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蓝皮书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自由贸易港的特点和优势研究

(一)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特色和优势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问题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以开放为先,努力把海南打造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海南负面清单就会为企业到海南投资发展创造最优的、最开放的市场环境。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最重要的是要以投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为重点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几个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第一,尽快建立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海关体制。第二,尽快建立企业自主登记制度。如果能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在海南率先推进企业自主登记制度,也就是说企业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完成注册手续,也可以简单注销。若是这样,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到海南来注册、投资。第三,需要国际性服务机构尽快来海南落地。普华永道已经跟海口市正式签订了协议,成为第一个落户海南的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这就为引进海外企业,发展国际性总部经济打下一个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海南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打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标杆,按照自由贸易区(港)的要求,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简单的低税制,相应的财税制度安排需要深入研究;以资本自由流动为重点构建自由贸易港金融体制。在海南如何按照自由贸易区(港)的要求设计一种既有利于资金自由进出,又能够有效防控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如何建立境内外人员和人才流动的体制;如何建立适应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贸易的定位是为海南量身制作的:一是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短板”。2017年,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全球已经将近24个百分点,而我国2018年第一季度只有16个百分点左右;二是现在多边、双边贸易,包括中美、中欧投资贸易谈判很大程度集中在贸易服务市场开放方面;三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老百姓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服务贸易的需求日益增大。

服务贸易是发展实体经济、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以创新为第一推动力,为什么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核心的问题在于我们研发能力比较弱。德国之所以成为制造业强国,两个70%值得研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70%。我国服务业占比51.6%,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约为45%。这就是我们的差距。进入到工业化后期,进入到发展新阶段,进入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时代,制造业的服务化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大趋势,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推动产业变革将成为难以估计或者发展速度特别快的一个大趋势。

所以,从海南的产业发展定位来说,将给企业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比如总部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投资机会、国际性交易场所带来的各种投资机会、能源变革带来的投资机会等。

(二)粤港澳大湾区

总结当今世界湾区的共同点可以发现,发展条件最好的、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湾区,比如纽约湾区、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等。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技术变革的领头羊,由此衍生出的经济效应称为“湾区经济”。湾区经济一般表现出宜居、开放、国际化和创新的共性。

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三大世界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面积、人口和GDP规模上均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在人均GDP、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粤港澳大湾区是包括广东省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人口规模大概6671万,总面积约5.65万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完善了国家区域战略版图。2014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三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长三角经济带战略。从中国版图上来看,唯独中国(南部)缺少国家战略。2017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战略平衡了北中南区域的发展。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支撑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两条路线:一是从我国沿海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我国沿海经印度尼西亚抵达南太平洋、澳大利亚。这两条路线的起点都包括粤港澳大湾区。

再次,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营南海的大平台。海洋经济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南海是我国最大的海域,海洋资源丰富,南海对我国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南海周边科技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成为我国南海经济谋略的前沿。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维护港澳繁荣与稳定的需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当中,更好地促进香港、澳门和珠三角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三地人民。

1.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优势

第一,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之所以“亮眼”,是因为这里集中了中国三大“一线城市”,既是市场经济体制最完善的区域,也是当今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三大一线城市汇聚于珠江口100多公里的距离内,这不仅是中国的城市奇观,在世界上也非常罕见。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吞吐量达6232万标准箱,为世界第一。超过了世界第三的深圳港、世界第五的香港港和世界第七的广州港的港口吞吐量总和,也超过了杭州湾世界第一的上海港和世界第四的宁波—舟山港的吞吐量总和5870万标准箱。

第三,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港群。据国际机场协会(ACI)公布的《2015年全球最繁忙机场排名》,2015年,在世界1144个机场中,粤港澳大湾区以香港国际机场(全球第8)、广州白云机场(全球第18,全国第3)、深圳宝安机场(全国第5)等6个机场的旅客吞吐量1.68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

第四,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级金融中心。据英国智库机构Z/Yen公布的《2016全球金融中心排行榜》,香港名列第4,深圳位居第19(1伦敦,2纽约,3新加坡,4香港,5东京,16上海,19深圳,23北京)。深港两地金融市场如果加在一起参与全球金融中心排名,将稳居世界第三。粤港澳大湾区有香港港交所和深圳深交所两大证券交易所,2015年深港的资金总量(23.8万亿元人民币)和GDP密度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国内稳居第一。

