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野生药用植物红茂草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红茂草种属分类及研究现状

2.1 秃疮花属植物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

秃疮花属(dicranostigma hook f et thoms)系根据采自喜马拉雅山西部的标本,1855年首先在“印度植物志”中发表。英国植物学家Hook f et Thoms于1885年以原产于喜马拉雅山的d.lactucoides hook f et thoms duthie No.2699,3819, 5326, strachey winterbotton No.3,为模式种而建立的。亲缘关系与白屈菜属chelidomnium L及人血草属stylophorun Nutt两属相近,但本属茎的基部常有多数的根生叶,子房的柱头2裂(d.lactucoides hook f et thoms的柱头分裂较深,分成2枝)与胎座互生等特征,易于上述二属相区别。

本属共有3种,分布于亚洲,我国全产。苣叶秀疮花(dicranostigma lactucoides hook f et thoms)多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它尚经西藏向东分布至云南的西北部,多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最早发现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加瓦尔区(Garwhal),经西藏向东分布至云南的西北部。宽果秃疮花(dicranostigtma platycarpum)分布于海拔3500多米云南西北西藏东南部。红茂草[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maximfedde]则分布于青海、甘肃、陕西、河北、河南等省,喜生于较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

二年生或多年生罂粟科(papaveraceae)草本,被短柔毛或无毛,常具黄色液汁。根木质,狭纺锤形。茎圆柱形,具多数分枝。基生叶多数,羽状浅裂或深裂或二回羽状分裂,裂片疏离,边缘波状或具齿,具叶柄;茎生叶互生,羽状分裂或为不规则的大型粗齿,无叶柄。花单生或几朵于茎或分枝先端排成聚伞花序;具花梗,通常无毛;无苞片。萼片2枚,卵形或宽卵形,先端渐尖成距状或为匙形,无毛或被短柔毛;花瓣4,倒卵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橙黄色;雄蕊多数,花丝丝状,花药长圆形,2室,纵裂,基着;子房1室,2心皮,圆柱形或狭圆柱形,疏被短柔毛或具瘤状突起,花柱极短,柱头头状。蒴果圆柱形或线形,被短柔毛或无毛,2瓣自顶端开裂至近基部。种子小,多数,通常卵珠形,具网纹,无种阜,无冠状附属物。

近年来,有相关文献报道,又发现了3个新定名种。滇秃疮花(dicranostigma franchetianum prain fedde)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或西北部的山区。伊犁秃疮花(dicranostigma iliensis)分布于720~900m的新疆地区。河南秃疮花(dicranostigma henanensis)分布于200~300m河南洛阳南部干旱山区(图2-1)。

图2-1 秃疮花在中国(局部)的分布示意

2.1.1 苣叶秀疮花

(1)形态特征

苣叶秀疮花,草本,高50~60cm,被短柔毛。根长10~15cm,顶端粗1.2cm,其上密盖残枯的叶基。茎3~4cm,直立,粗3~5mm,疏被柔毛。基生叶丛生,叶片长12~25cm,宽3~5cm,大头羽状浅裂或深裂,裂齿呈粗齿状浅裂或基部裂片不分裂,齿端具短尖头,表面灰绿色,背面具白粉,两面疏被短柔毛;叶柄长3.5~5cm,具翅,疏被短柔毛;茎生叶长3~8cm,宽2.5~4cm,无柄,其他同基生叶。聚伞花序生于茎和分枝先端;花梗长5~7.5cm;具苞片。花芽卵形,长1.5~2cm;萼片宽卵形,长1.5~2cm,淡黄色,被短柔毛,边缘膜质;花瓣宽倒卵形,长2~2.5cm,宽1.5~2cm,橙黄色;花丝丝状,长5~7mm,花药线状长圆形,长2~3mm,淡黄色;子房狭卵圆形,长7~10mm,被淡黄色短柔毛,花柱长2~3mm,柱头帽状,裂片宽。蒴果圆柱形,两端渐尖,长5~6cm,宽5~8mm,被短柔毛。种子小,卵形,具网纹、斑点,但无小凹穴与凸起。花果期6~8月。

