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首都新型智库: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十年巡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8.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

研究基地概况

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成立于2005年12月,是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和北京市教委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基地以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导向,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首都高等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研究两个方向,突出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现有专职研究人员22人、兼职研究人员30余人。

自成立以来,依托单位采取了多项措施,有力推动了基地建设发展。首先,把基地纳入学校相关规划,为基地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把基地列入“985工程”项目,各类资金投入累计超过400万元。再次,积极为基地与国内外研究机构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每年派往国(境)外交流的师生达20多人次。最后,出台政策,鼓励基地成果宣传推介,支持基地人才队伍建设。

基地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咨询服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基地成立9年来,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107项、其他横向课题27项、基地自设课题29项,科研经费累计1 000万元。出版专著24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65篇。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以及其他各类奖励20余项。连续三届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授予“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荣誉称号。据不完全统计,有50项左右的成果被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北京市教委等部门采纳,参与完成的1项成果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研究人员受聘担任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等职务,应邀参加市政府和相关委、办、局召开的咨询会议超过50次。基地高度重视人才培养,2005年以来培养博士研究生48人、硕士研究生130人。人才培养质量达到较高水平,2009年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篇博士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北航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地建立了资料室,拥有中文图书9 000多册、外文图书800多册、中文期刊60多种、外文期刊10多种。

负责人简介

image

雷庆,1964年2月生,湖北人。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长期从事北京高等教育发展和工程教育研究。主持完成北京社科基金项目“北京高校定位与分类研究”、市教委招标项目“北京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研究”等各类课题30余项,目前正主持市教委委托项目“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中国高教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中国高教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首席专家简介

image

郑晓齐,1958年8月生,山东人。1989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航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高校科技发展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社科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以及市教委、市科委招标和委托项目等各类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论社区教育的发展模式——适应北京地区经济发展的社区化教育模式研究》、《北京市高校重点学科群发展战略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等6部专著。获得中国高教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代表性研究成果

image

代表性研究成果一:《大学何为——理想与现实间的冲突及协调》(赵婷婷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获第九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二等奖。该书通过梳理大学理想与现实的不断冲突和协调,揭示出大学理想的发展轨迹和精神内涵,试图在经典与现代大学理念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是国内研究大学理想颇有特色的一本专著,具有较高水平。

代表性研究成果二:“建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由本研究基地牵头,联合清华大学共同完成,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果主要内容包括构建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组织实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及总结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验。该成果为在我国全面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加入“华盛顿协议”奠定了重要基础。

重要学术活动

基地与国内外知名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德国卡塞尔大学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是国际知名的高教研究机构,中心主任乌尔里希·泰希勒(Ulrich Teichler)教授是享誉世界的高等教育专家。基地2010年与该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双方每年轮流主办高等教育双边研讨会,探讨高等教育发展的前沿问题,交流研究成果。基地与美国普渡大学、日本工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也建立了类似的合作交流机制,其中与普渡大学工程教育学院联合创立了国际工程教育博士生论坛。基地还与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北工大、北京教科院等高校(研究院)的相关单位联合成立了首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联盟,每年召开研讨会,为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