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唐代的动词重叠
第一节 唐诗中的动词重叠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公元7—10世纪世界上最先进、文明的唐代,呈现出一派空前繁荣的景象。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内容的丰富,风格的多样,派别的分立,思潮的演变,呈现着万花缭乱的景象。形式方面,无论古体律绝,无论五言七言,古代诗歌的各种体制到唐代都趋于定型和成熟。但不论形式如何,诗歌终究讲求韵律,因此唐诗中的动词重叠仍保持了汉魏以来的VV式,表示的语法意义仍是时量长动量大。如:
(1)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李白《京乡送韦八之西京》)
(2)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李白《古风》)
(3)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李世民《喜雪》)
(4)望望情何极,浪浪泪空泫。(李世民《望送魏徵葬》)
(5)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李世民《饯中书侍郎来济》)
(6)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武则天《赠胡天师》)
(7)缓辔逾双剑,行行蹑石棱。(李衍《题剑门》)
(8)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王翰《相和歌辞·子夜春歌》)
(9)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王建《相和歌辞·乌夜啼》)
(10)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储光羲《相和歌辞·采莲曲》)
(11)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边已。(李白《相和歌辞·凤吹笙曲》)
(12)西施自舞王自管,雪纻翻翻鹤翎散,促节牵繁舞腰懒。(元稹《舞曲歌辞·冬白纻歌》)
(13)飞香走红满天春,花龙盘盘上紫云。(李贺《相和歌辞·上云乐》)
但除了动词连用外,出现了重叠“看”“转”做状语和不作主要谓语的变了作用的重叠,且数量庞大,在《全唐诗》中我们共统计到“看看”40例。如:
(14)看看白苹花欲吐,雪舟相仿胜闲行。(杜牧《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15)边风割面天欲明,金沙岭西看看没。(王建《关山月》)
(16)妾意何聊赖,看看剧断弦。(赵嘏《暗牖悬蛛网》)
(17)比至狂夫还,看看几花发。(崔国辅《古意二首》)
(18)莫遣佳期过,看看蝴蝶飞。(李端《送窦兵曹》)
(19)看看瓜时欲到,故侯也好归。(刘禹锡《酬杨侍郎凭见寄》)
“转转”最早见于东汉,仅1例。
(20)后世争为奢侈,转转益盛,臣下亦相放效,衣服履绔刀剑,乱于主上,主上时临朝入庙,众人不能别异,甚非其宜。(《汉书·贡禹传》)
在唐诗中有8例,如:
(21)穷居积远念,转转迷所归。(张籍《夜怀》)
(22)独上七盘去,峯峦转转稠。(张籍《使至蓝溪驿寄太常王丞》)
(23)转转无成到白头,人间举眼尽堪愁。(张籍《胡山人归王屋,因有赠》)
(24)舞衣转转求新样,不问流(一作乱)离桑柘残。(郑谷《锦二首》)
(25)转转倍加业汨汨,直待斩首作两段。(寒山《汝为埋头痴兀兀》)
从表意上看,以上例句中的“看看”“转转”已不是表示反复地“看”“转”的意思,不是指量大时长,而是指动作短暂、动量少而轻,表示“一转眼”“眼看”“渐渐”“即将”的意思。此时“看看”“转转”从语义上来看,似乎表时短量小,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此时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逐渐转变的原因。但我们认为,它们不是动词重叠,在语法功能上不作谓语,而是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渐渐”“即将”等副词,主要作状语。
事实上,“看看”“转转”是古代带有口语色彩的一个时间副词。以“看看”来说,是由于“看”由动词虚化为时间副词“看”逐渐变化而来的。时间副词“看看”“转转”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但是,在明清的作品中仍保留这种现象,如:
(26)说着,看看到了三月初间。(《儿女英雄传》)
(27)众人又搜了一回,火把看看照上殿来。(《水浒》)
(28)转转寻思,恨不得咬他一口。(《喻世明言》)
(29)运转如风转时,转转火意照干,是曰出水干也。(《天工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