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文化工作
雒树刚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内容提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对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境界。当前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工程、四大体系”:“一个工程”,即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四大体系”,即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对外文化交流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工作做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论述。2014年10月,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16年11月,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是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思想,并在2016年庆祝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中将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道并列为“四个自信”,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对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新境界。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当前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当前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工程、四大体系”:“一个工程”,即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四大体系”,即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对外文化交流体系。
一、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文艺创作现在的问题,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速式消费,存在着粗制滥造,存在着低俗、媚俗、庸俗等问题。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就是要把最好的文化产品提供给人民,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化领域同样非常紧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目前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已有三四亿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了。为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提高,供给的质量也要提高。从文化领域来说,就是要求我们的文化产品只有数量不行、粗制滥造更不行,而是要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化领域就是要创造精品、创造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说,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优秀作品都是既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就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抓创作、出精品,从文化部来讲,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抓内容、抓导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入所有文化产品当中。这种贯穿不是生硬的贯穿,不是喊口号,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到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文艺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者,贯道之器也”, “道”就是核心价值观。要让群众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接受道德的熏陶、心灵的洗涤。文艺作品不能光“养眼”,还要“养心”,要把“养眼”和“养心”统一起来。
第二,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总书记说,人民需要文艺,文艺更需要人民。离开了人民、离开了生活,文艺就是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要创作出精品,必须要深入生活。近年来,文艺界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掀起到人民中去的热潮。2016年,仅文化部主管的国家艺术院团就有3600多人次深入基层,全国有9万多人次深入基层,这是近几年少见的、大规模的主题实践活动。
第三,要围绕重大主题抓规划、抓重大主题创作。2017年是建军90周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这些都是重大主题,要提早规划、提前部署。围绕重大主题抓规划、抓创作,这是我们的经验。近几年,围绕重大主题,推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专题文艺晚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等精品演出。
第四,要为创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文艺评论和评奖是营造良好环境的重要途径。鲁迅先生曾讲,文艺评论就像剜烂苹果,把坏的部分剜掉、好的部分留下来。评论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作品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帮助提高创作质量。近几年,文艺评论有些走样,出现了“人情评论”“红包评论”等不良风气,需要严加整顿。评奖就是要真正评优评精,而不是搞利益输送,不是搞暗箱操作。
抓精品创作是一件难事,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日积月累。只要持之以恒、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定能够出精品。总书记说,我们现在不缺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能不能出精品,考验着我们有没有创作精品的态度和能力。文化工作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为创作优秀作品营造良好环境。
二、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初步框架已经形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广播电视由原来的“村村通”已经大面积推广到“户户通”,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号工程”。目前,2/3的村有文化中心,所有社区都有文化活动室,所有乡镇都有综合文化站,所有县级单位都有图书馆、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也已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框架已经有了,关键问题是不完善。
