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语物道:李政道评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02章 传教办学建西医院

1866年,苏州基督教监理会由蓝柏牧师在李子义等人协助下创业,如今位于苏州天赐庄的圣约翰教堂、救世堂和宫巷基督堂依然是苏州地标。苏州大学(源自监理会创办的苏州东吴大学堂)、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源自1870年李子义协助创建的存养书院和博习书院)、苏州大学医学院(源自1883年李子义协助创建和管理的博习医学堂)、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源自1883年李子义及后代协助创建和管理的博习医院)、景海女子师范学院(源自1902年苏州基督教监理会创建的景海女塾),还有一批中小学校都与李政道的先祖有直接关系。

存养书院首开先河 东吴大学声名显扬

从1876年开始,潘慎文夫妇和曹子实利用美国母会大主教马文募得的捐款,扩建了十全街的学校、阅读室、宿舍。学校为全寄宿制,学生的数量增多,素质逐渐改善。1879年,潘慎文和曹子实将十全街学校迁至天赐庄养育巷,起名存养书院,是全免费寄宿义学,由潘慎文任院监。这所学校是苏州现代教育的起点。李子义一直作为学校的牧师协助办学。

1883年,潘慎文夫人在天赐庄创办了苏城第一所女子学校冠英女塾,除免收学费、宿费、书费外,还供给膳食和被褥等。20世纪初,监理会女布道会在天赐庄新建了一所规模更大的景海女塾,不久冠英女塾并入其中。1917年,景海女塾改名景海女子师范学校,聘请名师全英文授课,由监理会女教士海淑德(Laura Haygood)任校长多年,成为中国当时著名的女校。李子义的女儿孙女们不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img

天赐庄:监理会在苏州购买土地,建教堂、学校、医院

为纪念为苏州监理会办学的捐款人巴芬顿,1884年养育巷的存养书院改名为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书院从小学开始,直到高中,学制八年,收取少量学费和生活费用。潘慎文和其他教师用中文自编部分教材。学校课程从识字、写字、阅读、音乐、算术、英文、地理、音乐、科学常识,一直到简化的中学和大学初级理工科课程。学校配备了良好的化学、物理、机械实验设备,还有天文观测台和机械加工房等。自此,由存养书院演变而来的博习书院走上正轨,稳步发展。学生中教会子弟占相当比例。李子义的儿女大都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其中长子李伯莲、次子李仲覃与博习书院渊源最深。

1887年,二十岁的李伯莲毕业于苏州博习书院后留校任教,教授国学、数学、初等自然科学,以及基督教义。他还担任过常熟教会牧师、博习书院院监,以及由博习书院发展而来的东吴大学校务长、吴语学校校长等职务。李政道的祖父李仲覃于1889年在博习书院毕业,后留校担任国学、神学、数学、科学知识教师。李仲覃后来专注教会业务,担任监理会苏州教区牧师、主任牧师,并兼任东吴大学必修课圣道学教习。

img

博习书院:李政道曾祖李子义参与创办,其祖父辈均在此读书和工作过

1895年,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战败,《马关条约》把苏州也列为通商口岸之一。史载苏州人民“恫国势之日蹙,知科举之学不足恃,争言维新”。苏州出现了学西学学英语的热潮。在苏州有志青年的推动下,1895年11月,孙乐文利用苏州监理会在宫巷街三堂的房屋创办宫巷书院。这是监理会继天赐庄养育巷的博习书院后,在苏州创办的第二所较正规的书院。与早期以救助贫穷儿童为目的的教会学校不同,宫巷书院是一所收费的正规私立教会学校,聘请资质较高的教师采用英文教学,录取高素质的中上层家庭的学生,希望培养出中国社会的精英,促进中国的现代化。

孙乐文除任宫巷书院院监之外,夫妇俩还兼任英文教师。李伯莲任宫巷书院的校务管理兼数学教师。李仲覃也在书院兼职讲授神学,主持晨祷等宗教活动。课程除英语外,还有国文、算学、自然科学常识和神学课。学生们参加汉语早祷,读中英文对照的福音书。因讲授内容有中学和西学,所以当地习惯上也称宫巷书院为中西书院。不久博习书院停办,一部分并入宫巷书院,一部分迁往上海与柏乐文等人1882年在上海创办的中西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合并,潘慎文也调职上海。

