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丝路精神为纽带,以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在亚欧非沿线地区构建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倡议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起,构成了统领中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是应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进而引领互利共赢的新型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之后,逐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经过一年多的理念设计和规划编制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式进入务实合作阶段。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要求逐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包括29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约1500名代表出席会议,围绕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达成广泛共识。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30多个国家同中国开展产能合作,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合作平台,它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重点面向亚欧非大陆,同时向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共商大计、共建项目、共享收益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别于传统国际合作模式的重要特征。其一,共商大计。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但理念设计、规划编制以及重大项目的选择并非由中国单独决定,而是由相关国家经过共同协商来完成。共商大计就是要各国以平等的身份集思广益,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其二,共建项目。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沿线国家共同的事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基础设施联通、贸易投资便利化、国际产能合作等相关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应该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其三,共享收益。习近平主席2017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来自中国,但建设成果惠及世界。丝绸之路经济带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其建设愿景是通过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既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内容,更需要明晰重点建设任务,从而把握重点方向,“牵一发而动全身”,顺利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落脚点是“经济带”,因此应从经济合作的视角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建设任务。从经济合作视角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目标是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新型国际合作平台。要实现这一目标,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开展互联互通建设、贸易投资便利化、产业协同升级、城镇化建设、人民币国际化,这些内容共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合作提供支撑。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从2013年底开始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建设内容开展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成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项承古开新的伟大构想,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前推进,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对这一倡议的认识也在与时俱进。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体现了我们从学术层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初步思考,难免有认知上的局限。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增进大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理解有所助益,共同推进这一世纪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