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微博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和诠释框架
微博空间研究,是微博研究和空间研究的交集。当前,微博热潮方兴未艾,相关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而空间研究则是源远流长,堪称经典的论述以及相关学说更是蔚为大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微博空间研究并不缺乏理论底蕴和思想基础。尽管如此,本书的理论建构工作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情形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微博相关研究所指向的话题与当下社会生活现实密切相关,虽然不乏新鲜感和现实感,但由于“生命史”短暂,微博及其所引发的微博现象尚处于未定型的动态发展阶段,这就使得研究成果或多或少会具有一种“或然性”色彩。因此,如何从多学科视角对看似丰富的研究成果进行有效整合,从中提炼具有较高水准、具有“恒久性”价值的观点或思想,将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与微博相关研究成果构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经历了千百年锤炼打造之后,“空间”学说思想宝库中所“陈列”的思想或观点,则无一不是浓缩了的精华。更为重要的是,因立场不同、视角各异,思想或观点之间的交锋便在所难免。因此,如何从丰富却充满争议的思想宝藏中辨析并汲取相关的学术营养,同样也是本书理论建构不得不面对的重要挑战。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理论准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考虑到微博研究和空间研究两方面成果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形态特征,本章将通过两种不同的分析策略来完成对相关成果的整理工作。首先,对应于微博相关研究成果的现实性特征,本章将从现时态的角度对微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整理,从中挖掘并提炼与本书研究密切相关的思想或观点;对应于“空间”学说所显示出来的历史性特征,本章也将相应地从历时态的视角对空间学说的思想谱系进行回顾和整理,总结其阶段性特征及发展演变的机理和逻辑。最后,在融汇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微博空间”的理论建构及诠释框架等问题展开论证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