据苏州洋关税务司1897年的报告:“紧靠葑门里边,教会已形成一个外国人自建房屋的小居留地。”又说:“在近葑门的地方(指天赐庄)有六所外国人住宅、二家医院、三所寄宿学校(其中一所为英语学校)、一所教堂。另有一所规模较大的英语学校建立在近市中心(指宫巷书院)。”这时美国人侨居苏州的有四十九人,其中四十八个是传教士和家属。

1899年10月,监理会在苏州天赐庄首堂举行第十四次年会,由从美国母会到访的大主教威尔逊(Alpheus W.Wilson)主持,蓝华德为大会总干事。监理会策划在苏州天赐庄开办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经过六天的讨论,最终决定由孙乐文主持大学筹建董事会,以苏州宫巷书院为基础,将上海中西书院并入,创建监理会在中国的最高学府。1898年底,学校筹建董事会在葑门外苏关公署听取合城官长及绅商学各巨公的意见。会议由美国驻沪总领事古纳·约翰(Goodnow John)主持,林乐知等将办学计划详细做了报告并获得认同。

与官方关系密切的林乐知和柏乐文两位传教士负责获取政府批准。他们委托美国领事古纳致函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江苏巡抚鹿传霖,请求恩准和协助。清末江苏分为江淮省(苏北)和江苏省(苏南)两省。两江总督管辖着安徽、江淮和江苏三省。1899年12月16日,刘坤一总督复信古纳领事表示嘉许:“承示贵国进士林乐知拟在苏垣设立书院,为敝处教育人才,与在江宁设立之汇文书院,后先济美,东吴士子从此皆是公门桃李矣。鹿滋轩(即鹿传霖)中丞以翰苑起家,于中外名儒莫不加礼。适馆受粲,自能宾主交也。”江苏巡抚鹿传霖接到上司的指令,立即传谕元和县令:“从速助成他日行将桃李满东吴”。苏州当时是江苏巡抚衙门所在地。元和县衙门也在苏州,县辖现今苏州部分市区及吴县东部,北起阳澄湖,东南抵img直、周庄。1912年,元和县与吴县合并。

孙乐文和林乐知按鹿传霖“桃李满东吴”的期待,将校名定名“东吴大学堂”。1900年5月,美国监理会本部批准东吴大学堂办学规划,年底在上海成立了由美国人组成的东吴大学堂董事会,林乐知任董事长,孙乐文为校长。董事会从无锡、苏州等地募集捐款近两万美元,在美国新奥尔良市募集到五万美元,开始在苏州天赐庄购置土地建造欧式校园,聘用教职员。李伯莲和李仲覃都是具体经办人。1901年3月,宫巷书院迁入在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上新建的校址,东吴大学正式开学。同年6月,东吴大学堂在美国田纳西州注册,校名使用苏州的英文拼音Soochew University。

东吴大学堂创建之初,李伯莲任校务总监,李仲覃任校牧师兼圣道学教习。“圣道课程”是东吴大学堂的必修课程,学校还规定学生除每日祷告之外,礼拜日一定要去教堂做礼拜。孙乐文从《圣经·新约·以弗所书》的第4章第13节中引用“Unto a Full Grown Man”作为校训,中文直译为“造就完美成熟之人”,悬挂于校门的上方。校门两侧是中文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这也是英文校训文雅大气的翻译。

img

东吴大学堂:李政道伯祖父和祖父协助创建并多年在此从事管理工作,李氏家族有20余人在此上过学

img

苏州东吴大学堂:今日苏州城内繁华的天赐庄当年是河渠纵横的水乡

东吴大学堂成立之初只有中学班和大学预科,学生约五十人,半数来自宫巷书院,有中西教习各三名。苦心经营数年后,东吴大学发展成涵盖文、理、医学、神学及法学院(设在上海虹口区昆山路)的综合性大学。辛亥革命后,东吴大学堂改名东吴大学。东吴大学堂陆续建有四所附中,二十所附小、惠寒小学、吴语学校等,构成了完整的东吴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了无数专业人才。林语堂、吴经熊、章炳麟、雷洁琼、潘序伦、吴大琨等曾是东吴大学的教师。费孝通、谈家桢、赵朴初、马寅初、顾维钧、蒋纬国、李政道、陆志韦、陆近仁等曾是东吴大学或附中的学生。

