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航标:15位美国华裔教授解读当代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纵横对比看治污

:这个消纳链如果真正循环起来,有可能解决我们目前面临的大部分环境问题吗?

:严峻的现实也摆在那里。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不断扩大,我们要完全消纳掉产生的废物的确非常困难,比如我们制造出的塑料、电池、电子垃圾等。

:眼下老百姓普遍关心的还是雾霾问题。

:首先还是要搞清楚雾霾,更准确应该叫“灰霾”,究竟如何形成。目前已经证实的一个主要来源,往往是烧煤的发电厂等,原本这些电厂是有脱硫装置的,但利用得如何就要画一个问号。煤百分之九十多是碳,碳烧完就产生二氧化碳跑掉了,那么硫燃烧就变成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遇到水,它就变成硫酸。如果空气中再有其他的东西,还会起各种化学反应,最后就变成小的颗粒。至于汽车尾气等其他因素,也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效果。

:这方面美国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美国经济发展与环境发展不平衡的时间段大概是在20世纪60年代。1972年,美国国会出台了一项法案,叫Clean Water Act(《净水法案》)。美国的河流当时污染也非常厉害,从那时起美国开始大力治理。至于雾霾的问题,美国主要是发生在当年的洛杉矶,它的地形决定了它很容易形成霾,主要也是因为大量开采石油,建设发电厂,最终造成的污染。但即便是那时,美国其实也没有形成像中国这样大规模的全国性灰霾。毕竟美国的人口相对比较少,密度也没那么高。但他们当时无论是治河,还是治霾,发现违规的查处力度都是空前严格的。

:最近这两年北京的雾霾状况略有好转。

:党的十八大以后已经好很多。其实我们中国的灰霾天气,跟腐败也是有关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表面上看我们国内的环境法律也不比美国少,但关键是我们过去的执行力度、坚决程度存在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肯定也存在一些不可见光的东西。

:反腐的确是反出了朗朗乾坤。

:2013年、2014年那两年雾霾特别严重,现在看有各种原因。拿北京来说,环京的广大地区,从前曾经有一些发电厂、焦煤厂,规模都不大,即使有脱硫装置,但很难说都会去按规定使用。那么近几年随着执法力度的加大,改变了从前那种一阵风式的检查,效果也就逐渐显现出来。

:看来污染和发展并不是必然要联系在一起,环境治理能否见成效,关键还是看政府的决心、看执行的力度。

: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形成了恶性循环,那么你再想找回之前大自然自己固有的良性循环,投入的代价往往是短期既得利益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正因如此,美国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就是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天不达标罚一天,十天不达标罚十天”。每天都罚,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改,那么罚到你倒闭。这就给企业施加了很大的环保压力。欧美国家这方面的经验,中国应该参考借鉴。

:我们知道,在碳排放的问题上,中国跟美国的争论,核心是美国强调总体排放,中国强调人均排放。您怎么看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不断对中国的指责?

: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就连跟德国、日本相比,都是他们的两倍左右。说白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交通习惯等,都是极其浪费的。如果按照人均的能源消耗,跟中国现在的水平相比,也是能够达到中国的4~5倍。那么很显然,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是成正比例的。所以说中美争这个问题,站在各自立场上都有一定道理。作为科研人员来说,我们没法说谁更有道理,而是应该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去分析,为大众释疑。

:双方各执一词,很多事情就只能僵持在那儿。

:美国和中国国土面积差不多。美国说碳排放是全球的,中国的碳排放总量比美国高。中国说我们13亿人口,你们3亿人口,你的人均碳排放量比我们高得多。另外你在美国待了一段时间肯定有感触,就是美国政府实际办事效率非常低,很多议题两党之间不断争论。中国从这个角度来看,做起事情来容易许多。2016年奥巴马和习近平主席好不容易签了个《巴黎协定》,结果2017年特朗普上台,前任说的话又不算了。

:中国的政体的确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

:我们一再强调发展不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那么如果国家管理得好,执政者能力强,有手段,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大限度地减小人类活动对自然无度的消耗,让消纳链重新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那么污染是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