要做法以及实际成效,2017年,研究团队赴陇南市金融办和扶贫办进行座谈考察,并赴文池村开展入户访谈。
基于文献阅读与实地调研,本研究总结了文池村金融扶贫模式的几个特点。第一,充分的市场竞争是提高小额信贷瞄准精度的前提保障。小额信贷的瞄准精度取决于信贷机构的数量,竞争促使机构加快金融创新。在我国,促进机构间竞争,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过于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增加了小额信贷机构的成本,不利于我国小额信贷初级阶段机构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和扩张。第二,机构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是提高覆盖深度的有效手段。调研中发现,2015~2016年两年内,文池村互助资金项目运作过程中,把一部分自身无法经营的业务客户(如申请金额较大、风险较高的客户)介绍给了信用社,实现了帕累托改进。这样的客户两年内合计约30户,其中80%以上在互助资金的推荐下从信用社获得了贷款。因此,一方面,要从机构本身和政府等各个方面积极促进机构间,特别是同一地区小额信贷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各机构要建立良好的客户反馈机制,让农户可以随时向机构传达自己对产品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对产品、服务质量、培训等多方面的反馈;同时,机构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和现实条件,及时进行调整与完善,实现小额信贷机构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第三,灵活的利率是机构间技术传递的基础。第四,制度、产品和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是机构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包括制度的本土化、物的本土化以及人的本土化。第五,有效的激励制度有利于农户获得贷款。文池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资金占用费管理模式给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即有效的激励制度有利于农户获得贷款。文池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资金占用费部分地用于村内公益事业、管理办公经费、协会日常管理成本、信贷员开展业务发生的误工补贴,这对项目具体执行者来说,不仅没有形成额外工作负担,还能获取一定的误工补贴,形成了有效激励,促使项目的执行者有动力开展贷款业务。
最后,本研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建立竞争性、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建立法律框架并用法律规范金融管理,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农村商业金融以及民间金融,重新定位政策性金融服务,建设全口径征信系统,培育农村金融家。二是以稳健的方式建设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发展农民金融互助组织,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社区银行,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小额信贷组织和基于中介组织的农户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三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农村金融体系。互联网金融与实体金融结合,可以为“三农”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应尽快制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整合小贷公司、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面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和面向农村的电商平台等各种资源,在信贷、税收、土地使用和人才安置等政策上,向互联网金融倾斜,鼓励互联网金融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产品创新,使其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