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治百病丛书:热敏灸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热敏灸疗法的技术要点

第一节 热敏穴位的探查

热敏灸疗法操作的第一步是探查明确热敏穴位的准确位置,这是产生热敏灸独特疗效的前提。探查热敏穴位必须熟悉认识热敏灸感,选择合适的艾灸材料,采用正确的艾灸方式。热敏穴位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故选择艾条作为热敏穴位探查的灸材。保持环境安静,环境温度保持在20~30℃为宜。患者选择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探查部位,肌肉放松,均匀呼吸,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体会在艾灸探查过程中的感觉。

热敏穴位是疾病在体表的特定反应部位,它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理变化。不同疾病的热敏穴位出现部位是不同的,操作上可从粗定位到细定位二步法来探查。

一、热敏穴位的粗定位

热敏穴位的粗定位是指疾病状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高概率大致区域。穴位发生热敏化是有规律的,即有其高发部位。如感冒,过敏性鼻炎的热敏穴位高发部位在上印堂区域;支气管哮喘的热敏穴位高发部位在肺俞区域;面瘫的热敏穴位高发部位在翳风区域(详见治疗篇内容)。首先了解这一点,使我们能针对性地在某一个或几个狭小区域对热敏穴位进行准确定位或细定位。

二、热敏穴位的细定位

热敏穴位在艾热的刺激下,会产生以下6种灸感,只要出现以下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就表明该穴位已发生热敏化,即为热敏穴位。产生这种灸感的部位即为热敏穴位的准确定位。

1.透热

灸热从施灸穴位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

灸热以施灸穴位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3.传热

灸热从施灸穴位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

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

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细定位的探查手法有4种。

1.回旋灸

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施灸部位距离皮肤3cm左右,不固定地反复旋转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热潮红为度。有利于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图3-1)。

图3-1 回旋灸

2.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脉方向循行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潮红为度。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通经络,激发经气(图3-2)。

3.雀啄灸

用点燃的艾条的一端与皮肤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的施灸。雀啄灸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加强敏化,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产生灸性感传奠定基础(图3-3)。

4.温和灸

用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或患处,约距皮肤3cm左右施灸,使局部有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温和灸有利于施灸部位进一步激发经气,发动感传(图3-4)。

热敏穴位的探查手法通常是上述3种手法的密切配合。按上述顺序每种操作1分钟,反复重复上述手法,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2~3遍即可。然后再施行温和灸手法。在此过程中,患者要集中注意力,细心体会施灸部位的灸感变化,当出现上述六种热敏感觉中的任何一种时,应及时告知施灸者。这时热敏灸感的产生部位即为热敏穴位的准确部位。

图3-2 循经往返灸

图3-3 雀啄灸

图3-4 温和灸

有些患者慢性疾病处于疾病稳定期,穴位热敏化可能为迟发型,可采用以下强壮穴的温和灸激发方法来提高患者整体经气水平,然后采用上述手法再进行探查。常用的强壮穴位有神阙、关元、大椎、肾俞、足三里等,每次施灸时间为40分钟左右,每天1次,一般4~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