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 结缔组织病与变态反应疾病

一、结缔组织病并发胸膜炎
结缔组织病并发胸膜炎,以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较多见,其他如Churg-Strauss综合征、进行性系统硬化、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Wegener肉芽肿、皮肌炎、白塞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也可导致胸腔积液,临床上较少见。
(一)类风湿胸膜炎
胸膜炎是RA最常见的胸部病变,多见于年龄60岁以上男性患者,RA史多10年以上。临床上有咳嗽、胸痛、活动后气促、关节疼痛;或无明显症状而于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胸腔积液多为单侧,或双侧性,多为少量或中等量,为渗出液,黄色或黄绿色,也可为乳状或血性。胸腔积液白细胞增高,(1000~3000)×10 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常>40g/L,LDH增高,多>1000IU/L。较为特征的是胸腔积液葡萄糖含量明显降低,常<1.68mmol/L,静脉输注葡萄糖也不能提高胸腔积液中葡萄糖含量;胸腔积液pH<7.30;胸腔积液补体C4升高,类风湿因子常阳性(比血清阳性率高),滴度常>1∶320。少数患者可发生无菌性脓胸。1/3患者合并有肺间质或肺实质病变。
(二)狼疮性胸膜炎
SLE合并胸膜炎者约50%~75%,胸腔积液可发生于病程的任何阶段,通常为双侧性,单侧较少,积液常为小量或中等量,大量者需考虑继发感染。胸腔积液为草黄色渗出液,有易凝的倾向,但有时也可为血性。胸腔积液白细胞数较类风湿胸膜炎低,常<1500×10 6/L,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多>35g/L,LDH升高,但不超过500IU/L,胸腔积液葡萄糖含量高于类风湿性胸膜炎,常>3.36mmol/L,胸腔积液pH>7.30,补体含量甚低。有诊断价值的指标包括:胸腔积液抗ANA、ds-DNA抗体阳性,ANA滴度>1∶160或胸腔积液/血清ANA比值>1。
年轻女性的胸腔积液为中等量与血性,伴有多个器官损害的表现,应考虑狼疮性胸膜炎的可能性(参见第5.3节)。病程中可发生肺部病变,X线检查呈片状、块状或小结节状阴影,多侵犯下肺,常为双侧性,有游走与复发的倾向,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而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良效。胸膜炎如出现于其他病征(尤其是面部蝶形红斑)之前常易被误诊为结核性。
药物性狼疮综合征最多由普鲁卡因胺与肼屈嗪引起。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急性胸膜炎,出现胸腔积液与纤维性变。血清中抗核抗体滴度常增高。
二、风湿性胸膜炎
风湿性胸膜炎为急性风湿热表现之一,临床上比较少见,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半数病例的胸腔积液为双侧性,为纤维素性浆液,量一般不多。急性期胸腔积液显示为渗出液,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混有红细胞,后期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个别病例呈血性积液。
风湿性胸膜炎的诊断依据为:①患者有风湿热的临床表现;②胸膜炎的体征与X线征;③抗风湿药物治疗有良好效应;④除外其他原因的胸膜炎。
风湿性胸膜炎主要须与结核性胸膜炎相区别,前者对抗风湿药物治疗有良好效应,病程短,吸收快而无典型的胸膜粘连过程。风湿性胸膜炎常为风湿热的部分表现,可伴有风湿性肺炎,肺炎多为双侧性、游走性,且多呈局限性炎症性改变。
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胸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胸膜炎实际上并非独立的疾病,临床上少见。文献报道此病可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栓塞、胸廓创伤、人工气胸、肺结核、吕弗勒综合征、Churg-Strauss综合征、肺包虫病、霍奇金淋巴瘤、全身性皮炎、支气管肺癌、花粉症、阿米巴性肺脓肿、肺吸虫病、蛔虫病、脓胸等。以气胸及血胸多见,既往认为恶性肿瘤引起者少见。但文献报道约占20.5%~26.1%。
通常胸腔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周围血的数值是相近的,一般不超过1%~5%,而本病的胸腔积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大部分达50%以上,有时可达90%以上,而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正常或仅轻度增多。胸腔积液可澄清、混浊或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