(2)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3700~4300m的石坡或崖坡,分布于四川西北部(马尔康、甘孜)和西藏南部(拉萨、江孜、日喀则、昂仁、聂拉木、吉隆)及印度西北部至尼泊尔等地的一种草本植物,是一种珍稀中药。

2.1.2 宽果秃疮花

(1)形态特征

宽果秃疮花,草本,高1~2m。根狭圆锥形,长10~15cm,顶端粗约1.5cm。茎直立,粗壮,无毛,基部密盖残枯的叶基。基生叶数枚,叶片大头羽状分裂,裂片疏离,具叶柄,柄基部扩大成鞘;下部茎生叶倒披针形或狭倒披针形,长20~27cm,宽8~14cm,大头羽状深裂,裂片4~6对,疏离,两侧交互生,边缘为不规则的粗齿,两面无毛,无柄且近抱茎,上部茎生叶宽卵形,向上渐变小,先端渐尖,基部抱茎,边缘为不规则的大型粗齿,齿端通常急尖或钝,两面无毛,侧脉网状,明显。花1~3朵于茎和分枝先端排列成聚伞花序;花梗长达7cm,果时达15cm,无毛。花芽宽卵形至近圆形,长约1.5cm,径约1cm;萼片舟状宽卵形,先端急尖并延长成长约1cm的柱,外面疏被短柔毛,边缘一侧薄膜质;花瓣倒卵形,长2~3cm,宽1.2~1.5cm,黄色;雄蕊多数,花丝丝状,长6~10mm,花药长圆形,长约2mm;子房圆柱形,长1~1.5cm,粗2~3mm,先端渐狭,无毛,花柱长约1mm,柱头头状,2裂。蒴果圆柱形,长6~8mm,粗5~8mm,无毛,2瓣自顶端开裂至近基部。种子卵珠形,长约1mm,具网纹。花果期8~9月。本种茎无毛,高达0.3~2m,果无毛,长6~8cm,粗0.5~0.8cm,可与其他种区别。

(2)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3300~3500m的高山草地或沟边岩石隙,分布于云南西北部(丽江、中甸)和西藏东南部(亚东、春丕、帕里)。

2.1.3 红茂草

(1)形态特征

红茂草,通常为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体含淡黄色汁液,高约25~30cm,植株茎呈圆柱形,扭曲,直径0.2~0.6cm,全体含淡黄色液汁。根圆柱形,茎丛生,被长毛。基生叶簇生,基生叶呈莲座状生于根头,具柄,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狭长椭圆形,叶长达18cm;叶片轮廓披针形,长达8~15cm,宽达1.5~5cm,下面有白粉,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具缺刻或浅裂,2回裂片疏生小牙齿;茎生叶小、卵形,无柄,羽状全裂,叶呈次绿色,背面疏生柔毛。花橙黄色,花萼外被柔毛;雄蕊多数,胚珠多数,直径约3cm,呈聚伞花序式排列,花柄无苞片;萼片2枚,卵形;花瓣4。蒴果长圆柱形,长约5~8cm,成熟时由顶向基部裂为2瓣,种子多数,卵形,斑点,无小凹穴和凸起,气微,味微苦。花期4~5月,果期6~7月。

红茂草茎横切面:表皮层1列细胞,外具微齿;被非腺毛,由4~25个细胞组成,基部多排成2~3列,呈多边形,中部以上排成单列,呈长方形。下皮细胞1列,壁略增厚。皮层外侧2~4列细胞薄壁,内侧数列壁厚。维管束15~27束呈辐射状排列。具韧皮纤维群,韧皮部狭小。木质部呈三角状,导管均匀散在。中央为宽广髓,部分细胞具壁孔。叶表面观:上、下表皮均有气孔,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6个。上表皮细胞垂轴壁平直或较平直,呈多边形。下表皮细胞垂轴壁成波浪状,不规则形,有非腺毛。

与苣叶秀疮花比较相近,主要区别在于茎之上段具多数丛生的枝,茎叶基部狭窄成楔形,萼片表面密被柔毛,子房的柱头为小型,全部裂,蒴果较短,长仅4~5cm。因其盛花期蒴果成熟后,植株茎端呈暗红色,甘陕地区称其为红茂草。

