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奔赴北京

刘少奇从长沙陆军讲武堂回来后,一直在家里焦急地等待机会,仍然想出去继续读书。1919年,他再也等不下去了,决定先取得一张中学文凭然后报考大学。为此,他不顾家人的阻拦,再次来到省城长沙。在同学的帮助下,刘少奇顶替益阳人刘士奇的名字直接插入长沙私立育才中学毕业班读书。

刘少奇在育才中学读书期间,家里人曾把他叫回家中,想以一桩婚事把他留住,但刘少奇还是坚定地返回长沙,继续探求报国之路。他在育才中学学习了三个月,毕业考试也即将到来。就在这个时候,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这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很快席卷全国。在长沙的刘少奇关注到了这场运动,并很快也投入到了长沙学生的游行示威和罢课运动中去,成为育才中学声援北京学生运动的骨干。

为配合学生运动,育才中学将各门功课的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提前,刘少奇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考试。到了6月,“五四”风暴再掀高潮。北京学生一批又一批地游行、请愿。4日那天,北京的学生队伍遭到了军警镇压,800多名学生被捕。全国许多城市的学生、工人和市民纷纷声援北京学生,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刘少奇被这浓厚的爱国氛围所感染,被北京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所吸引,他连毕业证书都来不及领取,在长沙匆匆筹措旅费,邀上几名同学,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踏上列车向北京进发。

刘少奇到北京后,深切感受到了这里的新思潮、新知识,北京的学生社团非常活跃,传播新思想的报刊和传单让人应接不暇。他思索着当时的各种思想和救国主张,准备在北京报考大学。当时正值暑假,许多大学在招新生。刘少奇选择报考了北京大学、北京陆军兽医学校等院校,都被录取。刘少奇面临择校问题,北京大学向往已久,那里是有志青年探寻报国之路、接受新思想的学府,但是学制较长,费用高昂,他负担不起;军事院校虽然不收学费,还提供食宿,可是兽医专业他并不喜欢。思来想去,刘少奇只得遗憾地放弃了在北京读大学的想法。

《新青年》书影

这时,有个华法教育会正在组织青年学生分批去法国勤工俭学。刘少奇从中受到启发,打算去欧洲勤工俭学。他立刻前去了解华法教育会的这一活动,结果得知要想去欧洲,路费需要自己解决。这是笔不小的费用啊,为此刘少奇四处奔走,还找到了当时的教育部长和华法教育会负责人寻求帮助,力图减免旅费或者先借一笔钱,等到去法国打工后挣钱归还。然而得到的回复却是由于没有这样的先例,经费还是得自己解决。

此时的刘少奇在探求救国之途的道路上四处遇阻:读大学学费和学制是问题,读军校与意愿不符,赴法勤工俭学凑不到路费,而他更不可能选择就此回家。正在他为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思索的时候,北京的学生运动又起波澜。1919年8月山东军阀马良镇压爱国群众,发生了济南惨案,北京、山东、天津等地的学生和群众上街游行示威,刘少奇加入到游行队伍中。北京政府出动军警强行驱赶学生,并将天津学生领袖马骏等人逮捕。为了营救被捕的学生,在天安门和总统府门前,数百名天津和北京的学生开始露宿请愿,直到政府当局把马骏等学生代表释放。刘少奇也在请愿队伍中,这段经历让他十分难忘,他深切感受到五四运动和爱国民众的伟大力量。斗争的胜利给了他很大的鼓舞,他坚定决心,努力克服困难,继续探索救国道路。

虽然之前为了去欧洲勤工俭学碰过钉子,但刘少奇并没有放弃,他仍在寻找解决办法。终于,他得知可以先去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一年法文和做工,然后根据安排再去法国。这个班是半工半读性质的,不收学费,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做工。于是,刘少奇决定动身去保定。

保定育德中学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成立于1917年,当时已经培养了两期学员,刘少奇是第三期的学员。育德中学是一所具有进步传统的学校,北京及全国各地的一些进步刊物在这里都可以读到,如《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学校的校刊也经常介绍国内外大事,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情况。刘少奇读到这些刊物,很受启发。

对于在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的日子,刘少奇后来回忆道:“我青年时在保定育德中学上过一年半工半读,有一个技师、两个技术工人教我们。作坊就是三个小房子,一个五马力的发动机,三部车床。我们一班六十个人,上午上四小时课,下午做四小时工,书也读了,身体也很好,还能赚钱。现在清华大学的刘仙洲副校长,那个时候教我们机械学。一年的半工半读,我们就学了打铁、翻砂、钳工、车床工、模样,五样都学了,还学了一门法文。”

1920年6月,刘少奇从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毕业。他当即返回北京向华法教育会申请赴法勤工俭学。但是这时去法国留学的费用又增加了,刘少奇四处想办法还是没能凑足费用,只得回长沙筹钱。由于皖系军阀与直系军阀混战,京汉铁路全线瘫痪,刘少奇没法乘车南下,只好暂时待在北京。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刘少奇生活十分拮据,每月只能吃三元钱的包饭,成天处于半饥饿状态。可即便如此,刘少奇仍然坚持阅读进步报刊,包括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书刊,前进的道路越来越清晰。两个月后,刘少奇终于踏上回长沙的路,一到湖南,他就找亲友筹措经费。可这时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被叫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军工业渐渐萧条,大批军人转业,劳动力过剩,因此开始阻止中国学生入境。华法教育会不得不通知各省停止派送赴法留学生的活动。

为了赴法留学刘少奇已经准备了近一年,一心希望能去世界工人运动的策源地欧洲寻求救国真理,而眼下愿望落了空。刘少奇自从离开家乡,几年时光辗转长沙、北京、保定,在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上屡遭挫折,但始终锲而不舍。在这一过程中他接受了新知识、新思想,经历了爱国运动的洗礼。这次不能去法国勤工俭学,刘少奇没有气馁,对于下一步该怎样走,他仍坚定地选择了继续奋斗。

保定育德中学校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