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党报国 民族脊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结缘《西行漫记》

1936年,刘鼎应邀前往西安时,携美国友人、伦敦《每日先驱报》记者斯诺和美国医生马海德同行,并计划要帮他们进入陕北苏区。

到了西安,刘鼎把斯诺和马海德安排在西京招待所,告诉他们自己有事要外出,一两天后回来。离开招待所后,他独自找到陕西禁烟局督办钟可托,凭着董健吾的亲笔信,得到了钟可托的全力配合,钟为刘鼎安排好了去陕北的行程。次日上午,刘鼎来不及和两位友人打招呼,便匆匆赶往陕北苏区。他到达瓦窑堡之后,向中共中央汇报了两位国际友人要来陕北苏区采访的消息。

刘鼎走后,住在西京招待所的斯诺和马海德焦急地等他回来,他们在西安人生地不熟,不敢贸然去寻找,只能在招待所里等他回来。他们身上带的钱快花完了,仍不见刘鼎回来,只好无奈地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后,斯诺再次拜访宋庆龄,留下11个要采访红军的问题:中国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总方针,对不平等条约及外债、外资、外国牧师财产的政策,对日、英、美、苏的政策,以及中国是否可能同外国结成“反法西斯联盟”等。很快,这个采访清单传到了苏区。1936年5月15日,在政治局常委会上,张闻天、毛泽东、博古、杨尚昆、王稼祥等专门讨论了“对外邦如何态度——外国新闻记者之答复”的问题。

中共中央特派员冯雪峰在鲁迅家里与史沫特莱进行了多次会面。她向冯雪峰询问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询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有关情况,还希望中共方面尽快安排斯诺等人到陕北苏区采访。

1936年5月28日,冯雪峰在给张闻天、周恩来的电报中,详细介绍了斯诺和马海德的有关情况:“此二人均十分热情并十分可靠……”

6月上旬,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和工作要求,冯雪峰派人护送斯诺和马海德前往西安,刘鼎接待了他们并再次安排他们在西京招待所下榻。“刘先生,这次你不会又单独行动,再把我们晾在这里吧?”斯诺说罢,三个人相视而笑。

斯诺在《西行漫记》中称的“王先生”就是董健吾。四天后,一位身材魁梧、穿一身长衣马褂的中国壮汉敲响了房门,让斯诺和马海德感到吃惊的是,这位陌生人用流利的英语问:“请问你们是斯诺和马海德先生吗?”

“是的,我们是斯诺、马海德。请问先生,您是哪位?”

“我是董健吾,党中央派我来西安协助你们完成陕北苏区的采访工作。”

“何以证明您是董健吾先生?”

董健吾从马褂中掏出写着诗的半张纸说:“这就是证据!”

斯诺也从皮包中拿出写着诗的半张纸,两个半张纸拼成了一张完整的纸,纸上的诗一个字不少。这是中共地下党在北京(时称北平)与斯诺他们约定的秘密接头方式。他们三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此时东北军67军接到西北“剿总”命令,正向陕北苏区推进,中共中央放弃了瓦窑堡向保安的转移,再加上连日阴雨,交通被阻隔,斯诺、马海德前往苏区的计划便推迟到7月才成行。经刘鼎引荐,斯诺利用这段时间采访了杨虎城、邵力子、张学良等人。后来又经董健吾引荐,秘密会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发。

7月初,刘鼎奉命去安塞开会,张学良托他带信给周恩来,并派飞机把他送到肤施。刘鼎向中共中央报告了两位国际友人来苏区的想法、目的和计划安排。7月8日,周恩来、叶剑英和李克农等人从安塞来到离苏区和白区交界不远的白家坪,迎接斯诺和马海德。

张学良派人护送斯诺与马海德秘密前往苏区,当他们快要走出东北军控制区时,护送人员送给他们一头毛驴,并告诉他们:“这头驴认路,你们跟着它走就能进入红军控制的地域。为了安全,你们要趁天亮走快点儿,因为到了天黑,这一带经常有土匪出没,很危险!”