(2)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400~2900m的丘陵、草坡、路旁、田埂、墙头、屋顶等处,耐旱、耐瘠薄,有一定的抗逆性。主要分布于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至东南部、陕西秦岭北坡至西南,在山西南部、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南部有零星分布。

(3)化学成分

全草含:紫堇碱(corydine)、异紫堇碱(isocorydine)、异紫堇啡碱(d-isocorydine)、木兰碱(magnflorine)、原阿片碱(protopine)、秃疮花碱(dicranostigmine)、海罂粟碱(glaucine)、N-甲基莲叶桐文碱(N-methylhernovine)、隐品碱(cryptopine)、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顺式普罗托品季铵盐(cis-protopinium)、反式普罗托品季铵盐(trans-protopinium)、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白屈菜碱(chelidon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6-丙酮基-5,6-二氢血根碱(6-acetonyl-5,6-dihydrosanguinaline)、清风藤碱(sinoacutine)、青藤碱(sinomenine)、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等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前5种为红茂草主要化学成分。

(4)药用价值

春、夏两季均可采挖带根全草,阴干或鲜用。《本草纲目》记载为石长生,“味苦、大凉、无毒,主痈疽疮肿。焙研为末,冷水调贴。春采根叶,四季枝叶繁,故有长生之名”;《陕西中草药》“味苦、涩,性凉”;《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治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痛,扁桃体炎,淋巴结核,秃疮,疮疖疥癣,痈疽”;《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治风火牙痛,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商洛山区兽用中草药》“主治牲畜咽喉肿痛,口疮腮黄,痈疖疥癣”。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煎水洗或鲜品捣烂敷患处。鲜草捣烂,投入污水中,可杀孑孓灭蚊。猪羊10~30g、牛马30~60g。

【药材基原】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晒干。

【性味】苦、涩,凉;有小毒。

【归经】肺、心、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杀虫。用于扁桃体炎、牙痛、咽喉痛、淋巴结核,外用于秃疮、疥癣、头癣、体癣、阴囊癣、痈疽、瘘管、顽固性口炎、化脓性中耳炎、胃溃疡、外伤、带状疱疹、阴户肿痛、霉菌性阴道炎等症,以及动物羊口疮、乳房炎等疾病。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附方】

治牙痛、咽喉痛:红茂草4g,水煎,加白糖适量服(《陕西中草药》)。

治睾丸癣、妇女阴户肿痛:红茂草、蒲公英、艾叶、全葱各适量,水煎洗(《陕西中草药》)。

治老鼠疮、秃疮:红茂草、白杨树花等分,煎成膏药,敷贴疮部(《陕西草药》)。

治秃疮、顽癣:鲜红茂草捣成泥状,敷贴患部(《陕西草药》)。

治牛口疮:红茂草50g,车前草100g,煎水喂服(《商洛山区兽用中草药》)。

治兔疥癣:红茂草、苦参各等份,水煎取汁,洗擦患处(陕西商州市畜牧局)。

治羊口疮:红茂草水煎取汁,涂抹患处,每天1~2次,5天痊愈(赵强、王廷璞等)。

治动物瘘管:红茂草水煎取汁,涂抹患处(赵强、王廷璞等)。

2.1.4 滇秃疮花

(1)形态特征

滇秃疮花,草本,高20~20cm,植物体含淡黄色汁液。茎2~5条,高达25cm,疏生短柔毛,上部分枝。基生叶多数,长达18cm。茎多数,上部分枝,被短柔毛。基生叶狭倒被针形,长6~15cm,宽2~4cm,羽状深裂,裂片4~6对,疏离,裂片间通常圆形,具羽状深裂、浅裂或呈波状,其先端均为圆形、钝或凸尖;具叶柄,长2~5cm。茎生叶长1~3cm,无柄,半抱茎。花3~5朵于茎或分枝顶端组成聚伞状花序;花梗长2~3cm;花芽卵形,长0.7~1.3cm;萼片宽卵形,长约1cm,无毛,先端渐尖成距,至末端略扩大,连距全长达1.5mm;花瓣近圆形,长约1cm,黄色;雄蕊多数,花丝丝状,长约3mm,花药长圆形,开裂后弧曲;子房狭圆柱形,长约6mm,无毛,密具疣状突起,花柱极短,柱头2裂,直立。蒴果线形,长6.5~7.5cm,宽约0.2cm,无毛,2瓣自先端开裂至近基部。种子多数,卵珠形,长约0.5mm,具网纹。花果期3~9月。