第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来说,四大湾区中东京湾区的实力是最强的,其次是纽约湾区,再次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后是旧金山湾区,估计在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可以和东京湾区齐肩。2022年以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就会直线上升,超过其他三个湾区的经济总量。

第六,粤港澳大湾区集合了金融、科技、产业三大优势。纽约湾区是以金融为特征的,东京湾区是以制造业为特征的,旧金山湾区是以创新、研发为特征的,粤港澳大湾区是集合了金融、科技、产业三大优势的一个湾区。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和服务业中心,与深圳金融业联手打造世界级的金融、贸易和服务业。珠海、澳门是旅游、博彩、文娱中心。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等城市形成了中国制造业中心,是产业、物流、科技、金融、贸易等资源高度集聚的中心。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高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众多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涌现出无限的创新能力。总体而言,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金融+科技+产业”大湾区,几乎囊括了纽约湾区的“金融湾区”、旧金山湾区的“科技湾区”和东京湾区的“产业湾区”的所有产业类型并均具实力。

2.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制度创新

第一,以“政治两制、经济社会一体”为方向,逐步实现无边界的大湾区。“政治两制”,就是大湾区的珠三角九城市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香港、澳门的行政管理、立法、司法等方面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社会一体”,就是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家赋予更特殊的政策,在大湾区内辐射、移植、借鉴香港的经济体制,实现大湾区内经济体制、政策的全面融合和一体化;在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等社会领域资源共享、相互衔接、相互融合,使大湾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通过逐步打破现存的大湾区内港澳与其他九城市间的各种障碍,取消有形和无形的边界,真正形成“无边界”、一体化的粤港澳大湾区,使大湾区内人员、货物、资金、劳务、信息、技术等各种要素自由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大湾区实现最优组合和最有效的配置。

第二,实现大湾区货物贸易的自由化,把大湾区建成全国最大的保税区。要把大湾区建成全国最大的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除了进一步完全放开原产地香港的产品、全面免税外,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和政策调整是大湾区内全面实施香港的免税自由港政策。借鉴、移植香港的关税政策和关税水平,使香港、澳门与湾区其他地区货物商品自由移动。为了减少对国家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波动和影响,可以分步分阶段实施并逐步达到目标,比如,可考虑首先放开生活资料市场,然后视时机放开生产资料市场;在生活资料市场方面,可考虑首先放开日用的消费品市场,然后放开奢侈品市场;等等。

第三,实现服务贸易市场一体化,把大湾区建成中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把分散三个小块(深圳前海自贸区、珠海横琴自贸区、广州南沙自贸区)的广东自贸区,扩展到整个大湾区,在内容上真正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对香港的服务贸易全面开放,尤其是金融、电信、文化等关键领域解放思想,实现服务贸易市场一体化,把大湾区真正建设为全国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相应的制度创新有三点:第一,统一地区行业标准和认证标准,在经贸保护、环境保护、劳工保护、土地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实现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全面对接。第二,解放思想,突破利益集团阻碍,形成大湾区共用一张电信网和互联网,实现与世界文明的接轨;第三,全面理解“金融审慎”原则,深化内地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融体系开放,打破国有金融企业的垄断地位,放开对香港金融服务业的市场准入,促进大湾区金融服务自由化和一体化。

3.粤港澳大湾区推动协同创新

粤港澳之间尤其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领域一直就有合作的渊源、基础和实践。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9+2”城市之间的合作共识不断提高,合作意愿不断增强,科技与产业创新合作日益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群的主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国、两制、三种货币、四个主要城市”的特征,在世界主要湾区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受三地创新发展观念和体制机制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流通依旧不便,创新资源开放共享仍然不足,亟须创新科技合作体制机制,加强新制度改革供给,深入推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三)日本冲绳自由贸易区经验教训及对海南的启示

