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交流史:考察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徐福东渡——传授中华农耕文明成果

秦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历史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与此同时,秦朝开始大规模地经营四方。秦始皇先后4次巡海,视察港口,同时也为观海求仙。在强大的秦文化意欲向外辐射的历史环境下,一些沿海百姓又为逃脱苛政,利用各种机会逃入海岛。其中,具有悠久航海传统的、能制造大型楼船的河北、山东的沿海居民成了渡海的先锋。“徐福东渡”的历史事件就在此情势下发生了。

中国史籍中最早记载徐福东渡之史事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其中有三处重要的记载:

〇《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28年(前219年)记载:


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童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史记》,中华书局,2000年,第177页。


〇《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37年(前210年)记载:


徐巿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者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乃令入海者赍及捕鱼具,……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同上书,第187页。


〇《史记》卷118《淮南衡山王列传》记载:


(秦始皇)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史记》,中华书局,2000年,第2348页。


史料记载了徐福三次出海求仙的过程。

徐福的第一次出海是在公元前219年。徐福上书求仙,得到了秦始皇的同意。在秦始皇的支持下,徐福与数千名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当时的秦朝人已知海上有一些美丽的岛屿,并开始了与这些岛屿的来往,称之为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只是因为那些岛上的文明发生得晚,岛屿本身还没有确切的称呼和成熟的社会集团,所以秦朝人对它们的认识是不准确的,甚至把他们设定为想象中的仙居之地。从结果上来看,徐福第一次东渡没有成功。

徐福的第二次出海是在公元前210年。当秦始皇又一次东巡来到齐地时,徐福无法解释寻仙药未果的过错,便谎称求仙不得是因为大鲛鱼挡住了去路。为求仙药心急如焚的秦始皇又一次相信了徐福的谎言,竟然下令一些善射者带着捕杀大鱼的工具、武器随徐福出海。一行至之罘这个地方,见到一条大鱼,杀死之后,草草收兵,回到陆地。

徐福的第三次出海是在公元前209年。这一年秦始皇又来东巡,徐福这次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再次以谎言蒙骗皇帝,同时,他做好了出海不归的准备。这一次,他不仅要求带童男童女《史记》中讲的“令名男子”指家庭、声名俱好的良家子弟;“若振女”指像宫内婢女一般美丽而且懂事通情的小姑娘。去,还考虑到到海岛定居后的生产生活所需,要求带五谷的种子和有各种生产技能的百工同往。这时的秦始皇已是暮年,对延年益寿药的渴望已至极限。于是,徐福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一切,率领一支由童男女、百工组成的五六千人的巨大船队,携带着远古至秦时代的中华文明成果,东渡成功,在一片水草丰美的地方住下来,成为当地的统治者而一去未返。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说明徐福到达的目的地,更没有指出徐福到达的是日本,这是因为,至司马迁时,日本列岛尚未被中国人认识,其列岛还没有确切的地名,更没有“日本”之称。

据研究表明,第三次出海的徐福一行从现河北省盐山县千童镇境内的无棣沟入海,辗转漂泊,沿庙岛群岛,达朝鲜半岛西岸,曾在济州岛停泊。现在的济州岛上仍留有纪念徐福的遗迹多处。如:朝天石朝天石:传说徐福船队抵达济州岛后,在此观看东方日出。因徐福在石碑上刻下:“朝天石”三字而得名。高丽时代在该处曾修“朝天馆”。后来,该石碑埋入地下,但地名“朝天邑”沿用至今。一说徐福一度以为济州岛便是日本列岛,调查清楚后,方继续东渡。、西归浦西归浦:据传,徐福庞大的船队到达济州岛后,一部分童男童女思念家乡,一度产生归回大陆的想法,为纪念此事,此地便叫做“西归浦”。、正房瀑布正房瀑布:在正房瀑布的海滨石崖上,曾刻有“徐巿过此”的大字,此字至1910年时还清晰可寻,现有照片可供查阅。。传说徐福到达济州岛后便登上了汉拿山寻找不老不死药草,从此汉拿山被称为“瀛洲山”。他们在汉拿山找到了一种叫做“岩高兰”的草,徐福便认为是不老不死草,从此,人们称之为“灵芝”或者“芝草”。至今,济州岛上的居民还定时举办徐福祭,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图7 韩国济州岛上的徐福祭转载自张吉忠:《大河文明的延伸》,沧州新颖印务有限公司,2004年,彩页部分。

