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报报道与评论(中)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1.汪院长等昨晚返京,过济曾下车晤韩复榘未及晤冯,汪谈政府对东北义军不能坐视,罗表示对东关关税有应付方略

行政院长汪精卫、外交部长罗文干、财政部长宋子文,于上星期偕同国联调查团我国代表顾维钧、铁道部次长曾仲鸣等,乘飞机赴平,与调查团再度交换关于中日事件之意见,并与北平绥靖主任张学良,协商整个抗日计划,及剿匪财政诸问题。汪等连日在平与调查团各委经两次会晤,对该团起草调查报告书之意见,暨今后解决中日问题之途径,有极缜密之讨论。至抗日“剿匪”财政诸问题,与张学良等经详加商讨,除宋财长以财政问题尚待与张学良详商外,汪罗等以任务已毕,京事待理,乃于前晨偕曾仲鸣等及卫队离平专车南下,过济南并停晤韩复榘商谈剿匪,即晚南开,已于昨晚五时四十分到达浦口车站,当即渡江放城。兹将昨日情形分记如次:

到京情形

行政院自得悉汪院长将于昨日下午抵京消息后,即通知宪兵司令部及警察厅派队保护。宪兵司令部奉令后,即派宪兵第三团第三营第八连兵士四十余人担任浦口车站及月台一带戒备,第三团第二营第四连担任车站外至轮渡及趸船上一带之戒备。警察厅则通知浦口第八局妥派警士一队,由巡长率领,在站协同宪兵警戒。至下关则除警察第七局派警在趸船及码头上戒备外,并有宪兵百余人,自轮渡起逶迤以西,再转向北,直至挹江门,沿途站立,荷枪实弹,严密保卫。各机关,因知汪院长道经泰山时,拟晤冯玉祥,预计抵京之时,约在今晨,都未准备,以故当时前往浦口欢迎者,只有汪夫人陈璧君、中委唐有壬及铁部秘书司长,与行政院秘书刘泳闿、朱宗良等二十余人。当汪氏专车驶入月台后,欢迎人员汪夫人首先登车,不意汪氏系坐于第一辆卧车内,迨车抵月台,汪氏即一跃出卧车,曾仲鸣亦随后而下,与欢迎人员一一握手,即缓步出月台,欢迎人员紧随同行,沿途军警咸举枪致敬。

汪氏等步出月台后,即迳登预泊之澄平轮,时为五时四十七分。惟斯时外长罗文干尚迟滞在后,乃略停稍候。约三分钟,罗氏亦到,乃启椗开下关。汪等在轮中并不下坐,即直立以答记者问。轮中行十二分钟,于六时另二分,轮抵下关码头。汪氏即首先舍轮登陆,步出趸船即与陈璧君同乘三五四号汽车,直驶铁部私邸休憩。曾氏则乘铁部二号汽车返铁部公寓。罗文干因汽车未到,在码头候约五分钟后,始搭司法部一号汽车返私邸休息。其余随员卫队,亦即陆续登车各返。

汪氏返邸后,邵元冲、顾孟余、陈公博、陈树人、黄绍雄、李济深、甘乃光、朱家骅、陈孚木、徐谟等十余人,均闻讯赴汪邸询问赴平结果。汪即将晤张主任及调查团等结果,侃侃而述。直至晚间七时汪即留顾等在私邸便饭。饭后汪询及最近京中政务颇详,对今后一切政务进行,均有所商讨。至十时许始相率辞出。

汪罗谈话

汪院长返京后,对记者发表谈话如次:

(问)与张绥靖主任会晤结果如何?

(答)关于国防有所讨论,但未便发表。

(问)与国联调查团会晤结果如何?

(答)因欲知调查团由东北归来之感想,并继续讨论在南京时之提出各点。

(问)闻顾代表决定不赴日本确否?

(答)此事余与罗部长在北平已发表谈话,(一)此次调查团赴日,系与日本政府交换意见,顾代表原无参加之必要,亦如吉田代表来京时,亦未参加我方与调查团之谈话会也。(二)惟吉田代表来京时,我方以友谊相待,礼仪无阙,而此次日本有不接待顾代表之表示。须知此次顾代表赴日,与赴东北不同。东北为我国领土,傀儡政府,我方视同无物,不能因其种种作梗而不去,故政府仍促顾代表前往,而顾代表亦毅然任之而不辞。日本乃一国家,既对于顾代表为不接待之表示,当然不必前往。

(问)过山东时,晤见韩冯二先生否?

(答)昨日下午九时在济南晤见韩复榘先生,因系初次见面,故谈话时间较长,十一时始离济。过泰安时,本拟访冯先生,但为时已两点钟,上山殊不便。又以冯先生方在养病,未便约其下山。若必图一晤,势非停留一天不可,于本星期五之行政院会议,恐赶不到,故只留函问候未及相晤也。

(问)东北义勇军与政府有关系否?