2016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以法律形式来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3月1日,该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主要精神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明确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这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原则。第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主体,规定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职责,包括组织协调、提供保障、规范管理等方面。同时,规定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第三,公共文化服务要保障基本、促进均等。强调要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目标,重在保基本、兜底线、促均等。明确了政府保障什么、保障多少、怎么保障。第四,坚持统筹协调、共建共享。统筹协调就是以文化部门来牵头、协调多个相关部门。在中央层面,由26个单位建立协调机制来统筹资源。共建共享从各地特别是基层来说,要把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统筹起来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基层、农村要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把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对于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我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促进标准化、均等化。标准化、均等化就是要兜底线。中央下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在服务内容、设施设备、人员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都设立了标准。比如,规定乡镇文化站建设面积不能低于300平方米,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不能低于800平方米。这个标准是最低标准,不是最高标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提高标准,但是不能低于这个标准。要重点解决三个不平衡问题:一是区域不平衡,即东部和中西部不平衡问题。二是城乡之间不平衡,目前还是城市多、农村少。要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下沉到基层,下沉到老百姓真正享受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上,而不是更多投入到标志性建筑上。三是群体不平衡。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农民工群体等,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也要得到保障。
第二,文化扶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讲,扶贫既有物质的扶贫也有精神的扶贫,既要口袋鼓囊囊、又要精神亮堂堂;不能物质上充足了,精神上衰退了。“小康”既要强调在物质生活上“更殷实”,又要强调在精神生活上“更丰富”。精神扶贫不仅是文化扶贫,但文化扶贫是不可或缺的层面。文化对物质生活改善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有独到的作用。一些贫困地方物质资源可能缺乏,但是文化资源不缺乏。很多地方能够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靠的就是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挖掘文化资源、走致富之路就是一条既绿色又能弘扬文化的发展之路。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在财政部支持下,开展了“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每个贫困村按照“七个一”的标准建设,即一个文化活动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简易戏台、一个宣传栏、一套文化器材、一套广播器材、一套体育设施器材,目的就是要把整个农村文化建设扶持起来。
第三,抓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建设。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个比较大的矛盾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数量不少但群众不一定愿意要,群众想要的又是我们没有或没提供的。还有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建得很好,但是运营得不好,冷冷清清没有吸引力。因此,我们要转变思路,把过去给群众“送文化”变成政府“送文化”和群众“要文化”相结合,开展菜单式服务。要建立一个“文化大厨房”,让群众能到这里点菜。有人说,只有让群众点菜,才能让群众点赞。同时,要实行两项体制改革:一是图书馆、文化馆实行总分馆制;二是在公共文化机构建立理事会制度。为解决文化站运营活力不足问题,我们将建立评价考核机制,目前已经开展了随机检查工作,主要是督促文化站提高服务效能,实现精准供给,满足群众需求。
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的精神命脉。2017年初,中央专门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三方面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核心思想理念是指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遵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牢牢抓住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这些内容不跑偏,才能保证导向正确。
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党全社会的职责。从文化部角度,当前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全国共有不可移动文物约77万处,可移动文物超过1亿件。我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遗产项目已有50个,世界排名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说,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核心有两条:一是要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文物;二是要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心中。保护好文物,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防火、防盗、防破坏。我们的文物很多是土木建筑,一场大火就全毁掉,因此防火灾特别重要。目前,文物盗窃发案率仍呈上升趋势,还没有遏制住,防盗窃任务仍然很重。更大规模的破坏是建设中的破坏,一些项目施工方为了赶工期、为了经济效益,发现了文物不上报,大的化小、小的化了,致使大量文物遭到破坏。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全国共有87万项非遗项目,从国家级到县级都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的载体。非遗保护靠人的传承,没有人就没有传承。怎么把活态的传统文化保存下来,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现在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近2000人,大部分年龄都在70岁以上,所以要做好抢救式的传承。另外,非遗传承一定要和人民生活结合起来,否则就缺乏了生机和活力,缺乏了活态传承的基础。非遗只有在群众中才有根,才能够生根发芽,脱离了群众,为了保护而保护,那只能慢慢消失。所以非遗保护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非遗项目中,戏曲占很大一部分。在戏曲保护方面,2015年中央下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目前全国一共有286个剧种,真正能够唱全本戏的只有140个剧种,也就是一半左右,能到剧场演出全本戏的有80个剧种,还有相当多的剧种没有进入剧场演出。总之戏曲保护的任务很艰巨。中央文件提出,要把戏曲推广到学校去,首先要培养年轻人看戏,要保证大中小学生每年看一场戏。要推进戏曲进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每个村每年至少要看上一场戏。在传统工艺保护方面,1997年国务院制定了《传统工艺保护条例》,2017年文化部、工信部制定了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已于3月发布。
