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追寻大学生心理健康
有人说,大学生活是黄金时代,怎样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我们在大学时期获得更积极、快乐的生活呢?也许从下面的内容中,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如果说初、高中阶段是身体飞速发展的时期,那么大学阶段可以说是心理发展和成长的阶段。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总会对自己提出各种期望,尤其是心理状态的改变,当自己的心理状态真的好像跟高中有所不同的时候,他们又会感到很不安。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了解到,大学阶段的心理变化其实是有一定规律的,很多现象具有普遍性。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从毕生发展的观点来看,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直至死亡,这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把人生划分成几个主要年龄阶段,并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一)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提出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婴儿前期(0~2岁)、婴儿后期(2~4岁)、幼儿期(4~7岁)、童年期(7~12岁)、青少年期(12~18岁)、成年早期(18~25岁)、成年中期(25~50岁)、成年后期(50岁以后)。
埃里克森认为,在个体发展的不同时期,社会对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个体自身的需要、能力与社会要求之间就会出现失衡现象,这种失衡给个体带来紧张感。埃里克森将社会要求引起的个体心理紧张和矛盾称为心理社会危机。他认为,每个阶段个体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特定的心理危机。他认为,个体的人格发展过程是通过人们的自我调节作用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整合的过程。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大学生正处在成年早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易带主观片面性
大学生随着自己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知识越来越丰富,思维训练越来越复杂,其抽象思维能力也获得迅速发展,并逐渐占据思维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他们喜欢进行比较系统的理论论证,对事物因果规律有浓厚的探讨兴趣,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日益增强,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与创造性有长足发展。不过,抽象思维的水平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认识复杂社会问题时,还容易出现简单、主观、片面、脱离实际和偏激的倾向。
2.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大学生的情感反应丰富而强烈。对喜爱的对象表示热衷,对信服的人表示钦佩和羡慕,对不平之事表示愤慨,对取得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等等,所以有心理学家称大学生所处的青年期是“疾风暴雨”期。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更有了一定的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但与成年人相比还显得动荡多变,具有不稳定性。大学生情绪的爆发,情景性强,感染性大,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就更加突出。这种激情状态具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由于他们热情奔放,豪情满怀,勇往直前,可以做出惊人的业绩;消极的一面是容易表现出易冲动、不冷静和盲目的狂热,导致做出一些蠢事。如在对待国家大事和个人生活等问题上,大学生的情绪可以从高度的振奋变得十分消沉,可以从狂热变成冷漠。
“喜者见之为喜,忧者见之为忧”,这种情绪在大学生情感生活中表现非常突出。例如,有的大学生一次考试意外得到了好分数或一次试验成功,所引起的愉快心情往往影响到其他活动上,甚至觉得天下无难事,显得兴高采烈、心旷神怡;相反,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产生忧愁的心境,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可能几天都不理人,闷闷不乐。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调节的能力不断增强,情绪的隐蔽性也在逐渐增强。例如,有的大学生明明对考试成绩很在意,却假装出无所谓的态度;明明对某个异性很爱慕,却偏偏要表现出疏远、回避的姿态等,只是这种隐蔽性还未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3.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我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主要通过自我观察、自我检验、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来实现。大学生十分关注对自我的认识,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基本和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一致。大学生借助他人、社会评价认识自己,但又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评价,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信心。大学生会根据自身、周围环境及社会现实,正确认识自己,恰当为自己定位,给自己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做精心设计和准备,并进行心理和行为上的努力。大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调节的能力明显增强。但他们自身社会知识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还会在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中面临各种矛盾和问题,如主观自我和社会自我之间、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成就期望与现实失落之间、强烈的独立意识与难以摆脱的依附心理之间、自尊心与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过度自我接受或过度自我拒绝,在自我体验方面自尊心过强或自卑感过强,在自我意识方面“自我中心主义”、过分独立、过分依赖、不当从众等,也都反映出大学生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真正完全成熟的心理特点。
4.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
一般来说,大学生能自觉地确立人生目标、制定计划,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努力朝着既定目标行动。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出决定后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完成,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及时克服。但惰性也同时存在,离开父母和中学老师的督促,有的人可能会认为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上消极应付,得过且过,能拖就拖。惰性是许多大学生常感到苦恼而难以改正的心理现象,是大学生最常见的一种意志缺陷。
大学生的果断性品质有较大发展,很多大学生表现得自信、果断,善于审时度势,对问题能进行全面分析,能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并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但是有些大学生却表现出两极化的行为,一部分人在意志行为上表现得优柔寡断、举棋不定,最终因迟迟不能决断而延误时机;另一部分人则似乎显得过于“果断”,而这种“果断”的本质是轻率、冲动,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大学生在实施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能排除干扰、抵制诱惑,表现出一定的持久性与稳定性。大学生的自制力比中学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另外,对于自己情绪状态的调节也表现出较好的自制力,如在必要时抑制暴怒、愤慨、失望等不良情绪,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端。但也有不少大学生自制力发展不够完善。要么冲动鲁莽、草率从事,要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往往陷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境地。
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以及活动范围的扩大,大学生掌握了许多生活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了不少成功的体验,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乐于接受机遇和挑战,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和克服困难,有信心取得成功,即使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不气馁。但是,有些大学生在遇到机遇和挑战时表现得胆怯软弱。在挫折、困难面前常常知难而退,甚至不战自败。有些大学生由于过去经历一帆风顺,因而特别害怕遭遇失败。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是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脆弱的典型表现之一。
5.人格发展基本成熟,但不完善
