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NX 12.0中文版实战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UG的应用领域

 本节视频教程时间:30分钟

本节对UG 的背景及应用领域进行讲解,使读者对该软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1.1 UG背景简介

UG是一个交互式CAD/CAM系统,作为一个产品工程解决方案,它功能强大,为用户的产品设计及加工过程提供了数字化造型和验证手段,可以轻松实现各种复杂实体及造型的建构。

UG原本是基于C语言开发实现的,诞生之初主要基于工作站。但随着PC硬件的发展和个人用户数量的迅速增长,它在PC上的应用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现已成为实现三维设计的一款主流软件。UG作为大型软件系统,需要应用领域、数学及计算机科学知识支撑,但是这些技术的组合使用起来非常复杂。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大型并行计算机的开发,UG为复杂的开发应用带来了许多新的可能。

UG为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建立在无数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这些方案可以全面地提高设计过程的效率,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以降低成本。UG作为新一代数字化产品开发系统,独特之处是其知识管理基础,它可以使工程专业人员推动革新以创造更大的利润。可见,UG通过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实现了在持续成本缩减及收入和利润逐渐增加之间的平衡。

1.1.2 UG在产品设计领域的应用

不同的设计任务会分自行设计、测绘仿制、改进改型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而设计过程也一般划分为设计方案论证(概念设计)、初样研制(技术设计)、试样研制(详细设计)、试生产等多个阶段。应用UG时,针对不同的设计方式和设计阶段,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下面以详细设计为主,介绍应用UG进行产品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 模型质量的基本要求

(1)正确性:模型应准确反映设计意图,对其内容的技术要求理解不能有任何歧义。要确立“面向制造”的新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模具设计、工艺制造等下游用户的应用要求,做到与实际的加工过程基本匹配。

(2)相关性和一致性:要应用主模型原理和方法,进行相关参数化建模,正确体现数据的内在关联关系,保证三维模型数据在产品数据链中的唯一性、一致性,并能正确传递。

(3)可编辑性:模型能被编辑、修改,且整个建模过程可以回放;此外,模型应该可被重用和相互操作,这是由可编辑性派生出来的重要特性。

(4)可靠性:模型应通过UG的几何质量检查,确保拓扑关系正确,实体交接严格,内部无空洞,外部无细缝,无细小台阶。模型文件的大小应得到有效控制,模型没有多余的特征、空的组和其他过期的特征,总能在任何情况下被正确地打开。

2. 实体建模的质量管理

(1)实体建模的内容和方法必须与不同阶段的设计目标相一致。

(2)实体建模必须按照建模规范进行。

(3)实体建模必须按照建模步骤进行。建模的一般步骤是明确设计意图,梳理建模思路,规划特征框架;引用种子部件,搭建建模环境;确定零件的原点和方向;建立最初始的基准;创建模型的根特征;创建特征,进行特征操作、定位、约束、编辑;坚持边建模、边分析检查的原则;输入部件属性;创建引用集;清理模型数据;进行模型总体检查,提交模型。

小提示

复杂零件通常把草图作为建模的根特征。如果非要把体素特征作为建模的根特征,仅允许使用一次,禁止使用更多的体素特征。

(4)必须按照参数化原则建模,禁止使用非参数化的命令,保证模型的可编辑性。

(5)运用UG相关参数化设计的功能和技巧,正确反映产品几何结构和尺寸的内在关系,实现设计意图的相关性。

(6)注意对文件数据大小进行控制,使用尽可能少的特征来达到表现模型的目的。

3. 装配建模的质量管理

(1)UG提供两种基本的装配方法:自下向上设计和自上向下设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运用。

(2)重视部件名和装配加载路径的管理,防止文件名和加载路径出现混乱或错误。

(3)进行严格的组件版本管理和技术状态管理,保证装配所引用模型数据的唯一性和一致性。

(4)根据产品的技术特点选择使用引用集(通用引用集、自定义引用集、专用引用集),对引用集的创建、修改、检查、使用、置换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5)遵循装配规则的一般原则:按实际的安装顺序进行装配;在主装配中使用“绝对定位”的方法装配子装配件;在子装配中使用配对条件进行装配;避免在不同子装配中使用部件间的交叉约束。