第三,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保护文化遗产目的是以文化人,要千方百计发挥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我们实施美术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免费开放,就是要让群众零门槛进入公共文化设施,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历史的启迪、文化的熏陶。所以各地办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这些场馆不是为文物服务,不是为藏品服务,而是为人民服务。当然,只有保护好才能够服务好,这个关系要处理好。要防止两个方面的片面性,一个是不当,另一个是不够。不当,是指对文物、藏品使用不当、过度开发利用,以赚钱为目的,造成不当的破坏。不够,是指把文物、藏品当宝贝藏起来,或者就放在那儿不用、不展,它倒是没坏,但是也没用。习近平总书记讲,要让群众和文物对话、和历史对话,在这种对话中思想受到启迪。另外,我们要大力开发文创产品。为什么要做这个?主要目的是通过它的使用价值展现其文化价值。
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专门提出要建设文化产业体系,而且提出一个目标,就是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6年该比重是4.07%,现在文化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发展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经过5年达到5 %,应该说是可能的。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地的一个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要注意从“四个结合”来着力推进。
一是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文化定位是8个字:精神家园、创新源泉。文化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同时又是我们民族、国家的创新源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创新战略包含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四个领域。所以我们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文化企业是就业的蓄水池,吸纳了很多创业人员。各地的创客空间,很多都是文化创意企业。
二是与“互联网+”结合。互联网改变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形态,文化也不例外。现在文化产业中不少行业都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在增长,大大高于其他领域,很重要的就是互联网的带动。如游戏产业2016年实现产值163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2.8%,其中76%都是民族品牌。现在中国的游戏软件覆盖了东南亚和东北亚,2016年出口贸易额达到69亿美元。网络图书销售2016年增长30%。与之相比,实体书店的增长不到1%,今后我们要继续保护实体书店,推进其转型升级。网络音乐增长远远超过实体音乐。现在网络直播良莠不齐,仍有很多低俗甚至色情的内容存在,要加大管理力度。
三是与促进文化消费结合。有人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消费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生活日用品的消费,是在温饱阶段的基本消费;第二阶段是以彩电、冰箱为代表的消费;第三阶段是以汽车、住房为代表的消费。现在到了旅游教育娱乐文化消费品引领的第四次消费浪潮。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这是一个人民群众消费不断升级的过程。当前,文化消费成为消费领域显著的增长点。所以我们要引领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文化部、财政部2016年专门发了文件,要在全国开展促进文化消费试点,每个省选两至三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政府拿出引导资金,通过补贴来带动文化消费。
四是与规范管理文化市场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文化市场的规范发展,文化市场总的来说是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繁荣离不开管理,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繁荣,要保证我们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五、构建对外文化交流体系
对外工作的三大领域或者三大支柱是政治互信、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化是三足鼎立中的一足,也是对外工作的一个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文化工作,他说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核心、最高层次的还是文化软实力。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给对外文化交流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我们要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
对外文化交流包括三个层次,即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和文化贸易层面。
第一,政府层面。目前,我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政府主要是搭建平台。我们现在搭建的一个最大平台就是“欢乐春节”。今年的“欢乐春节”在140个国家、500个城市开展了2000多项活动,直接观众达2.8亿人次。“欢乐春节”已成为世界标志性的文化活动。
第二,社会层面。主要靠社会各个文化机构、文化人士,要创造品牌。近年来,每年从文化系统走出去的有9万多人次到世界各地进行文化交流。我们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既有国家层面组织的活动,也有地方各自展开的文化交流活动,效果都很好,并形成了一些很好的品牌。
第三,推动文化贸易走出去。卖出去的文化产品生命力更持久,也是受众心甘情愿想要的。近年来,这类产品增长得很快,但是基数很低,所以我们要继续扩大文化贸易份额,争取把更多的文化产品卖出去。政府在对外文化贸易中的作用是搭平台。一是要搭建展会平台。深圳文博会是目前最大的展会平台,近几年每次博览会都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参加展会及相关活动,全国各地都有文化机构参加,成交额达2000多亿元。二是搭建信息平台。要沟通境内外、国内外的文化市场信息,及时发布,为对外文化贸易提供服务。三是要政府扶持。文化部和商务部列了两份名单:一份是“走出去”企业名单,另一份是“走出去”产品名单。对列入这两份名单的企业或产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总之,我们要通过这三个层次把对外文化交流开展得更深入、更广泛、更活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