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金融与征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大数据金融模式

按照大数据服务所处的环节,可以把大数据金融划分为平台金融模式和供应链金融模式。建立在B2B、B2C或C2C基础上的现代产业通过在平台上凝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组成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平台金融,例如阿里金融以及未来可能进入这一领域的电信运营商;建立在传统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通过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组成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譬如京东金融平台、苏宁易购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1.5.1 平台金融模式

平台金融模式是基于电商平台基础上形成的网上交易信息与网上支付形成的大数据金融,通过云计算和模型数据处理能力而形成的信用或订单融资模式。与传统金融依靠抵押或担保的金融模式相比,不同之处在于:阿里小贷等平台金融模式主要基于对电商平台的交易数据、社交网络的用户交易与交互信息和购物行为习惯等的大数据进行云计算来实时计算得分和分析处理,形成网络商户在电商平台中的累积信用数据,通过电商所构建的网络信用评级体系和金融风险计算模型及风险控制体系,实时向网络商户发放订单贷款或者信用贷款,批量、快速、高效,例如阿里小贷可实现数分钟之内发放贷款。

【案例1.1】阿里小贷模式

阿里小贷以“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方式开展金融服务,凭借电子化系统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核定,发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内,与银行的信贷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阿里金融目前只统计、使用自己的数据,并且会对数据进行真伪性识别、虚假信息判断。阿里金融通过其庞大的云计算能力及数十位优秀建模团队的多种模型,为阿里集团的商户、店主时时计算其信用额度及其应收账款数量,依托电商平台、支付宝和阿里云,实现客户、资金和信息的封闭运行,一方面有效降低了风险因素,同时真正做到了一分钟放贷。京东、苏宁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则是以电商作为核心企业,以未来收益的现金流作为担保,获得银行授信,为供货商提供贷款。

在阿里小贷业务决策中,数据分析发挥了核心作用。阿里小贷有超过上百个数据模型,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反欺诈,市场分析,信用体系,创新研究等板块。其决策系统每天处理的数据量达到10TB。数据分析用于向公司的管理决策层提供科学客观的分析结果和建议,并对业务流程提出优化改进方案。水文模型就是阿里小贷2013年着重搭建的重要数据模型之一。

在信贷风险防范上,阿里小贷微贷技术有完整的风险控制体系。阿里小贷建立了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具体来看,贷前、贷中以及贷后3个环节环环相扣,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根据小微企业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积累的信用及行为数据,可以对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较准确的评估。同时结合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的账号关停机制,可以提高客户违约成本,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如图1.12所示是阿里小贷业务流程。

图1.12 阿里小贷业务流程

1.5.2 供应链金融模式

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企业利用自身所处的产业链上下游(原料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充分整合供应链资源和客户资源,提供金融服务而形成的金融模式。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是供应链金融的典型代表。其以电商作为核心企业,以未来收益的现金流作为担保,获得银行授信,为供货商提供贷款。京东商城作为电商企业并不直接开展贷款的发放工作,而是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通过京东商城所累积和掌握的供应链上下游的大数据金融库,来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信息与技术服务,把京东商城的供应链业务模式与其他金融机构实现无缝连接,共同服务于京东商城的电商平台客户。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电商平台只是作为信息中介提供大数据金融,并不承担融资风险及防范风险等。

【案例1.2】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于2012年开始涉足金融服务,同年,京东金融自主研发产品获得银监会审批,2013年12月推出京保贝。金融业务正在成为京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2014年3月7日,京东低调上线理财产品“小金库”,更证明了京东对于金融领域的野心。

一般企业在与核心企业合作时,既要保证供货,还要承受应收账款周期过长的风险,资金往往成为最大的压力。而这些企业往往因为规模小,资金薄弱,难以得到银行的贷款,资金链断裂成为笼罩在这些企业头上的阴影。京东正是利用用户数据和现有的金融体系,根据每个环链上的业务需求,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

京东做金融有其天然优势,京东有非常优质的上游供应商,还有下游的个人消费者,积累了非常多潜在的金融业务客户。有大数据现成的资源,京东选择金融水到渠成。

在传统的贸易融资中,金融机构只针对单一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并据此做出是否授信的决策,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更加关注的是申贷企业的真实贸易背景、历史信誉状况,而不仅是财务指标。这样,一些因财务指标不达标而难以融资的中小企业,就可以凭借交易真实的单笔业务来获得贷款,满足其资金需求。并且银行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确保每笔真实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以达到控制贷款风险的目的。

如今,大数据的应用更让京东在这方面如虎添翼。例如,2013年12月推出的京保贝,针对京东上下游合作商提供快速融资的服务,供应商可凭采购、销售、财务等数据快速获得融资。通过大数据,以往需要人工进行的判断、审核等流程可实现自动化审批和风险控制,从供应商申请融资开始,全部由系统实现对放款审核的判断,放款过程全程自动化,因此可以做到3分钟融资到账;且无需任何担保和抵押,能有效地提高企业营运资金周转效率。

未来京东金融会覆盖更多的融资服务,而对于产生的数据,包括消费数据、物流数据、供应商财务信息以及金融状况信息,将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有效的分析,风险状况也能够实时监控。同时,在了解客户需求的前提下,提供简单融资、快乐融资的融资服务。

(资料来源:数据库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