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事6+6全解析(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组织活动的分类及特点

1.活动分类

(1)常规活动:一般企业有很多常规活动,这些活动很常见、规模也比较大,如:春茗晚宴、运动会(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趣味项目比赛等)、员工旅游、迎春晚会(包括团年饭、节目表演、员工抽奖等)。

(2)节日活动:有一些专门为烘托特殊节日气氛而举办的活动,如:元宵节灯会、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模范、五·四青年联谊会、十·一红歌比赛、中秋节游园活动、元旦迎新晚会等。

(3)企业活动:主要是指针对企业层面的正式活动,如:周年庆典、供应商年会、新品发布会、技能比赛、优秀员工评比等。

(4)其他福利活动:包括其他员工福利方面的活动,如:员工生日会、交友联谊会等。

以上活动形式各有不同,但组织活动的流程都差不多,从业者用心参与筹办几次大规模的活动以后,自然就掌握了组织活动的方法。当一种活动形成固定模式后,对组织者来说,就该考虑如何变换花样、推陈出新了。

2.活动特点

(1)人数多:企业组织的活动,参与人数都比较多,不是几个部门参与,就是整个企业全员参与。少则几十或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这对于组织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时间和财力允许的条件下,一个活动在场地、物资、项目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不会出现重大问题,唯独人员的组织有很大的风险,企业最担心的也是活动中员工的安全问题。所以活动组织者必须要细心谨慎,不能有一丝疏漏,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必要情况还要做好危机应对预案。


案例14

某大型集团公司,要组织全体员工(共3000多人)吃“团年饭”。为了运送员工往返酒楼和公司,活动组织方租用了30辆大巴,提前分派好了员工的乘坐车号、乘车顺序及就餐桌号等,并规定聚餐后原人原车返回公司。

当天,一切都按计划进行,非常顺利。谁知道晚宴结束时,问题出现了。由于每个员工吃饭时间长短不一样,活动又规定了原人原车返回公司,早吃完的员工很早就在酒楼门口等候还没有到的员工。随着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场面开始混乱起来,酒楼门口的交通也被堵塞了。活动负责人发现问题后,为了尽快疏散员工,赶紧找到各部门负责人协助组织本部门员工就近上车,先送一部分员工回公司,然后再回来接第二批人员、第三批人员。终于有惊无险地将全部员工平安送回了公司。

分析:这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运送员工的车辆安排失误。没有考虑到人员众多的特殊性,返程车辆安排过于教条死板,还好最后及时地调整了方案,幸运地渡过了危机。

(2)周期长:一般情况,企业举办的大型活动周期都比较长。比如“员工运动会”举办过程至少要一天或几天的时间。像“春节晚会”这样的活动,加上筹备过程,甚至需要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作为活动组织方要协调好参与活动员工的工作安排、休假安排及福利补助等,还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和跟进工作,确保各项目按照进度执行。

(3)投入大:这里的投入是指财力和精力的投入。为举办一次活动,企业肯定要支付一定数额的活动费用,用以准备活动的各项配置。据了解有些企业每年花在组织活动方面的费用高达百万元。当然想要举办一次成功的活动,在财力保障的同时,也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都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来筹划、准备、参与活动,有时甚至需要停工停产。所以活动负责人组织者,必须有一定的统筹规划能力,平衡好活动与工作的关系。

(4)常态化:企业在设立一个活动时,要有一定规律性、延续性,争取把该项活动做到常态化。如员工运动会、员工旅游、员工生日会等类似的活动,尽量按固定周期举办下去,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

(5)影响远:一般情况企业组织一场活动或者一系列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所以活动的成功或失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成功地组织了一次拓展培训活动,能够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拉近员工之间的距离,对企业氛围的融合、企业文化的建立将起到长期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