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集矿物与岩石
野外装备
第一,参考资料。包括旅行指南、详细的地图、地质图、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等。
第二,罗盘。它是野外作业必须携带的工具之一,尤其在缺少地形特征的地区,更需要用罗盘定位。

罗盘
第三,硬盔安全帽。在峭壁下或采石场的开采面上工作时,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带上硬盔安全帽。

安全帽
第四,地质锤、钢凿(扁头凿和细长尖头凿)等采集工具。地质锤主要用来敲打岩石,一般不用它来挖掘,但为了保护所在地区的地质环境不被破坏,尽量要少用;钢凿则主要用来采集各种矿物或岩石。

钢凿
第五,护目镜和手套。在使用各种锤子作业时,应戴护目镜,以防岩石的碎屑溅入眼中,同时也要戴上手套以保护双手。

护目镜

手套
第六,照相机、摄像机、笔记本、圆珠笔、铅笔等。缺乏详细记录的矿物与岩石标本没有科学价值,因此,一定要记下、拍下或摄录下标本的采集情况,还要在笔记本上记下详细的笔记,包括采集地点的地层、岩石构造和地质状况等,并配上草图。

照相机

笔

笔记本
第七,报纸、布袋或泡沫袋等包装工具。标本采集后,要用报纸、布袋或泡沫袋等进行包装,并在上面做好清楚的标记。
除此之外,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带工具,如便携式放大镜、密闭的透明塑料袋、硬塑胶容器以及用来测试硬度的万能刀等。
室内工具
从野外采集来的标本带回室内后,为了便于收藏,还要进行一些处理,下面是一些必备的室内工具:
第一,金属工具,如锥、锋利的尖头削刮器、药刀、尖刮刀等,可用来剔除标本上的岩屑,并撬开标本,但注意不能损伤岩石内部。

锥
第二,清洗工具,包括毛刷和清洗液。毛刷分为软毛和硬毛材质,清洗液包括自来水、蒸馏水、酒精等。许多标本都带有泥土或岩石基质,可用毛刷清除,但千万不能用重或锐利的工具敲打或剔除标本。如果标本是花岗岩或片麻岩等硬岩石,可用粗毛刷和自来水清洗;如果是方解石等硬度较低的岩石,可用细毛刷和蒸馏水(不含活性化学添加剂)清洗;对于可溶于水的矿物,则必须用其他液体进行清洗,如可用酒精清洗硝酸盐、硫酸盐以及硼酸盐类矿物,可用稀盐酸清洗硅酸盐类矿物,把硅酸盐浸泡在稀盐酸中7~10个小时,可清除其被覆的碳酸盐碎片。

毛刷

蒸馏水
第三,鉴定工具,主要包括条痕盘、硬度测试工具和便携式放大镜等。
除此之外,用来吸干清洗液的软纸、可伸进缝隙里的棉花棒、精制的吹球等都需要准备。
陈放标本
处理过的标本应有条理地陈放在容器中,并为它贴上标签、编制目录,否则这些标本就会失去其科学价值。
首先,应把标本放在相应的盒子中。如果标本易碎,为了防止摩擦,可先用棉纸包起来,然后再单独放进比标本稍大的厚纸匣或厚纸盒中。当然,为了便于观察,也可以放进盖子透明的小塑胶盒中。如果标本的硬度较大,可直接放进盒中,再把它们摆放在抽屉或玻璃柜里,以免灰尘累积在缝隙里。
其次,制作标签和目录。每个放标本的盒中都要放一张标签,上面注明名称、产地、采集日期以及编号,然后再把标本名称及编号编入目录。此外,目录中还应留出备注一栏,以填写更详细的资料,包括所有的地图参考资料、产地地质状况等。
除此之外,为了方便使用,还可制作卡片索引,将标本名称按照字母顺序编排,其空白处可转野外记录,甚至复制现场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