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用劣势来维护自己的优势

一些伴随口吃出现的症状,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例如,当一个口吃者情绪激动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口吃者在生气骂人时,却会很流畅,一点障碍都没有。年纪大一些的人,虽然平时说话口吃,但在背诵诗文或与异性交往时,常常语言较为流畅。这进一步说明,口吃者与他人的关系是决定他们是否表现出口吃的因素。换言之,当一个口吃儿童必须接触其他人,或者必须借助语言表达来建立关系时,他的紧张情绪就会产生。

如果儿童轻松学会了说话,大家的关注点就不会集中在这方面。如果他在学习说话上表现困难,那么就会成为一家人的讨论焦点。口吃儿童吸引了家人的关注,所以他过分在意自己身上的这个问题,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表达。而那些说话正常的孩子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我们知道,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某个动作会引起相应功能的紊乱。关于这点,梅林克的童话故事《癞蛤蟆的逃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癞蛤蟆遇到一只长了千条腿的动物,它注意到对方能很好地控制每条腿迈出的先后顺序。于是,它问:“你能否告诉我行走时先迈哪条腿,又是如何先后迈出其他的腿?”这个问题让这只有千条腿的动物开始思考,并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腿是如何移动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随着它有意识地控制腿的动作,行动却越来越不自然,最后竟然不知道如何迈步了。

虽然有意识地探索生命过程非常重要,但试图控制生命中的每一个行为却并无益处。只有让身体自由发挥,才能创作出像艺术一样的动作作品。

对儿童未来发展来说,口吃习惯会造成灾难性影响,而且家庭给予口吃儿童过多的关注和同情,也不利于他的成长。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宁愿千方百计找借口,也不愿意想办法改变现状。家长和孩子都是如此,他们都对将来没有信心。尤其是儿童,他们特别喜欢依赖他人,并通过自己明显的劣势来维持他的优势。巴尔扎克有一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种情况:两个商人为了占对方便宜,绞尽脑汁地讨价还价,其中一个商人忽然说话结巴,另一个开始有点吃惊,但很快意识到对手只是借此争取思考的时间。于是他很快想到了反击对策,装作耳聋听不清楚。这样一来,装口吃者不得不提高音量,逐渐处于劣势,两人打成平手。

尽管口吃者有时会利用说话结巴的习惯为自己争取时间,但这并不是什么罪过,我们也没有必要将他们视为坏人。对于口吃的儿童,我们更应该友好温和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勇气,鼓励他们努力走出眼前的困境。只有善意的启发、积极的鼓励才能使他们重拾勇气,克服困难,帮助他们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