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美的本质及特征

2.1  复习笔记

一、美的本质

(一)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

1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马克思说:“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这两段话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人的本质、特征

前一段话:就人和自然的关系,分析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

后一段话:从人的本身进行分析,指出人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不是生物学上的人,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对这两段话的内容作统一的理解

因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的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离开了人的社会关系去谈人的“自由创造”,便会陷于抽象的研究。

2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理解

对社会生活的本质的理解与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的必然联系的原因:

(1)社会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生活。它不同于动物的一般的生命活动。人类社会生活是一种能创造生活的生活。

(2)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自由创造,这既体现了人的本质,也体现了生活的基本内容。

3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

(1)马克思提出要从实践、主体去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这是一个很深刻的思想,这个思想体现了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这个思想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了进一步发挥。对于探索美的根源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特别是在方法论上对研究美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美和自由创造

1美的最终根源:在于人的自由创造

(1)“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因此我们所说的“自由”包含了创造,是人在创造中对自身的一种解放。

(2)美的事物引起人们普遍喜爱的原因:美的形象中蕴含着人类一种最珍贵的特性——自由创造。

(3)自由创造是人类珍贵特性的原因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之一,自由的可贵在于它体现了创造。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这种自由自觉的特征就愈是显著。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还发展了人本身。在自由创造中显示了人的智慧、勇敢、灵巧、坚毅等品质。

2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

(1)在实践中人的自由创造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人作为自由创造的主体,从事生产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自由自觉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动的主要特征是在劳动结束时所得到的成果,在劳动开始时就已经在表象中观念地存在着。

人的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生产劳动对象上必然表现出来,成为对人的创造力量、智慧和才能的肯定。这是人的目的、计划与理想的实现,人在生产过程中是按照预先想好的目的、计划去积极地能动地改造自然。

(2)美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正因如此,人才能在劳动的产品中直观自身。

(3)实践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是指人和各种劳动产品的关系,而且包括人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人作为实践的主体,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包括各种劳动产品和生活本身。总之,人类不仅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美,而且在社会斗争中,在社会实践的一切领域中都创造着美,产生着美。

3美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自由创造活动;

(2)形式:感性的形象;

(3)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同样也适用于美:美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对象的形式特征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内容的感性形象;

(4)由于美表现着人的自由创造活动的内容——人类最珍贵的特性,才能普遍地、必然地引起人的喜悦的情感,也就是美感。

4美的产生离不开劳动实践,但不是任何劳动实践中的产品都是美的

(1)并不是所有劳动实践中的产品都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自由创造是有具体的历史的内容的。它体现了人的智慧、才能和力量,不仅是人类历史的发展的结果,而且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先进水平。因此,这一时代的某些产品,只有体现了先进的生产水平的自由创造,才可以说,这个产品是美的。

(2)产品要达到美,除了自由创造的内容以外,还有一个事物的形式问题,事物的形式上变化与实现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是一致的、统一的。

(3)形式方面的变化的两方面要求

在自然物的形式变化上要符合实用的目的、要求;

由于形式美的产生以及它的相对独立性,人们在生产一件产品时不仅考虑到实用,还体现出人对形式法则的自觉运用,以便满足人的进一步的审美要求。

(4)美的内容和形式都是自由创造的结果,都使人感到舒畅和自由。这样美的内容和形式才能达到高度的有机结合。

5美的规律体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1)马克思在论述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性时,提出“人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

(2)关于“内在固有尺度”的两种不同理解

按照“内在固有尺度来衡量对象”:是按照物种的尺度和人的需要来制造产品。

是指自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认为指客观规律与人的目的需要相结合,这种尺度对于产品来说,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

(3)两种理解的共同点:都肯定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都强调人类能认识运用客观规律进行生产。

(4)美的规律的涵义

从狭义上理解美的规律就是指形式规律。

从广义上理解就是从人的本质、特性去理解,也就是从人的自由创造去理解,其中包括对形式规律的运用,但不只是形式规律。

二、美和真善

(一)美与真善

1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而自由创造又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乎规律性是真,合乎目的性(即合乎功利性,人的目的性都体现一定功利要求)即是善。

2真善美的关系

(1)从其历史发展来看,只有当人类在实践中掌握了客观规律(真),并运用于实践,实现了功利目的(善)并成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因为这样才能体现人的自由创造。

(2)作为历史成果来看,真善美是同一客观对象的密不可分的三个方面

就对象体现规律看是真;

就对象符合一定社会功利目的看是善;

就体现人的自由创造的形象看就是美。

(3)真善美三者的结合是以实践为基础,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客观规律才能为一定社会功利目的服务,也只有通过实践在实现功利目的中,才能显示人的自由创造的形象。

(4)值得注意的两点

美引起人们享乐的特殊性在于直接性。即由生动鲜明的形象直接引起美感。

在美所引起的愉快的根底里,潜伏着功利(“潜伏”是指和功利的联系是间接的,隐晦的)。

(二)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

1美与善的辩证关系

(1)联系

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我们这里所说的善包括人的道德行为以外的许多事物的社会功利性质,也就是指符合人的目的性。

美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一定阶级的利益。

(2)区别

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衡量一件事物是否善,是以社会功利作为客观标准。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