(答)东北义勇军之组织分布,因交通不便,故与政府毫无关系。但义勇军完全为人民爱国心的表现,孤军奋斗,备极艰辛,政府当然不能坐视也。

当渡轮开行后,本报记者曾于轮次,晋谒罗外长,作下列之谈话:(记者问)部长此交随汪院长赴平,与张主任面商外交大计,结果如何?印象佳否?(罗外长答)印象甚佳,结果亦极圆满,即在庐山与蒋委员长所决一切方针,张主任亦均表示赞同,惟中央之命是听。(问)在平与调查团共晤几次?(答)共晤三次,所有交换各项意见均极融洽。(问)调查团离平期究在何时?(答)调查团原已订期赴日,嗣因故展缓,约再延迟八九日,当可成行,但确期此时尚未一定。(问)顾代表维钧既已中止赴日,此后将如何?(答)现暂留平协助调查团,编制报告书关于历史部分,俟该团离平后,或将促其来京。(问)伪满洲国受日方唆使,夺取东北关税,部长有何表示?(答)已由宋部长发表声明,中央对此事自有应付方略。(问)部长过济南时,曾晤韩主席否?(答)已与韩主席晤面,仅留二小时,不过汪院长对鲁政略有咨询而已。(问)粤事渐趋恶化,报载部长曾与汪院长电劝息争,确否?(答)在平时曾有此举。谈至此,罗氏已上岸登乘汽车,乃握手而别。

过济晤韩

【本社二十二日济南专电】 祃(二十二日)晚八点半汪兆铭、罗文干、曾仲鸣等于阴雨绵绵中,由平专车抵济。车站有军警戒备,不准闲人入站,韩复榘率本省党政军各要人二百余人莅站欢迎。韩等当登车晤汪罗。寒暄毕,汪首询韩脚气愈否。韩答已愈,并邀汪下车叙谈。汪亦因有事须单与韩谈话,遂与罗曾下车,偕韩同赴省府。在主席办公室叙谈,对外交军事政治,均有商洽,并征韩意见。谈话毕即返站登车南下。

【本社济南二十二日专电】 记者于汪精卫、罗文干到站时,访之于车上。记者问汪答如下:(问)到平与张学良晤面,对东北问题,拟如何办法?(答)晤张结果圆满,已商有具体计划,此非仅张主任个人事,中央应作整个计划,惟因关系军事,未便宣布。(问)到平晤调查团,结果如何?(答)彼关于调查经过详细告我,我亦将中国意见,尽量告彼。前后晤面三次,彼此意见,已有充分交换。(问)顾维钧已否决定不随调查团赴日?(答)已决定。因日本不欢迎,顾去且不招待。调查团赴东北,为调查性质,伪国乃叛逆组织,拒绝尽可不理,故必令顾去。但日本为另一国家,彼不欢迎,可以不去。盖调查团赴日,为征求日本意见,交换意见性质。日代表吉田在南京时,我国竭诚招待,到平时我与调查团交换意见,彼未参加。故调查团赴日,顾亦无参加必要。(问)到济晤韩复榘任务如何?(答)早已预备晤韩,故飞平后,特令派车北上,一因未曾晤韩特见面,二将调查团经过情形告韩。(问)过泰拟晤冯否?(答)过泰恐在深夜,不便惊动,拟留一信交冯,因须于星期五赶回出席行政院会议。

【本社二十三日济南专电】 汪精卫、罗文干、曾仲鸣在省府与韩复榘谈话时,尚有省整委张苇村在座,共五人。首由张向汪等谈述韩治鲁二年来,政治军事党务,及九一八后,韩应付外交,维持治安各情形。汪等对鲁政治一切之良好,深为赞许。次汪罗等谈述中国外交内政一切状况,非自己国内有办法,大家努力不可。有外交则以外交应付之,庶国家前途,方有希望。并述中央对韩依畀之重。韩亦表示盼国内永息内战,一致对外。旋用晚餐。十一时汪罗曾出省府到站登车南下,韩张等多人在站欢送,汪有致冯等信二件,交韩转交。

【中央社徐州二十三日电】 汪精卫、罗文干、曾仲鸣等一行,养(廿二)晨离平南下。张学良派前国联调查团乘坐车送汪,共十节车,机车一二一号,行率极快。十时过津。当晚八时到济,与韩复榘晤谈两小时。对华北问题,有所磋商。汪并留书与冯玉祥,交韩转冯。汪等专车,沿途不停,漾(念三)晨八点半到徐,记者到站迎谒。汪因途中感冒,特派铁次曾仲鸣代见。据谈汪院长、罗宋两部长、顾少川等,此次在平,与张汉卿主任,及调查团会晤数次,结果甚圆满。对抗日之军事外交财政各项,均商有整个计划,此时不便发表。过济晤韩,对各项问题,亦谈述颇详。汪因行政院明日开会,故过泰时,因深夜未下车。至外间谣传,华北政局,将有变动,纯属子虚。当此国难时期,无论何人,均应一致团结,共同御侮。稍具良心者,亦不能再起内争,否则必遭国人唾弃。至调查团将先到日一行,再返青岛,编造报告书。汪专车八点四十五分驶浦。

《中央日报》1932年6月24日第一张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