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需要富养出来的优雅
法国著名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女人,不是生而为女人的,是被变成女人的。尤其是林徽因生活的时代,女性的成长和发展大多取决于所在的家庭。
她很幸运,有一个很好的起点和平台。
她生于官宦世家,早期在培华女子中学读书。培华女中是所教会办的贵族学校,教育制度较为先进。聪慧的林徽因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为英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那样的时代,能有这样受教育的机会实属难得。可是父亲林长民对她还有更高的期许。1920年春天,父亲林长民赴欧洲考察西方宪制,特意带着爱女林徽因。他行前明确告知女儿:“我此次远游携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观察诸国事物增长见识。第二要汝近我身边能领悟我的胸次怀抱……第三要汝暂时离去家庭烦琐生活,俾得扩大眼光,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1920年致林徽因信)这次游历的经历,确实让她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视野和胸襟也由此开阔。她兼具着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古典之美,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是父亲让她有了成为新女性的可能,这样的经历令同时代众多优秀女性所艳羡。
所以说,一个很好的起点对于一个女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气质的培养,视野的开阔,阅世能力的丰富,见识的增强更容易成就一个有智慧、自强、自立的女性。聪明的女人之所以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东西,是因为她们的阅历足够丰富,没有比较,哪来选择。
所以林徽因对于徐志摩“你是我波心一点光”的热烈的爱才能做到最终放手,决绝地离开是如此明智。只有拒绝了错误的,才有找到对的可能。也只有这样,女人的美才不会昙花一现,她得到的不是一时的追捧,而是一世的仰慕和追随。金岳霖为了她终身未娶,不论是战前在北平还是战后迁回清华,金岳霖总是“逐林而居”。中年患肺病的林徽因需要安静,金岳霖在她的住宅前竖起一块木牌,嘱往来行人及附近的孩子们不要吵闹,以免影响病人休息。他不求回报的付出,用完全无私的、柏拉图式的爱对一位聪慧女性给予了最高的褒奖。
富养出的女孩不但有过人的聪慧,也能够看清浮世的繁华和虚荣的诱惑,去守住自己的一片纯净天空。在面对世间种种无奈,懂得不追问、不强求。因为知道自己如沧海一粟般渺小,从不高傲自负,因为知道生命短暂,才要更精彩地活。
富养并不是骄纵,因为富养的“富”指的不只是金钱,除了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因为只有精神的丰盈才可以真正使一个女人蜕变得优雅从容。
林徽因的父亲给她提供的恰恰是这样丰厚的精神财富。
卢梭曾经说过:“一个女人可以用化妆品使她出一出风头,但是获得别人的喜爱,还要依赖她的人品和处世方法。”
因为家境较为殷实,父亲林长民不但学识渊博思想又开通,他不但给女儿提供了优越的成长空间,让这个女孩从未因为物质的匮乏产生过耻辱感和自卑感,还给她了一个聪慧的头脑,让她能在为人处世时宽容豁达。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林长民的“富养”,林徽因的人生定要大打折扣。
其实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女孩在这其中产生的那种对物质的强烈欲望。如果一个女孩能够在贫穷时仍然能不卑不亢,这也是“富养”。
对于女人来讲,能够从容优雅,大多是因为自己拥有自信,而这自信来源于学识、见识和修养。这些品质的养成自然要靠从小的积累。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女孩的培养,家长其实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不管物质条件如何,都要让自己的女儿懂得自尊自强并拥有自信,快乐虽然简单但不能肤浅,不要因为虚荣而挥霍自己的青春。其实,培养一个出色的女孩,并不是为了嫁入豪门,而是优秀的女孩才能匹配优秀的男人。
女孩需要富养,也需要自信带来的优雅。
一个气质高雅、见多识广、优雅聪慧,并且独立自主的女人,走到哪里,都会有目光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