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927
维兰德
Heinrich Otto Wieland

维兰德(1877—1957),德国化学家,1877年6月4日生于德国普福尔兹海姆。在这座以制作首饰而闻名的城市,他的父亲是经营银器作坊的银匠,而维兰德受母亲影响而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对子承父业作银匠比较淡漠。189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柏林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斯图加特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深造。1901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7年任慕尼黑工业大学教授,1924年任慕尼黑大学教授,直到1950年退休。
1901—1917年,维兰德主要从事有机氮化合物的研究,他分离了吗啡碱、蝶呤等,并且研究其化学结构及有关的化学反应。1924年他开始研究胆酸在人和动物的消化过程中的作用,他发现胆酸与胆固醇结构相似,同属甾类化合物。1927年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32年他根据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进一步对胆酸结构做了修正。维兰德于1957年8月5日在德国慕尼黑近郊的斯塔恩贝格去世,享年80岁。

著作:《雷酸》(1901)、《肼》(1913)、《胆酸化学》(1929)、《氧化机理》(1932)、《胆酸的化学结构》 (1934)等。

维兰德在课堂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