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以终为始的职业习惯
计划工作是所有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其任务就是明确目标,并拟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本书认为,计划不但是最基本的管理职能,也是最重要的。具体理由如下。
(1)从管理过程的角度来看,计划工作先于其他管理职能,而且在某些场合,计划工作是付诸实施的唯一管理职能。计划工作的结果可能得出一个决策,即无需进行随后的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及控制工作等。例如,对于一个是否要建立新工厂的计划研究工作,如果得出新工厂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结论,那也就没有筹建、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一系列新的问题了。
(2)计划工作影响和贯穿于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以及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中。计划工作对组织工作的影响是,可能需要在局部或整体上改变一个组织的结构,设立新的职能部门或改变原有的职权关系。例如一个企业要开发一种重要的新产品,可能要为此专门成立一个项目小组,并实行一种矩阵式组织形式和职权关系。计划工作对人员配备的影响可能是需要委任新的部门主管、调整和充实关键部门的人员以及培训员工等。而组织结构和员工构成的变化,必然会响到领导方式和激励方式。
(3)计划工作和控制工作尤其是分不开的——它们是管理的孪生子。未经计划的活动是无法控制的,因为控制就是纠正脱离计划的偏差,以保持活动的既定方向。没有计划指导的控制是毫无意义的,计划是为控制工作提供标准的。此外,控制职能的有效行使,往往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拟定新的计划或修改原订计划,而新的计划或修改过的计划又被作为连续进行的控制工作的基础。
关于计划的重要性,人们早有深刻认识。“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就主张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所谓“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际上是把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亨利·法约尔也强调:计划是管理的首要因素,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且是一切组织活动的基础。企业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需要制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企业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鉴于计划的极端重要性,管理者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职业习惯——“以终为始”。
【隆中对】
——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才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便是《隆中对》的由来。
在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之前,虽有汉室皇族的背景,也有攻城拔寨、能征善战的赵云、关羽、张飞等猛将,但却屡战屡败,连立锥之地都是借来的。问题出在哪里?刘备虽有满腔鸿鹄大志的企图心,然而却不知究竟如何成就霸业,不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也就是说,刘备不清楚,要怎样做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隆中对》的成功之处在于,第一,精辟分析了天下形势,预见到天下三分的未来。诸葛亮在隆中向刘备讲这番话时,三分的局势并不明显,他认准了刘备能与孙、曹鼎足而立;第二,指出了实现三分天下的途径,这个途径用4个字概括就是“避实就虚”;第三,规划了建立霸业的战略和政略;第四,提出了“兴复汉室”的长远任务。
《隆中对》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篇战略规划,它具有预见性、科学性、系统性、策略性、思想性。刘备集团就是依从它的指导,不仅一举从长期的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而且还一度赢得了相当程度的主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