徐福一行最后在日本九州的佐贺有明海湾登陆。佐贺地区是日本九州岛上最大的平原,《史记》中说“平原广泽”是正确的。徐福在佐贺一带种植水稻,传播稻作技术;养蚕织布,传播染织技术;采药行医,传播医药文明;炼铁锻器,传授冶炼技术。至今,当地的日本人还把徐福供奉为司药、司织、司农之神。在当地,留有关于徐福的多处遗迹:如徐福在佐贺地区的登陆地、徐福的住所、徐福用过的水井、供奉徐福塑像的金立神社、阿辰观音像传说徐福和金立村长源藏的女儿阿辰恋爱了。但因徐福身负使命必须离开金立,徐福告诉阿辰说“5年后我会回来”,但翻译错翻成“50年后我会回来”。这让阿辰想到自己和徐福要分别那么久,不能相见而感到悲观,病倒在床,终于离开人世。村民们为可怜的阿辰造了一座阿辰像加以祭祀,这就是佐贺市阿辰观音像的由来。这一祭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很多相恋中的男女来此参拜。等等。还有以徐福为缘由的“金立药用植物园”、“徐福长寿宫”等公共设施。1986年此地还发现了被断定为徐福集团所建的王国遗址的吉野里遗址。

图8 佐贺的“孚老孚希”仙药转载自张吉忠:《大河文明的延伸》,沧州新颖印务有限公司,2004年,彩页部分。

徐福在佐贺登陆,史称徐福“止王不来”。但他并没有停下寻找仙药的脚步。现在佐贺地区,有一种被称为不老药的植物“孚老孚希”(来自汉语fu lao fu si的发音),这恐怕即是因徐福而被命名的。在徐福的心里,恐怕一直存有寻到仙药,完成使命,返回故里的远大志向。

后来,徐福集团,或可想像为徐福集团的一部分,乘船从佐贺向东北移动,在现在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一带登陆并留下了明显的足迹。目前,新宫市留有多处与徐福相关的史迹,如新宫海滨的徐福上陆地、上陆纪念碑、七义士塚(徐福七位重臣之墓)、徐福故居、阿须贺神社等。相传徐福当年来此地的蓬莱山寻找过仙药。现今,当地仍流传着一种不老药——“天台乌药”。日本考古工作者曾对徐福故居遗址进行过考古发掘,竟发现了弥生时代的居住遗址和弥生时代的各种陶器、石器、铁器。

图9 日本和歌山新宫市的徐福公园转载自张吉忠:《大河文明的延伸》,沧州新颖印务有限公司,2004年,彩页部分。

图10 徐福公园内的徐福塑像同上。

尔后,徐福一行继续向东北方向移动,寻找不老不死的仙药。据传说,徐福一行看到一座巍然屹立、山体丰美的高山,就以为是到了蓬莱山,于是驻足其山脚下,开始登山寻药。如今,仍流传着徐福选定的仙药“苔桃”的传说,其山也被命名为“不死山”,发音为“Fu zi san”,即富士山。徐福一行为当地人传农耕、授医药、教冶铁,与当地人融合,繁衍生息。以至于今天,当地以“秦”为姓的日本人居多。“秦”一姓在日语里读作“ha ta”,“ha ta”是纺织的意思。看来,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日本人眼里,会纺织是秦朝东渡者的最大特点。随着徐福集团的繁衍分化,分支、分族的演化,“ha ta”这一发音被写成多种汉字,如羽田、羽太、八田、幡多、波多等。在今天的富士吉田市有多处有关徐福的遗迹,如徐福祈雨祠(祠前立有徐福的汉白玉雕像)、徐福墓、供奉有徐福像的浅间神社(浅间神社是镇护富士山神的神社)等。日本文献《富士古文书》记载:“徐福一行,奉秦始皇之命,到富士山采不老长寿之药,因此居也。”

图11 富士山地区的仙药“苔桃”转载自张吉忠:《大河文明的延伸》,沧州新颖印务有限公司,2004年,彩页部分。

徐福东渡集团在日本的足迹除以上较集中的三处外,还有零散活动的遗迹56处,如童男山古坟、八丈岛、青福岛等。据720年成书的《日本书纪》,应神天皇约270年至310年在位。14年(约284)秦人来归。9世纪的日本文献《新撰姓氏录》中记有,因秦人流徙各处,天皇使人按索鸠集得92部18670人。雄略天皇,5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位。参见该书第二十四卷秦忌寸条。