(2)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1700~2800m的草坡,产于滇西北(丽江、鹤庆),四川西部亦产。

(3)医疗用途

根或全草供药用,治风火牙痛、咽喉痛、扁桃体炎等症。

2.1.5 伊犁秃疮花

(1)形态特征

伊犁秃疮花,草本,株高20~50cm,基生叶多数,轮廓狭倒披针形,长10~15cm,大头羽状深裂,裂片三角形,具不规则的粗齿,茎直立有多个分支,茎生叶圆形抱茎,叶缘有粗齿,枝顶端着花几乎平齐。花黄色,瓣倒卵形。径4~6cm,蒴果线状圆柱形,长20~30cm。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椭圆形,茎生叶卵圆形至宽卵圆形。花大,单生于茎顶。种子多数,肾形,深褐色。花期4月中旬开始,花期5~6月,果期6~8月。本种果细长,无毛,子房无毛,裂柱头横向伸展,与子房成丁字形,和本属其他种容易区别。

(2)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720~900m,分布于新疆地区,北疆多有分布(富蕴、温泉、霍城、尼勒克、新源、乌鲁木齐、阜康等地),乌市周边山坡地多见。

2.1.6 河南秃疮花

(1)形态特征

河南秃疮花,草本,高30~80cm。根狭倒圆锥形,长10~38cm,顶端粗约1.2cm。根茎短,基部密被残枯的叶基。茎8~40条,圆柱形,粗0.2~0.4cm,有分枝,疏被白色短柔毛。基生叶较长,叶片大头羽状分裂,裂片疏离,叶柄近基部逐渐扩大成鞘;下部茎生叶倒披针形或狭倒卵形、叶片长8~17cm。宽4~8.5cm,大头羽状分裂,裂片4~6对,对生或互生,上部裂片羽状分裂,下部裂片具不规则粗齿,裂片顶端都具有腺体状尖头,叶片上面灰绿色,具灰白斑,幼时有白色短毛,以后无毛,下面具白粉,疏被白色或短柔毛,主脉阔,侧脉二叉状;叶柄长2~12cm,有翅和鞘;上部茎生叶较小,倒卵圆形或三角状卵形,有柄或无柄,大头羽状深裂或羽状深裂,向上逐渐变小,基部稍抱茎。1~3朵花生于茎顶或分枝上部成聚伞花序;花柄长2~3.5cm,疏被短柔毛。果期无毛,长达8.5cm。萼片2个,绿色,瓢形(长约1.5cm),边缘膜质,先端延长成距,外面被短柔毛;花瓣4个,黄色,卵圆形或倒卵形,长1.5~2.4cm,宽1.5~2.2cm;雄蕊多数,花丝丝状,长0.5~0.7cm,化药矩圆形,长约1.2mm。最后外卷,花粉三沟型;子房圆柱状,长0.5~0.9cm,密被疣状突起(短毛),花柱较短,柱头头状2裂,长约1mm。蒴果线形,长7~15cm,粗3~4mm,疏被疣状突起、粗糙。种子卵球形,黑色,长约0.9~1mm,具网脉。花期3~5月,果期5~7月,染色体2n=12。

本种与红茂草(秃疮花)相似,但区别在于茎8~40条,高达80cm,下部茎生叶较长达29cm,花瓣长1.2~2.4cm,蒴果线形,长7~15cm,种子0.9~1cm。与伊犁秃疮花的区别在于本种茎较高,花萼外被短柔毛,子房密被疣状突起(短毛),种子卵球形。

(2)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200~300m,分布于河南洛阳郊区孙旗屯乡以南、洛河以北的广大丘陵干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