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故事(中华文化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章 花草树木

我们说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但是否了解“中华”二字的内涵呢?先来说“中”,我们的祖先相信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普天之下的中心,他们创造的文明也是所有文明的中心,所以“中”字包含着无上的骄傲。而“华”呢?我们在前文讲过,它其实是“花”的本字,甲骨文“华”字()就是一株开满鲜花的树,绚烂美丽。中国人为什么要以花自居呢?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懂得创造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民族。

细心的人可能会问:树上开的花是“华”,那么草上开的花又该怎么表示呢?请看这个字(),一片丛生的小草上绽放着星星点点的小花,这是金文“荣”字。《尔雅》里说得很清楚:“木谓之华,草谓之荣。”木本植物开的花叫“华”,草本植物开的花叫“荣”。所以“荣华”最初的意思不是富贵荣耀,而是草木开花。一个人、一户人家得意显赫之时如同鲜花盛开,可惜“好花不常开”,“荣华”二字的本义时时刻刻点醒红尘中人:繁华者,繁花也,其开也绚丽,其败也迅速,不可一味留恋。这是中国人从花里悟出的生命哲理。

正是因为花之美短暂易逝,人们更要对它倾注深情。我们翻阅古典诗词,常常会为诗人词人对花的迷恋和呵护而感动。苏东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在夜深酒醒后还要秉灯持烛与他心爱的海棠花两厢厮守,一个“恐”字道出了无限的怜爱与珍惜。同样为花痴绝的还有陆游,他“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恨不能写道奏章给玉皇大帝,请他放慢春的脚步,延长花期。诗人词人惜花到了铭心刻骨的地步,因为他们懂得与世间美好之物的每次照面都是惊心动魄的因缘,若马虎而过,必当抱憾无穷。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人们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中体会到生命之浮脆。花归尘土,人又何尝不是要归于尘土呢?古人写落花大多伤感,“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落人亡两不知”“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都是在落花里悲悼自己的心事。在读过的所有落花诗里,我最爱的有两句。一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人笔下的花是脆弱的、不能把握命运的、自怨自艾的,而龚自珍笔下的花却极有力量,极有担当:能用自己的生命点亮他人的未来,即便消亡又有何妨!人生的很多不幸是因为我们太关注一己之身,若能把关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大的事业,哪里还有工夫自哀自怜呢?再来说我喜爱的另一句落花诗。李后主说“流水落花春去也”,可清朝文人俞樾并不同意。他参加科举考试,复试的内容之一是以“淡烟疏雨落花天”为题作诗。俞樾摆脱了“落花伤春”的思维定式,提笔写下“花落春仍在”的句子,令阅卷官曾国藩大为激赏。自然界的春天会随着繁花落尽而渐离渐远,可落花带不走我们心中那份温暖的春意。若你能时时护住心中的一片春光,那么即便在百花凋残之时,仍然可以乐观自信地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