李政道家族与东吴大学渊源深厚。东吴大学前身博习书院和宫巷书院的创建与李政道曾祖李子义密不可分。李政道的伯祖父李伯莲和祖父李仲覃都毕业于博习书院,后参与了东吴大学前身共享书院和东吴大学堂的创建和管理。李伯莲任东吴大学教务长多年,李仲覃则担任圣道学教授,并主持学校的晨祷和其他宗教活动。李政道的伯父李骏德1918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父亲李骏康是苏州东吴中学部1915年的毕业生,在东吴大学上学一年后转入金陵大学新创办的农科。李子义家族的后代大都出自东吴教育体系,学成后在医学、科技、工商界、金融、艺术等行业成就斐然。

据《苏州市志》记载,苏州基督教监理会所办教会学校,大部分持续至1949年后改为公立学校。其中包括东吴大学(1952年改名苏州大学)、景海女子师范(后停办,校舍为苏州大学使用),东吴一中(1905年由东吴大学预科改称),振声中学,英华女中,乐群初中,博习护士学校(后停办)等。附属于东吴大学但设在外地的学校还有上海东吴法学院,上海东吴二附中(在上海虹口区昆山路,1932年淞沪抗战中被毁),浙江湖州东吴三附中(1901年创办),无锡东吴四附中、无锡实业中学,常州恺乐学校,松江圣经学校等。李政道的先祖自1871年创建的苏州监理会存养书院,经数十年不懈努力,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现代教育体系,对苏州近代西式教育影响深远。

博习医院仁心仁术 西方医药救死扶伤

苏州监理会在苏州的医学传教始于1877年蓝华德医生携妻子的到来。蓝华德医生是监理会创始人蓝柏牧师的儿子,1854年11月在上海出生,1859年被蓝柏夫人带回美国学习,成年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77年,监理会派蓝华德夫妇来苏州。其时美国太平洋铁路已修通,他们从美国东南部的田纳西州乘火车越过美国大陆,从旧金山登上大型蒸汽机轮船,经夏威夷、日本、上海到达苏州。蓝华德喜欢游历,他在自传中记述了他去朝鲜和中国各地游历布道的经历。在苏州,他与稍晚到达的传教士李德(C.F.Reid)夫妇,常一起乘船沿大运河和连接的河网向岸边村民布道。

蓝华德到达苏州的时候,由李子义、曹子实开创的苏州监理会业务规模还很小,只有天赐庄十全街的养育巷小教堂和附设的学校,信众不多。蓝华德医生在李子义等人的协助下,利用大主教马文募得的款项,在天赐庄租民房开了一家名叫“中西医院”的诊所。这是苏州第一所西医诊所。曹子实也离开了自办的十全街小学校,利用自己在美国的医务训练,协助蓝华德医生管理诊所,同时向蓝华德医生学习医术。

img

天赐庄十梓街博习医院旧貌

1881年,蓝华德返回美国进修、募捐并采购医院设备。1882年11月,蓝华德重返苏州并带来了妹妹和妹夫柏乐文医生(William Hector Park)。蓝华德的妹妹也出生于上海,在美国接受医学教育。蓝华德和柏乐文医生创业的资金来自美国教会和苏州上海地方人士捐款共一万美元。他们用其中的一千美元在天赐庄十梓街购买七亩土地修建了苏州博习医院,英文名Soochow Hospital,即现在的苏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前身。1883年11月8日医院开业,由柏乐文医生任院长。

在博习医院1884年的第一份年度报告中,详细地记载了蓝华德医生创办博习医院的经过和第一年的经营状况。与开设在沿海租界的西医院不同,博习医院没有西方商人的投资,全靠教会捐助。博习医院由苏州教会协办,并得到江苏省和苏州府地方官员和军官的支持。据该年报记录,当时的收费很低,哪怕普通居民也可以负担。例如门诊费折合两美分,疫苗注射五美分,戒除鸦片门诊免费,住院单人间每天收费五十美分,最低的八人间一天二十五美分。即便如此,蓝华德医生原本预计医院五年后收支持平,结果在营业之初就实现了。此后,美国监理会陆续向苏州增派了十几位男女医生和医学院教师。博习医院附设了医学堂,由美国医生和药学教师用英文、拉丁文和中文混合教授西医药学知识。

博习医院是当时中国在租界以外设备技术最先进的医院,除医治疾病、培养西医人才之外,还进行传染病预防、公共卫生教育、戒毒、放足等业务。柏乐文院长和蓝华德医生医术高明,他们用当地人从未见过的西方医学,治愈了一批疑难病人之后,名声大振。