斯诺和马海德跟着这头毛驴顶着烈日疾行,在太阳落山之前,他们来到一条小溪边,口干舌燥的他们跑到河里饮水。“不许动,举起手来!”忽然,四周响起了呐喊声。他们抬头一看,只见四支红缨枪已经对准了自己,立即意识到这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儿童团,也就是说,已经到了红军管控的地区了,所以他们心中并不太紧张。

他们在儿童团的押解下,走进一个大约有十几户人家的村子,被关进一间低矮昏暗的土坯房里。晚饭时,他们享用了一顿鸡蛋炒饭。次日,天刚亮不久,斯诺和马海德被由远及近的马蹄声惊醒。“欢迎你们光临,我是中国工农红军周恩来。”周恩来用英语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将保证你们在苏区的人身安全和采访自由。我是代表党中央来迎接你们的。”这是斯诺和马海德第一次见到周恩来。

7月13日,斯诺和马海德跟随周恩来来到保安。当晚,毛泽东主席前去看望慰问,并为他们举行了欢迎晚会。随后一个多月,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共中央领导人。

8月下旬,斯诺和马海德西行至彭德怀指挥部和作战前线。他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进行采访,9月底才完成工作返回保安。

9月初,刘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和安排,邀请美国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史沫特莱和中国作家丁玲等知名人士来到西安。

此时,蒋介石平息了“两广事变”,派重兵向西北集结,妄图取得“一石三鸟”的理想结果——既消灭红军,又消除东北军和西北军,西北形势一时间波诡云谲,暗流涌动。毛泽东主席担心他们返回西安的交通线被国民党中央军封锁,多次催促斯诺尽快离开苏区。

10月5日,毛主席电告刘鼎:“美记者施乐(斯诺)急需出来,望嘱刘(向三)、王(立人)同带车来接,最好能8日赶到阳泉。”

10月7日,毛主席给刘鼎发报:“施乐急待回白区,王、刘何日动身来接,望速复。”

10月10日,毛主席电令刘鼎:“鼎兄并转年、剑(潘汉年、叶剑英,此时在西安)兄:甲、施乐准13日到下寺湾,望速派王、刘来接,王至下寺湾后即偕施乐折回西安,刘到志丹(即保安)谈话。”

10月12日,斯诺离开保安前往西安。这时,肤施的东北军已由西北军接管,斯诺等人为了安全只好在苏区跋山涉水,辗转抵达了甘泉西北的下寺湾。四天后,刘鼎派来的王立人、刘向三来到洛川接应他们,斯诺等人乘卡车安全抵达西安。

斯诺下车之后,才突然发觉自己的手包不见了!他在苏区100多天的采访记录和各种资料都在手包里。斯诺顿时吓出了一身冷汗,捶胸顿足,十分沮丧。刘鼎一边安慰斯诺,一边把身上所有的现金塞给了司机请他开车原路返回寻找手包。

在咸阳东北军军火仓库里,刘鼎终于找到了斯诺的手包,返回西安时已是午夜12点。

次日黎明,刘鼎将手包完璧归赵。斯诺激动地拥抱了刘鼎,连声道谢。

斯诺从西安来到北平后,连续给英、美各大报刊发稿,介绍红军的传奇故事和中共领袖的政治主张,打破了国民党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新闻封锁和妖魔化宣传,令世人耳目一新。一年后,他撰写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由伦敦戈兰茨公司出版。1938年年初,中译本在上海出版,改名为《西行漫记》。

1937年1月,史沫特莱女士到达延安,之后担任了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写了《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在反击》等专著以及大量通讯稿,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抗日救国的情况。

1970年,斯诺来到中国,向马海德询问刘鼎的情况,斯诺说,没有刘鼎的鼎力帮助,就不可能出版《西行漫记》。

刘鼎住院期间,马海德和艾黎前去探望并慰问他,一起回顾了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同志情、战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