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消费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消费的跨时选择理论

第一节 消费及其跨时选择

一、对消费的理解

可以从五个方面去理解消费:第一,消费的自然属性。消费的自然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过程,即商品在满足人的需要过程中的自然磨损或消耗,以满足人们对商品功能性的需要。第二,消费的主观属性。消费的主观属性是消费活动中由消费观念与消费心理发挥作用的过程,消费观念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是在社会化中形成的观念;消费心理是消费者在购物和商品使用的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包括商品使用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快乐和满足。第三,消费的社会属性。消费的社会属性体现为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观念的社会性、消费行为的社会性。消费主体的社会性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团体的社会性;消费观念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为消费观念的社会性;消费行为不仅要满足自身的需求,还要满足社会需求,例如消费的攀比和模仿,因此具有社会性特征。第四,消费的文化属性,商品的制造和生产不仅是物质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生产和传导的过程,许多消费活动和文化活动合而为一,例如节假日消费。第五,消费的符号属性,是指商品本身的社会象征性,商品成为指称某种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生活品位和社会认同的符号。

消费的五种属性侧重于不同学科,形成各个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例如经济学更加关注消费的生存型功能,对于消费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测量和计算有着科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许多相关的理论;心理学关注消费的主观属性,特别是心理体验以及消费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社会学关注消费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符号属性,对于社会群体间的消费的模仿和互动、消费的意义和符号内涵有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本书研究的消费主体是农民工,他们的流动性及特殊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具有不同于市民或者农民的消费行为,他们的消费不仅具有生存型功能,同时也希望通过消费实现社会认同;他们的消费选择具有空间性,即在流入地消费还是老家消费;同时他们的消费选择也具有时间性,即现在消费还是未来消费。因此本书对于消费的讨论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相关消费理论。

二、消费的跨时选择

消费的跨时选择,是指消费者个人或家庭在消费时机上的安排,做出现期消费、延期消费抑或是提前消费的决策选择,主要体现在消费与储蓄的关系上。

经济学对跨时选择的关注由来已久。亚当·斯密认为,不同时间的消费选择不仅影响一个人的健康、财富和快乐,还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苏格兰经济学家约翰·瑞伊(Jone Rae,1834)认为延期消费的决定因素是“积累的有效愿望”——一种心理因素,包括遗产动机、自我约束的习惯、享乐以及人类生活的不确定性。这种心理因素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储蓄和投资水平。

经济学的跨时选择理论是将贫困、不均和不确定性作为消费者推迟现在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消费者为了战胜贫困、不均和不确定性需要具有很强的远见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消费者的理性选择非常重要。在很多关于跨时选择假说和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以及以利兰德为代表的预防性储蓄理论。

心理学的跨时选择理论是对经济学跨时选择理论中理性人假设所展开的讨论,认为经济学的理性人假定未免高估了消费者的决策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现实中的消费者并非如此,最简单的反例是人们常常给自己制订生活计划,如戒烟戒酒、早睡早起,但在实际执行中,人们都很难将这些简单计划贯彻始终。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对消费者行为具有影响作用,使人们的消费决策并非那样理性。人们的偏好是有变化的,动机和行为并非完全一致,人们存在自控问题,难以抵御即时的快乐。为了约束人的非理性行为,需要借助心理账户,来规范人的消费支出。心理学家对人的偏好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在消费储蓄跨时选择理论中注入了可变的时间偏好理念,这样使费者行为理论更加贴近现实。

社会学对跨时选择问题的研究是以丰裕社会为研究对象的,认为生产的扩大和技术进步带来了物品的极大丰富,厂商为了把产品销售出去,需要不断调动和激发消费者的欲望,通过无处不在的广告向人们描绘着幸福生活的蓝图,希望人们加快当期消费步伐,降低延期消费的可能。对于这种激发消费者欲望,促使其做出感性选择的一面,传统经济学的跨时选择理论并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社会学的跨时选择研究更多集中在现期消费或超前消费上,集中在消费者的感性消费方面,集中在消费的社会性方面,认为商品的符号价值应成为研究的主流,代表性人物有凡勃伦、加尔布雷斯、博德里亚、布迪厄、法兰克福学派等。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对于符号性消费和地位性消费有了深入的探讨,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符号性消费和地位性消费所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以及这种负外部性对于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代表人物有费雷德·希尔施(Fred Hirsch,1976)Fred Hirsch.Social Limits to Growth[M].Harvard University,1976.,罗伯德·费兰克(Robert H.Frank,1985aFrank R H.The Demand for Unobservable and Other Nonpositional Good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101-116.,1985bFrank R H.Choosing the Right Pond[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1999Frank R H.Luxury Fever[M].The Free Press,1999.,2005Frank R H.Positional Externalities Cause Large and Preventable Welfare Losse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