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推小手保安康:一学就会的学院派小儿推拿图解](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588/37354588/b_37354588.jpg)
头面部穴位
1 天门
位置 两眉中间(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称为“开天门”。
次数 30~50次。
作用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 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烦不安等。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F14A9/1979201070163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2.jpg?sign=1739277810-vijULCHhADIYTWP749RIyXDGLSoiH0Ee-0-b4c5e898d418ec4d3a92e9ab79fcfd16)
临床应用
“开天门”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病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等合用;若惊烦不安、躁动不宁,多与“清肝经”“揉百会”等合用。
2 坎宫(眉弓)
位置 自眉头起至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方向分推,称为“推坎宫”。
次数 30~50次。
作用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F14A9/1979201070163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3.jpg?sign=1739277810-0tq1MIEZTiWZcU0QNnSeL9pmpGPdJYqE-0-40449b8c6e53c846789ae512c71d16a7)
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应用
“推坎宫”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等病症,多与“开天门”“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则多与“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亦可推后点刺出血或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3 山根(山风)
位置 鼻根部,两内眼角中间,鼻梁低凹处。
操作 用拇指甲掐。
次数 3~5次。
作用 开窍醒脑,镇静定神。
主治 惊风,抽搐、昏迷。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F14A9/1979201070163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4.jpg?sign=1739277810-hfhJb0ehPfp4KMUEOWPJtEFgMwHvgasS-0-fa62e7e04384ace856060c87c5bbc766)
临床应用
本穴除用于治疗疾病外,还用于诊断,如见“山根”处青筋显露,多提示脾胃虚寒或惊风。
4 颊车(牙关)
位置 下颌骨陷上方的咬肌中,咬牙时肌肉隆起处。
操作 用拇指按或中指揉。
次数 5~10次。
作用 开噤闭,止牙痛。
主治 牙关紧闭、口眼歪斜。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F14A9/1979201070163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_41_0_l.jpg?sign=1739277810-DuuvbracDHLQ2WcpZODzhwNr028rYlGW-0-1b8fabf3dfff23243c5fdc61a6bfd25b)
临床应用
“按颊车”主要用于牙关紧闭,若口眼歪斜则多用“揉颊车”。
5 囟门
位置 前发际正中直上两寸,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前凹陷中。
操作 手掌心正对囟门,轻轻抚摩。
次数 50~100次。
作用 镇惊,安神,通窍。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F14A9/1979201070163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_41_1_l.jpg?sign=1739277810-O5rJdhcbRmjtgOVW4CYm758h3v4b7skE-0-3fa06fa21ffbadc56ccb3f45c27b4094)
主治 头痛、惊风、神昏、烦躁、鼻塞、衄血等。
临床应用
“抚摩囟门”多用于头痛惊风、鼻塞等病症。临床操作时需注意不可用力按压。
6 耳后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 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次数 30~50次。
作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F14A9/1979201070163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_42_0_l.jpg?sign=1739277810-5IKwS45I0PRRXVLl9UKjKjnMP4LgNyv3-0-96f8e388617b9ba46b00e39e9bbc3b15)
临床应用
“揉耳后高骨”治疗感冒头痛,多与“开天门”“推坎宫”等合用。还能安神除烦,可治疗神昏烦躁等病症。
7 天柱骨
位置 枕骨下,沿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参见本书第29页)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指面或食、中指指面自上向下直推,称为“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称为“刮天柱”。
次数 推100~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作用 祛风散寒,降逆止呕。
主治 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病症。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9F14A9/19792010701635606/epubprivate/OEBPS/Images/25.jpg?sign=1739277810-aihm9ela4uxY6Gc3fBgS5VRyzBZSq8Po-0-c1b27400f614944f4ff5d987e25d0037)
临床应用
“推、刮天柱”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病症。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