直至公元前3世纪,日本列岛处于绳纹文化时代。绳纹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其基本特征是渔猎、采集经济,使用土器和磨制石器,居住建筑简单,有植物质衣料、圆木舟和家犬,流行拔齿的风俗,社会属于母系氏族共同体的阶段。但在公元前3世纪时,日本社会发生了突变而进入了弥生文化时代。弥生文化时代属于金石并用时代,它首先在日本的九州北部兴起,是在大陆文化的强烈影响下诞生的,共延续了约500年。它一开始就具备了水稻耕作日本多有冲积平原,土壤较肥沃,降水充沛,适宜水稻的栽种。、金属器、大陆系磨制石器、纺织技术等崭新的文化要素。

这一新文化的主要的、直接的传播途径是朝鲜半岛,特别是一水之隔的南朝鲜地区。如在弥生时代初期流行的支石墓和南朝鲜的支石墓是同一系统;弥生时代前半期的青铜利器也在南朝鲜广泛出土;弥生时代初、中期的石庖丁也可以在朝鲜南部找到原型等等。这些考古发掘的研究成果可以证明:在隋唐以前,朝鲜半岛在把中华文明传播至日本的过程中曾起过重要的桥梁作用。其实,徐福东渡日本途中在济洲岛上岸停留之事也可说明这一史实。但能像徐福那样,在得到朝廷的批准和支持下,造大船,携带年轻男女之劳动力、生产物资、武装力量从海路直接成功东渡之举毕竟是过于幸运的。而大量的、民间的大陆移民东渡日本之举是通过朝鲜半岛陆路,然后再横渡朝鲜海峡来完成的。

秦汉以前,朝鲜半岛虽与中国大陆相接,但一直没有归属中国的统辖。因其交通方便,从中原去半岛是很容易的。每当中原地区有自然灾害或政治动乱时,总有许多人从中原逃至半岛。杨正光的研究指出:《后汉书》就记载了不少大陆中国人避秦乱到达朝鲜半岛的史实。如《后汉书·东夷列传第75》记载:“秦并六国,……陈涉起兵,天下崩溃,燕人卫满避地朝鲜,因王其国。”《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第1898页。日本学者井上秀雄在《古代朝鲜史》中也说:“公元前三世纪时,中国燕被灭,从燕逃出的以卫满为中心的大陆移民在朝鲜半岛建立国家,称为卫满朝鲜。”井上秀雄:《古代朝鲜史》,日本NHK出版社,1988年4月—6月。朝鲜史上也一再记有秦时燕、赵、齐之避乱者,纷纷入朝鲜半岛定居,其人数当以万计。再如《后汉书》记载:“辰韩,耆老自言秦之亡人,避苦役,使韩国……故或名之曰秦韩。”《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第1905页。这就是说,逃避秦朝暴政的人前往朝鲜半岛,是不争的史实。朝鲜半岛不仅和日本距离近,而且来往也较密。如《后汉书》记载:“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南与倭接……弁辰在辰韩之南……其南亦与倭接。”同上书,第1904页。由此可见,当时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日本很接近,当时从中国大陆逃往朝鲜的人,很容易由朝鲜半岛到达日本,成为日本弥生文化的开拓者。参见杨正光:《徐福东渡的伟大历史意义》,载《中日关系史研究》1994年3月号,第29页。

徐福的东渡是以秦时期大量的大陆移民的东渡为历史背景的,徐福集团和广大东渡移民一起为推动日本列岛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继徐福之后,大陆移民仍源源不断到达日本列岛,特别是在公元5世纪前后,经由朝鲜半岛的大陆移民大量登陆日本,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文化。日本朝廷把他们编制进各种技术部门日语把这些部门称之为“部”。,为日本朝廷服务。如弓月君一族是养蚕纺织的指导者;王仁一族掌管过儒学的讲授和国家的文秘工作。