人格由气质、性格等诸因素构成,是个体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活动效率、潜能开发及社会适应状况。它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大学生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这是他们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有成熟积极的一面,如能正确认识自我、智能结构健全合理、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富有事业心、具有一定创造性和竞争意识、情感饱满适度等。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人格发展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或不完善,如常见的自卑、懒惰、粗心、鲁莽、急躁、悲观、孤僻、多疑、抑郁、狭隘、冷漠、被动、焦虑、敌对、冲动、脆弱等。大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优化、完善来实现的。
(三)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面临的发展课题不同,因此,其心理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1.入学适应阶段
大学新生带着高考成功的喜悦满怀信心地走进高校,首先面对的就是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生活上一系列急剧的转变。生活环境、生活条件、人际关系、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原有的心理结构被打乱,心理定式被破坏,这使得他们心理上一时感到陌生而难以适应。这是大学新生入学后最先遇到的心理困难期。不过,大多数学生经过一个学期左右便能逐步适应,但也有少数学生出现适应困难,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经典案例・
2.稳定发展阶段
大学二、三年级是大学生全面成长和深化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的大学生已逐渐适应大学生活,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有了自己的主见和理智,不再单纯和盲目。他们开始认真思考人生之路,并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绝大部分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专心于自己的专业和学业,注重各方面有用技能的学习,重视参与社会实践,渴望全面发展和取得优异成绩。他们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及进行高效率的学习,但学习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烦恼,繁重的学业、过度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常给他们心理上带来矛盾、苦恼、困惑和烦躁不安。这一阶段,又是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开始走向分化的阶段。
3.准备就业阶段
大学四年级是大学生从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涯过渡的阶段。他们又一次面临环境变迁、角色变化,心理再起波澜。一方面将要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他们对大学生活产生很深的情感依恋;另一方面,他们向往美好生活,对未来充满自信。但严峻的就业现实,又使他们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他们不知道自己能否找到如意的工作、能否适应今后的工作,甚至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他们有的要准备考研,有的还要处理与恋人的关系问题。这一时期,是大学生心理最为复杂、负担最重、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
总之,处于成年早期的大学生,虽然生理发展已基本达到成熟,但心理发展还尚未达到成熟水平。这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明显的两面性:既表现出对自身发展产生积极作用的一面,又表现出对自身发展产生消极作用的一面。大学生的心理充满着特殊的矛盾冲突,而正是这种矛盾冲突为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这种心理特点的两面性主要反映在自我意识水平和人格发展水平上,在自我意识上存在着突出的自我矛盾,在人格发展上表现为人格发展不够成熟。
二、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生理健康
保持身心健康是一个人生活幸福、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正如个体的生理状况可以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一样,个体的心理状况也可以对其生理健康产生影响。大量的有关身心医学及心理卫生的研究结果证明,不良心理状态会对个体的生理活动、生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他一些相关研究认为,具有某些性格特征的个体容易患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情绪急躁、缺乏耐心、易激动的人易患冠心病,焦虑、忧郁情绪易引发心肌梗死。这些调查和相关研究的结果都证明,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不良的情绪状态、过强的情绪刺激都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面对经济转型、社会剧变、教育改革、就业竞争,大学生虽然是同龄人中的幸运者和佼佼者,但他们也会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种种挫折和烦恼。例如,新生的不适应问题,宿舍内的人际关系问题,专业与就业问题,等等。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认识问题、自我调节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处理矛盾和冲突时,往往会深感挫折和忧虑,造成心理压抑与紧张,最终导致种种心理问题。大学生如果具有健康的心理,就能正视这些冲突与挫折,面对冲突和挫折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及时进行自我调整,逐步克服各种困难,并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三)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
1.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如果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处理好如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客户之间等多层面的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处在心理健康状态下,大学生能充分尊重他人,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恰如其分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善于将竞争关系转化为双赢的合作关系,能与周围人建立愉快而融洽的关系。
2.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良好的个性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反之,则会使大学生的行为缺乏足够的动力和效率,从而给事业和生活带来不良的后果。
3.心理健康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和工作
保持持久稳定的学习、工作兴趣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大学生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乐观的精神,则能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在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体验到愉悦感与成就感,积极主动地应对工作、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反之,若大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与约束力,则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或“一事无成”的结局。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当前社会文化背景,结合我国大学生群体所具有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角色特征,我们认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够从千军万马中突破高考这座独木桥,可见大学生的智力条件一般是比较优秀的。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力,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满足和快乐。
2.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大学生正处于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能做到恰当、客观的评价。同时能够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生活目标,积极努力地发展自身潜能。
3.能协调、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等积极的情绪状态,消极的情绪状态在他们身上不会长久。同时能够适度表达和调节自身的消极情绪。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够理解他人并且被他人所接受。既能和陌生人较好地沟通,又有关系深入的知心朋友;既能融入集体,又能在独处时无孤独之感。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要素的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外界刺激能够保持稳定、协调一致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够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并能与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会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适应现实,进一步地改造现实。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个体在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个体应具有与同年龄段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行为特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是精力充沛、反应敏捷、喜欢探索的,过于老成或过于幼稚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思考与练习】
1.大学阶段与人生其他阶段相比有什么特点?
2.与一般人的心理健康标准相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