冲绳县地处日本最南端,由诸多岛屿组成,在自然禀赋、区位条件、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与海南趋同。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当年日本唯一的自由贸易区(冲绳自由贸易区)正式设立。但冲绳自贸区30年的发展并不理想,该县各项经济指标仍位列日本各行政区域之末,总结其发展经验教训对海南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1986年是日本经济由盛至衰的转折点,泡沫经济的膨胀及破灭导致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冲绳自贸区的设立发展恰恰错过了日本战后经济复兴高速增长的阶段,是在日本经济低迷发展的背景下开始的。第一次冲绳振兴开发计划期间,为了谋求形成独立型经济结构,引入制造业新企业,但受日本经济冲击及战后不景气影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二次冲绳振兴开发计划期间,日元升值不景气,政府公共投资的增长比第一次振兴期间明显下降,延缓了新建大型度假酒店投资和旅游收入的增长。第三次冲绳振兴开发计划期间,泡沫经济崩溃,日本全国经济低迷,冲绳县实际经济增长率比较低,1998年是冲绳回归日本后的第二次负增长。之后,虽经两个10年的“冲绳振兴计划”和正在进行中的“冲绳21世纪展望基本计划(2012—2021年)”,但其发展速度依然缓慢,自身条件和发展起点低,先天不足后发乏力。冲绳县由于远离日本本土,始终游离于日本近代化发展的辐射和成长的机遇之外,冲绳县的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特别是经历残酷的地面战争摧毁,发展基础基本为零。

1988年建立那霸自由贸易区时,该自贸区面积只有0.026平方公里,虽然在1999年新设中城湾特别自贸区时将区域面积扩大到1.246平方公里,但相比之下,香港工业区面积60多平方公里,菲律宾自贸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上海自贸试验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其区域面积过于局促狭小。至2004年,那霸地区共有日本本土和冲绳本地的15家企业进驻,已无空余土地供外国企业建厂。另外,自贸区所在的那霸港至今仍为美军所用,系军港重地,因此区内企业进出口货物都必须使用较远的另一个港口安谢港,运输成本提升,给企业造成诸多不便。

另外,自贸区建设发展受农业问题羁绊较深、过于保守。日本农民对政治的参与度很高,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地位,具有很强的利益表达能力,经常对政府施压,影响政府决策。在这种政治体制下所形成的一系列严密的农业保护政策,使农业产品逐渐失去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当前,海南在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海南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和千载难逢的机遇。相比之下,冲绳自贸区案例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其生不逢时、先天不足、后天乏术、封闭保守的经验教训。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可结合自身特点、优势和发展实际,吸取冲绳经验教训,避免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走弯路,从以下几方面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

第一,抢抓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发展的机遇期,着力发展符合海南实际的现代产业经济体系。冲绳自由贸易区发展深受日本本国经济泡沫破灭后的停滞影响,而海南经济发展同样与我国现有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和大趋势紧密相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平稳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新经济快速发展超出预期,移动支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带动产业革命与产品创新。新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持续提升,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政策利好不断,新经济“独角兽”上市获政策支持,新经济企业融资与发展或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海南要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的“到2035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的发展目标,只有瞄准经济发展前沿,抓住下一个“风口”产业才有可能实现。

第二,虽然我国已相继建立了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且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但是这些自贸区的性质和海南自贸试验区的性质差异较大,目的也完全不一样,加之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承担着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使命,作为先行试点地区必须要不断总结经验,以便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使其贸易投资规则、金融开放措施、行政改革方式等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在当前自贸试验区相关理论准备工作不足的情况下,必须抛开单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思路,应准确把握全球经济重构的新特点与贸易投资规则调整的新趋势,探索并“试验”出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新经验、新理论。

第三,冲绳自贸区在建设中遇到的来自本地区的最大阻力之一就是农业问题,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也绕不开“三农”问题。海南应围绕《海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品牌引领、产业升级的思路,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数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实现存量调优、增量提质,以品种调优、品质提升、品牌引领为重点,立足海南热带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向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转变,不断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建设美好新海南奠定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四)中国香港经验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借鉴意义