大陆居民大量移居日本之事,在其后的史料中也清晰可寻。816年,日本朝廷的户籍登录表《新撰姓氏录》上收集了京都附近居民的姓氏1182种,其中的326种,相当于四分之一的姓氏属“蕃别”,即外国人姓氏,这些外国人主要是中国人、朝鲜人。据记载:秦始皇的后裔融通王曾于284年率127县人民渡日。日本的仁德天皇把他们分置诸郡,其后虽分嫡系或庶系,但均冠以“秦(はた)”姓。后来东渡日本的大陆移民很多。也许是为了得到当地政府的更多的优惠,许多移民集团都自称是“某某皇帝”的后裔,比如,除了说是秦始皇后裔的之外,还有说是汉武帝后裔的等等。608年,当中国官方的使者裴世清回访日本,在佐贺登陆往东行时,路过了一个叫秦王国的地区。裴世清发现那里的人们与华夏人一样。这则史料来自《隋书》,说明中国大陆移民的东渡过程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历史过程,而徐福则是大陆移民的伟大先驱。

实地考察河北千童镇

图12 河北省盐山千童镇千童祠照片为编者自拍。

徐福三次出海寻仙药,前两次均遭失败折回,唯有第三次成功登陆日本。而其第三次出海的起航地即是河北省盐山县千童镇。

千童镇为古千童镇旧址,自古以来就是周围数百里内较大的水陆商埠。战国时期曾为齐地饶安邑,以“其地丰饶,可以安人”(《元和郡县图志·河北道三》)而得名。

公元前209年农历3月28日,受秦始皇之命,徐福率5000余人的庞大船队起航东渡。据推测,此团队的人员构成为:童男女约3000人,百工约1000人,船夫、射手约1000人。所谓童男童女指未婚的约15岁到20岁的青年男女。

童男童女贞洁善良,本是准备献给海神的祭品,但最终的结果是成为了徐福在日本开拓王土的有生力量。百工队伍由精通农耕稻作、铜铁冶炼、木工建筑、医药、蚕桑纺织等技术人员构成。船夫射手也都是千童镇周围地区的英雄好汉。据考证,5000余名东渡人员在千童镇集结、训练了三个多月后,登上了搭载有五谷良种、金银财宝的龙船。这一艘艘龙船宛如一艘艘中华文明之舟。这是一次伟大的中华文明远播壮举,是秦始皇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又一个重大的历史贡献。

但对于千童镇地区的人民来说,背井离乡,登上龙船,奔赴浩瀚的大海,参加求仙探险之旅是非常不情愿的。但秦始皇暴政逼人,又不敢违抗,只得听天由命。这无疑使数以千计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东渡船队离开千童镇以后,生离死别的悲伤哀号遍布城乡,男人无心耕田,女人无力纺织。东汉班固《汉书·蒯伍江息夫传》中记载:“徐福得平原大泽,止王不来。于是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秦灭汉立,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为安抚民心,将饶安改置千童镇“千童镇”的名称曾存在375年,后改名。,以表示对千童东渡的纪念。

千童东渡不归,当地群众为解思亲之情,每逢千童被迫出海的农历3月28日,千童城周边群众便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聚千童城东门,面对东方大海,登高远望,呼唤子女的名字,召唤亡灵的归来。后逐渐形成一种民间文艺祭祀活动——“信子节”。信子节自汉代起每60年(于甲子年)举办一次,取人生60年轮回之意。这一年的农历3月28日,让童男童女登上用木棒、铁棍捆绑成的高16米的微型舞台上,召唤游子魂归故里,转世投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信子节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在突出怀念远去亲人主题的同时,增加了表演性。1993年的信子节上,为突出中日交流的内容,四架信子彩车表现了一个系列的主题:饶安招募、东渡激浪、扶桑授艺、望海盼归。1951年的信子节是为了欢庆解放临时举办的,1993年的信子节是为了恢复传统节日举办的。1993年起,信子节被定为每五年举办一次,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3年,为纪念徐福千童壮举,人们恢复了千童镇的地名。恢复前的名称是“旧县镇”。

现在的千童镇有1997年建成的千童园。千童园建在秦千童城的古遗址上。在宽阔的前广场上,矗立着5米高的千童碑,碑上有赵朴初先生手书的“秦千童城”四个大字。碑后雕刻有纪念徐福千童东渡事迹的碑文。