4. 制图的质量管理

(1)严格按主模型原理进行制图工作,制图数据(包括组件图、装配图)与三维模型分别存放在不同的文件中。

(2)二维工程图样与三维实体模型(见下图)完全相关是制图的最重要原则。制图的关联性主要是指视图与模型的关联、尺寸与视图的关联、注释与图样或视图的关联。

(3)二维图样要符合国家和企业有关标准。

1.1.3 UG在机械设计领域的应用

UG在现代产品和机械设计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得到了广泛应用。用户使用UG进行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 理解设计模型

了解主要的设计参数、关键的设计结构和设计约束等设计情况。

2. 主体结构造型

建立模型的关键结构(如主要轮廓和关键定位孔等),对于建模过程起到关键作用。

对于复杂的模型,模型分解也是建模的关键。如果一个结构不能直接用三维特征完成,则需要找到结构的某个二维轮廓特征,然后用拉伸、旋转、扫描的方法,或者自由形状特征去建立模型。

UG允许用户在一个实体设计上使用多个根特征,这样就可以分别建立多个主结构,然后在设计后期对它们进行布尔运算。对能够确定的设计部分,先造型;对不确定的部分,放在造型的后期完成。

设计基准(Datum)通常决定用户的设计思路,好的设计基准将会帮助简化造型过程并方便后期设计的修改。大部分的造型过程通常都是从设计基准开始的。

3. 零件相关设计

UG允许用户在模型完成后再建立零件的参数关系,但更加直接的方法是在造型过程中直接引用相关参数。

较难实现的造型特征尽可能早准备。对于较难实现的造型特征,尽可能将其放在前期实现,这样可以尽早发现问题,并寻找替代方案。一般来说,这些特征会出现在hollow、thicken、omplex blending等特征上。

4. 细节特征造型

细节特征造型(见下图)放在造型的后期阶段,一般不要在造型早期阶段进行这些细节设计,否则会大大加长用户的设计周期。

1.1.4 UG在模具设计领域的应用

Mold Wizard(注塑模具向导,以下简称MW)是针对注塑模具设计的一个专业解决方案,具有强大的模具设计功能,用户可以使用它方便地进行模具设计(见下图)。MW配有常用的模架库与标准件库,方便用户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选用。而标准件的调用非常简单,只需设置好相关标准件的关键参数,软件便自动将标准件加载到模具装配中,大大地加快了模具设计速度并提升了模具标准化程度。MW NX 12.0还具有强大的电极设计能力,用户可以使用它快速地进行电极设计。简单地说,MW NX 12.0是一个专为注塑模具设计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集成于UG NX 12.0中的功能模块。

使用MW NX 12.0进行模具设计的主要工作阶段如下。

1. 模具设计准备阶段

(1)装载产品模型:加载需要进行模具设计的产品模型,并设置有关的项目单位、文件路径、成型材料及收缩率等。

(2)设置模具坐标系:在进行模具设计时需要定义模具坐标系,模具坐标系与产品坐标系不一定一致。

(3)设置产品收缩率:注塑成型时,产品会产生一定量的收缩。为了补偿这个收缩率,在模具设计时应设置产品收缩率。

(4)设定模坯尺寸:在MW NX 12.0中,模坯被称为工件,就是分型之前的型芯与型腔部分。

(5)设置模具布局:对于多腔模或多件模,需要进行模具布局的设计。

2. 分型阶段

(1)修补孔:对模具进行分型前,需先修补模型的靠破位,包括各类孔、槽等特征。

(2)模型验证(MPV):验证产品模型的可制模性,识别型芯与型腔区域,并分配未定义区域到指定侧。

(3)构建分模线:创建产品模型的分型线,为下一步分型面的创建做准备。

(4)建立分模面:根据分型线创建分型面。

(5)抽取区域:提取出型芯与型腔区域,为分型做准备。

(6)建立型芯和型腔:创建出型芯与型腔。

3. 加载标准件阶段

(1)加载标准模架:MW NX 12.0提供了常用的标准模架库,用户可以从中选择合适的标准模架。

(2)加载标准件:为模具装配加载各类标准件,包括顶杆、螺钉、销钉、弹簧等,可以直接从标准件库中调用。

(3)加载滑块﹑斜顶等抽芯机构:适用于有侧抽芯或内抽芯的模具结构,可以通过标准件库来建立这些机构。

4. 浇注系统与冷却系统设计阶段

(1)设计浇口:MW NX 12.0提供了各类浇口的设计向导,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向导快速完成浇口的设计。