我国香港在世界上最早实行自由港政策,1842年英国占领香港时就宣布香港实行自由港政策,至今有近180年的历史。历经百年,这一政策不仅为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财富,而且加速了世界各国生产要素、贸易资源在当地的自由流通和集聚,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从世界范围看,自由港地区市场高度开放自由,政府积极不干预,税制简单低税率,使得人才、资金、货物、专业技术、优质服务等在此区域高度集聚,为外商来当地投资提供了很好的营商环境,让实行和参与这一政策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世界经济发达区域,比如香港、新加坡、迪拜、汉堡、东京等。香港经验对于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借鉴意义:

1.不断调整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伦敦、纽约、香港、东京等是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活动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轨迹,香港经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二战前后的转口贸易和加工出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房地产和金融业兴起,到八九十年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再到如今以现代服务业为主,这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从产业结构来看,2017年在香港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只占GDP的7.7%,而现代服务业占比高达92.2%,其中商贸物流、金融、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持服务、商务旅游是服务业中四个主要行业。可见,现代服务业为香港的优势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

在海南的产业结构中,近三年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刚刚超过一半,其中房地产是其主要行业。海南建设自由港,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投资,有更多的外汇资金进入,跟世界各国有更多的商贸交易,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国家财富。借鉴世界上自由港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房地产往往不是当地的主导产业,靠卖地、卖房子无法真正、持续、长久地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海南需要切实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自身区位实际调整且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比如高端商务旅游、金融、航运、物流、邮轮、会展、专业服务等。

2.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开放性经济体制直接的表征之一就是外商投资兴业的占比和外商投资环境,即所谓的营商环境。外商会不会来投资兴业,除了是否有相关市场和产业基础外,更多是考虑当地的营商环境。构建便利化营商环境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减少税种,降低税率。香港经济自由的特征体现在“小政府、大市场、大社会”,其内涵是政府积极但不干预,体现的是政府对市场主体,比如财团、企业、公司、雇主等的经济行为不进行干预,公平竞争,自负盈亏;绝大部分的社会事务交由社会组织来处理,比如医生、律师、教师、工程师、会计、审计、建造师等的资格认证都交由社会组织来认定和鉴定。

香港对于外商投资者和本地投资者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差别,外商来投资兴业没有任何优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实行简单的低税制,税种只有三种且每种税率都很低,除了烟酒、汽油、酒精、化妆品等特殊商品需要缴纳一定的关税外,企业只要缴16.5%的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美国高达40%,全球平均为23.65%),个人缴15%的个人所得税,如果有购置房产或楼宇用于出租,其所得租金收入需缴纳15%的物业税,然后就没有其他税种了。简单的税种和低税率,吸引了全球近160个国家的投资商来香港投资兴业。

海南建设自由港,结合海南实际,可以借鉴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港经验,大胆探索比其他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加灵活的财税政策,减少部分税种,适当降低税率,以更加优惠的政策比较优势吸引外商来琼投资兴业。

第二,实行灵活的金融政策。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需要有开放稳定的金融政策做基础和保障。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2017年底,香港有155家持牌银行,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约有70家长期在香港有实际业务。香港目前有三个币种的即时结算系统:美元、港元和人民币,为外商和各国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通过发展人民币债券、贷款和股票产品,香港已经成为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融资中心。

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无外汇管制,即对外汇买卖的数量没有限制;二是港元汇率稳定,即港元作为本币兑换外币的价格是稳定的;三是金融监管安全高效,即实行以风险为本的持续监管模式。正因为香港无外汇管制,港元汇率又稳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及其服务机构监管安全高效又有保障,解决了外商投资兴业的后顾之忧。

海南建设自由港,可借鉴香港经验,大胆探索进行金融创新。海南积极主动跟香港金融管理局进行业务和人才合作,可在海南设立香港金融业务园区,引进香港银行开展业务的即时结算系统等金融监管系统和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

第三,与香港法律界合作,构建完善的法治环境。通过优惠的税制和稳定的金融政策吸引投资者来当地投资兴业,当然也得构建完善的、严格的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环境,使其依法依规从业,又能保障其合法权益。

海南建设自贸港,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涉外法律事务,海南律师界可以和香港的法律协会或法律机构开展相关方面的合作,多进行交流。

虽然香港与内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安排有所不同,但这不应该成为琼港两地开展交流合作的障碍。鉴于香港发展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及所处的区位优势,结合海南正在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琼港两地可以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开展交流合作,海南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向香港学习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