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继承基础上的科学发展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因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可见,科学发展必须继承以往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经验。立足于中国现实,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成果、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党和人民从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宝贵经验,都应积极加以继承和发扬,这样才能使发展具有历史性和连续性,从而具有科学性。
首先,科学发展要继承人类发展的先进成果。许多人类优秀发展成果并不都具有阶级性,过分的阶级对立或者大批判,并不利于社会发展。比如,“科学技术本身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家拿来为资本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国家拿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曾谈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虽然与苏联的不完全一样,但有些经济制度,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与组织等受苏联的影响比较大,“这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经营方法、管理方法、发展科学的方法,我们社会主义应该继承。在这些方面我们改革起来还有许多困难”。“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努力继承我们先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和积极吸收人类全部文明的各种优秀成果,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成果,真正做到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先进科技力量结合起来。”
其次,科学发展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有着自己的历史命运、基本国情和文化传统。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以发展了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而著称世界,“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和最光辉的科技成就,并将这种领先地位一直保持到十五世纪。明代以前世界上主要的发明创造和重大科技成就大约有三百项,其中中国的发明创造占相当大的比例。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列举了公元后十五个世纪内中国完成的一百多项重大发明和发现,大部分在文艺复兴前后接二连三地传入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准备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直到十七世纪、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中国文明还是十分仰慕的,这从莱布尼茨、伏尔泰等著名学者的著作中都可以看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大力繁荣社会主义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充分利用已有的发展经验、发展资源,是保证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保证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大计。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接续探索的成果,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早在1989年,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研究了苏联、东欧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后就断言,到下个世纪,共产主义不可逆转地在历史上衰亡将使其实践和信条与人类境况不再相干。但他也有所保留地说,中国共产主义的历史轨迹与东欧或苏联的共产主义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因为它是土生土长的(homegrown)。中国的改革同旧有的、相对来讲更为深入人心的价值观念日趋协调,把人们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预示着中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这一结果对中国和共产主义都有深远的意义。中国将跻身世界强国前列,从而重回昔日大国地位,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将重新诠释共产主义的主旨。20年后的2009年,俄罗斯学者也指出,其所在国度“评价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成就时,总是认为其与中国文明的成果相关”。“邓小平领导的1978年改革对中国文明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使由外界影响和革命活动带来的现代与传统二者之间冲突转向统一。”因此,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满怀信心,将社会各项事业植根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实之中,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科学发展要继承社会主义发展的宝贵经验。中国在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里,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辟了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着人类对社会主义的憧憬和探索,是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新产物。立足于中国,世界社会主义近500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6个时间段,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沃勒斯坦说,1848—1917年徘徊于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散发着乐观、正义和道德。1917—1991年是徘徊于世界的共产主义幽灵的插曲(interlude),其散发着停滞、辜负所托和骇人的压迫。第三代幽灵一定又将是对全世界的,但能不能称之为共产主义的幽灵呢?若按照第二时期对这个词语的用法是肯定不能的,而与第一时期这个词语的用法相比,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今后的25~50年内,关于如何命名和应付这个新的幽灵既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辩论,也是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政治斗争,虽然这场世界性政治争议的结果难以预言,但问题在于阐明所面临的一些历史抉择。中国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继承已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合理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