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

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2美与真理的辩证关系

(1)联系

美的产生是人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

人的实践活动只有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的目的。所以,人的自由创造,必须依靠对客观的必然性的认识才能进行。

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美是一种情感观照的对象。

(2)区别

真并不就是美,因为美并不就是客观规律本身,客观规律可以脱离人的实践、主体而独立存在,而美却不能离开人的实践,不能离开主体的功利目的和生动形象。

美和真的区别首先在于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3美不能离开真和善,但又有不同

(1)只有当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存在。

(2)真、善、美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具体地历史地得到说明。

三、美和丑

(一)丑

1美学史上对丑的研究

(1)荷迦兹

他认为丑是自然的一种属性,适宜可以产生美,不适宜则会变成丑。

他还认为变化可以产生美,而“没有组织的变化、没有设计的变化,就是混乱,就是丑陋”。

(2)鲍姆嘉通

美本身就使观者喜爱,丑本身就使观者嫌厌。

(3)谷鲁斯

从主观的感受来规定丑的本质,他认为:“丑这个范畴是在审美的外观上肯定会使高级感官感到不快的东西。”

一是否认丑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客观性质,由于这种性质才引起特定的感受;

二是丑可以引起不快,但引起不快的并不一定都是丑,如室内的温度过热或过冷都能使人感到不快,但并不是丑。

(4)克罗齐

他认为美是成功的表现,丑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他所谓的“表现”是指主体心中所产生的物象。

他也是否认丑是客观事物的一种性质,他所谓“表现”,即心中的物象,实际上都是指的精神活动,在艺术中仅仅把丑归结为形式上的杂多也是片面的。

(5)马克思、恩格斯

在谈到现实中丑的事物时,把“丑”看作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并从历史的发展中说明丑的根源。指出生活中的丑和卑鄙、虚伪、腐朽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果从美学上研究丑,则必须结合形象。一切美和丑都不是抽象的,只有当这种内在因素显现为形象,这才是美学上所研究的丑。

2丑的特征的具体理解

(1)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的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2)丑和恶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是丑并不等于恶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对丑必须从形象上才能把握,对恶则可以通过概念去把握。

长相的丑是属于人的生理特征,并不一定和恶有必然联系。一个人长相的丑并不影响他内在品质是美好的。

(3)形式丑——畸形、毁损、芜杂等等。这些丑的特征和形式美中均衡、对称、完整、和谐等相对应。

(4)形式丑形成的原因

一种情况是由于先天的条件或疾病所形成的生理缺陷。

一种情况是由于某种社会条件造成的畸形,毁损。

(5)有的人由于种种原因,毁损了外形,甚至躯体残废,但是,身残志不残,躯体的残废反而激励了革命的意志,经过种种的艰苦的训练,克服了生理上的缺陷,在工作中做出了令人惊异的成绩。这时候外形的残废、毁损,可以成为在特定条件下心灵美的形象体现,这种美不是一般的优美,而是崇高,是在毁损的外形中显示了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二)美与丑的关系

1美和丑相互依存

(1)在艺术创作中经常运用美丑的对比,一种是在美丑对比中着重揭露丑,一种是在美丑对比中着重显示美。

(2)形式丑对形式美可以起衬托作用。

2美丑的转化

(1)美和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转化要有条件,在社会生活中是很明显的。

(2)在改造自然上也是如此。人们在改造自然、治理自然、绿化自然中,同样也存在着丑向美的转化。

(3)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丑转化。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地存在着美丑之间的转化,这就给审美教育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又重要的任务。

四、美的主要特征

(一)美的主要特征

1美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形象

(1)美的事物都是具体可感的个别形象。

(2)美是一种具有情感上感染力的肯定形象。美虽然离不开形象,但并不是任何形象都是美的,丑也是有形象的。在美学史上一些美学家指出美的事物具有可爱的性质,它使人感到愉悦,这主要是就优美来说的。

(3)美的另外一种形态,即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壮丽的表现形式,它在人们情感上所产生的影响,不同于优美所直接引起的愉悦,崇高唤起人们的崇敬和惊赞,崇高引起的感受接近于道德感。尽管崇高和优美两者所产生的效果有区别,但是两者在情感上的感染力则是一致的。

2人的自由创造赋予形象以美的生命

(1)美之所以使人感到可爱,美的形象中之所以有感染力量,就在于美形象中蕴含着人的本质,人的最珍贵特性,这就是人的自由创造。

(2)自由创造之所以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在于它体现了人类自由自觉活动。正是由于人的自由创造,才能唤起人们精神上最大的喜悦,在美的形象中才具有最大的感染力量。

3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

(1)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是有目的性和功利性的,美也是有功利性的。

(2)从美的形成看,最初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3)人们欣赏美的时候,几乎不去考虑功利,但是人们在欣赏美的形象时却潜伏着功利。否认了美的事物中的潜在的功利性就否认了美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也就不成其为美了。

(二)形式对于美的重要意义

1形式是构成美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1)人们在创造美的事物中发展了形式感,并从大量美的事物中概括出许多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一一形式美的法则。

(2)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运用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它是历史的产物。

2人类在长期实践中自觉运用形式规律去创造美的事物,并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积累愈来愈多的经验。

3研究形式美的原因是为了推动美的创造,以便形式更适宜表现内容,达到美的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