博习医院的开办对苏州监理会的成功至关重要。医院的社会影响巨大,而且盈利可以直接用于支持教会其他业务,被治愈严重疾病的社会上层人士的大笔捐赠也为监理会修建教堂、学校提供了资金。特别是柏乐文实施手术,救活了被仇家砍得垂死的江苏巡抚的儿子。该巡抚为医院捐出三千银圆,并对监理会各种业务给予大力支持。柏乐文联合其他医学传教士上书英美政府,陈述鸦片贸易之害,还发动一千多名在华西方传教士上书清廷,力促禁鸦片。柏乐文的夫人终生辅助柏乐文管理博习医院,从事戒烟、妇女放足,并创建中国医学会和在华美国人协会。

博习医院对于真正付不起钱的病人会费用全免。柏乐文和外科主任苏迈尔(J.A.Snell)等名医,经常应邀出诊,诊治达官贵人酬金甚为丰厚,一年之中各有三千余银圆出诊收入如数交公,这在李骏德编制的《收支清单》中均有记录。医院账目中,大到二三万银圆的教会捐款和外科手术收入,小至几元几角几分的银行利息,均记载详细。

据网上登载的1921年在美国去世的蓝华德医生的英文简历和讣告,蓝华德医生1885年携博习医学堂的数位学生离开苏州赴北京开办诊所。1887年随父亲蓝柏牧师被派往日本。父亲1892年在日本去世后,蓝华德返回美国在母会任大主教十年,之后重返北京开设诊所。他的诊所后来并入了在中国现代医学史中意义非凡的、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的北京协和医院。

1887年,监理会在博习医院街对面设立苏州妇孺医院(Soochow Woman's Hospital),也附设有医学校,后来与博习医学堂合并成为博习高等医学堂(Soochow Medical College),先后有八位美国医生和化学教授任教。博习高等医学堂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现代医学人才。其中有些留校行医任教,也有些赴全国各地行医。博习医院建院之初病人人满为患,1901年开始筹划改建,历时十八年从美国母会和中国各方筹足二十余万银圆,由院长苏迈尔医生主持建造新医院,几座主楼使用了为清朝皇宫烧制的金砖,现已停用,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建筑。

李政道的伯父李骏德1918年东吴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即留校行医,兼任总务主任和司库,长期辅助院长柏乐文医生,在行医的同时参与医院管理工作。博习医院历年公开刊印发行的年报,多应出自华人副院长李骏德之手。在《博习医院》印制精美的年报中,记录着当年医院的风采。其中,“医生当以竭尽心力祛除病人之痛苦为天职。西医来华薪水由外国捐助,以粗供衣食住费用为度,三者之外无它给也。故教会所设医院对于病家一切收入要皆涓滴归公,谓予不信,请观是编收支报告,当可证明前言之非虚”。

李政道先祖与东吴大学医学院亦渊源深厚。曾祖父李子义参与了博习医院的创建,伯祖父李伯莲和祖父李仲覃都参与了博习医院和博习医学堂的管理,叔祖父李叔青、李福生都曾就读于博习医学堂。博习医学堂并入东吴大学之后,作为教务长的李伯莲一直协助柏乐文院长管理东吴大学医学院。这些教会医院和医学院早期都有制度化的布道活动,由李仲覃负责这一仪式。

苏州博习医院成立之初,是从上海到北京广大区域上唯一一家西医医院。医院设备完善,医生医术高超,服务周到,救治了无数病人,不但在苏州享有极高的声誉,其直接影响力已经延伸到苏南各地。苏州大学医学院校史馆收藏有1917年的《博习医院成绩记:本院创办人柏君六秩大庆纪念品》、中英文对照的《苏州博习医院五十周纪念册(1883—1933)》。这些文字资料都配有照片,照片中一个个病人笑容可掬地行走在医院的回廊里。其中民国四年大总统袁世凯为医院创始人柏乐文题写“仁心仁术”的匾额引人注目。病家赠送的“海外华佗”“保我健康”等字样的匾额,挂满了长长的回廊。东吴大学堂成立之后,博习医院更名成为东吴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博习高等医学堂演变为东吴大学医学院。博习医院曾于1952年改名为苏州人民医院,如今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当地民众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博习医院。

1927年,退休返国的柏乐文医生病逝于家乡美国佛罗里达州,骨灰由夫人携归苏州。铜制骨灰瓶安放于博习医院吊唁一个月,之后葬于苏州葑门外安乐园。他们的挚友和同事李伯莲、李仲覃主持了这一仪式,上海《申报》对此做了报道。

img

苏州博习医院的设计效果图(19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