(2)设计流道:MW NX 12.0提供了各类流道的设计向导,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向导快速完成流道的设计。

(3)设计冷却水道:MW NX 12.0提供了冷却水道的设计向导,用户可以通过相应的向导快速完成冷却水道的设计。

5. 完成模具设计的其余阶段

(1)对模具部件建腔:在模具部件上挖出空腔位,放置有关的模具部件。

(2)设计型芯、型腔镶件:为了方便加工,将型芯和型腔上难加工的区域制成镶件形式。

(3)电极设计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创建电极和出电极工程图,可以使用MW NX 12.0提供的电极设计向导快速完成电极的设计。

(4)生成材料清单:创建模具零件的材料列表清单。

(5)输出零件工程图:输出模具零件的工程图,供零件加工时使用。

1.1.5 UG在数控加工领域的应用

数控加工在现代产品和模具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控加工需要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因此编制数控加工程序是十分关键的一环。理想的加工程序不仅能够保证加工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合格工件,同时能够使数控机床功能和刀具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并安全、可靠地进行工作。

1. UG CAM实现加工的原理

在介绍UG CAM实现加工的原理前,先了解两个概念。

(1)刀位轨迹:刀具在加工过程中的运动路径(以下简称刀轨),在计算机的图形中显示为轨迹线条。

(2)操作:UG NX 12.0为了创建某一类刀位轨迹而用来收集信息的集合。UG CAM内定了各种各样的操作,在每一种操作中可以设定相关的信息参数,然后系统根据这些参数计算出特定的刀轨。例如平面铣操作可以创建基于曲线的刀轨,型腔铣操作可以创建工件的粗加工刀轨,曲面轮廓铣操作可以创建曲面的精加工刀轨,钻孔操作可以加工工件的孔和螺纹等。

UG CAM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控制刀具进行指定的运动,加工出需要的工件。使用UG NX 12.0编程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创建合理的刀轨。

2. UG CAM的主要操作

UG NX 12.0提供了许多操作模板,但其实只需要掌握几种最基本的操作,即可具备编程的能力,并投入实际工作。其他操作都是从这几种基本操作中扩展出来的,在实际使用时不常用到。需要掌握的几种基本操作如下。

(1)平面铣操作和面铣操作。使用平面曲线作为加工对象,计算相应的刀位轨迹。

(2)型腔铣操作和等高轮廓铣操作。使用曲面或实体作为加工对象,分层计算相应的刀位轨迹。

(3)固定轴曲面轮廓铣操作。使用曲面或实体作为加工对象,通过多种驱动方式计算相应的刀位轨迹。

(4)钻孔操作。使用点位作为加工对象,计算各类循环钻孔刀位轨迹(见下图)。

1.1.6 UG在仿真设计领域的应用

计算机仿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凭借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在计算机上的运行,执行对该模型的模拟、检验和修正,并使该模型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

(1)在试图求解问题之前,实际系统的定义最为关键,尤其是系统的包络边界识别。对一个系统的定义主要包括系统的目标、目标达成的衡量标准、自由变量、约束条件、研究范围、研究环境等,这些内容必须具有明确的定义准则并已定量化处理。

(2)一旦有了这些明确的系统定义,结合一定的假设和简化,在确定系统变量和参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后,即可方便地建立描述所研究系统的数学模型。

(3)接下来做的工作是实现数学模型向计算机执行的转变。计算机执行主要是通过程序设计语言编成的程序来完成的,为此,研究人员必须在高级语言和专用仿真语言之间做出选择。

(4)计算机仿真(见下图)的目的主要是研究或再现实际系统的特征,因此模型的仿真运行是一个反复的动态过程,并且有必要对仿真结果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论证;否则,不管仿真模型建立得多么精确,不管仿真运行次数多么多,都不能达到正确地辅助分析者进行系统抉择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