千童碑后侧,建有高25米的望亲台。望亲台的外观又细又高,仿自当地“信子节”上使用的花车造型。在“望亲台”的顶端有一组石雕,为一对翘首盼望儿女采药归来的老年夫妇。望亲台的基座上有四组汉白玉雕刻。其中,一组为赵朴初先生1992年的亲笔题诗:“徐福乘槎竟不回,三千子弟老蓬莱,至今两岸留佳话,花萼城村次第开。”另一组为日本徐福会理事,自称千童后裔的羽田荣武的《访千童城》短诗:“无棣河畔映红日,遗胤伫立怀旧事,千童男女鸣鼓笛,中日友好传千岁。”第三、第四组为浮雕,分别表现了千童镇人民为怀念东渡亲人而举行“信子节”,和日本佐贺地区的千童后代们为消除乡愁而举行的“氏子节”的场景。在广场的北侧竖立有信子节的彩车骨架——信子。

图13 千童园里的望亲台塑像照片为编者自拍。

望亲台后面便是千童祠,千童祠红墙黄瓦,为典型的明清风格古建筑。山门朝东,意蕴对东渡未还的千童的祭奠。走进山门,可见正殿东渡堂,南殿友谊堂和北殿泰山堂。

步入东渡堂,正中供有徐福出海塑像,右侧有百工出海塑像,左侧有千童出海塑像,三组塑像座基均采用船头的造型。据史书记载,徐福东渡集团约有5000余人,其船队的规模十分庞大。东渡堂的南墙壁画为“饶安起航图”,由“招募千童”、“河边演武”、“集结货物”、“装载龙舟”等组画构成。东渡堂的北墙壁画为“扶桑授艺图”,由“采药治病”、“冶炼造舟”、“开荒种稻”、“打鱼捕鲸”、“养蚕织布”等组画构成。另有“和亲共事”画一幅,描绘了徐福登陆日本后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建家园的史实。东渡堂用塑像和壁画的形式把徐福千童东渡的史实十分完整地再现了出来。

如今的千童镇,因其独特的历史经历,成为了中国第一侨乡、中日文化交流之起源地,受到了国内外的格外瞩目。

在中国有关徐福的遗迹还有江苏省赣榆县的徐福诞生地“徐福村”;辽宁省绥中县的徐福出海纪念碑;浙江慈溪、岱山徐福出海遗迹群等。

实地考察佐贺吉野里

佐贺吉野里古群落遗址发掘于1986年。这一遗址被日本著名学者梅原猛推断为徐福集团在佐贺建立的一个王国。遗址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土岗上,四周有木栅围绕,并修筑有壕沟,占地30公顷。现已发现或发掘出了弥生时代的半地穴式房址350座,干栏式建筑60座,窑穴260个,墓葬2350座(其中瓮棺2000座),土圹墓330座,石棺墓20座,还发现了一座大型的坟丘墓。

图14 佐贺吉野里居住群落望楼复原照片为编者自拍。

经对出土的吉野里人骨的分析表明,吉野里人身材高大,不属原住日本列岛的绳纹人,即可推断为徐福集团的秦朝人的子孙。遗址出土的大型坟丘墓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高约2.5米。坟丘内发现了7个成人瓮棺,1个小儿瓮棺。七个成人瓮棺有共同的埋葬习俗,即棺的外侧涂有黑色涂料,棺内侧涂有朱色涂料,陪葬品有铜剑和管玉。铜剑和管玉都象征着权威,七个瓮棺的埋葬者可能就是吉野里的历届国王或者王族。这表明这里存在着拥有权威和实力的王。从出土的石器、木器、铁器工具来看,吉野里地区当时是以稻作农业为主的地区。遗址内发现两种储藏设施:一种是混杂在半地穴居住群的若干小型土圹储藏穴,可能是居住户为了防止荒年而建的私人仓库;另一种是建在群落壕沟外的18座干栏式大型集团仓库。从中可明显看出,当时已存在赋税和管理赋税的统治者。吉野里遗址中还发现了有铁镞、锋刃锐利的铜剑、带有铜剑划痕的人骨、残留着被射入铁镞的人骨等等。说明在这里有过武力的争斗。更应提及的是,在吉野里遗址里发现了来自大陆的秦代的铸造金属兵器的模具。这一系列发现,证实了佐贺吉野里地区确实来过一个拥有兵器的武装东渡集团。

图15 佐贺吉野里居住群落瓮棺复原照片为编者自拍。

图16 佐贺吉野里居住群落入口处复原照片为编者自拍。

目前,吉野里的发掘还在继续,吉野里遗址自1989年1月开放以来,已有300万人到此参观,它受到了世界考古学界的注目。

在日本,有关徐福的遗迹还有佐贺县诸富町的徐福登陆遗迹群、和歌山新宫市的徐福公园、山梨县富士吉田市的徐福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