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在目前的后危机时期,作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与经济转型课题,使得历史的视野和国际比较的研究成为破解难题的重要环节。这正是《经济转型:国际比较的视角与国家案例》一书形成的背景和由来。
一 对经济转型概念的理解与研究的出发点
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它可以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支柱产业的更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资源配置形式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提升等各项不同的内容,因而是一个包含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转型在内的复杂而深刻的演进过程。而且,就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实践来看,经济体制的转型与经济结构的转型往往存在发展上的内在联系和时间上的前后接续关系。
当前,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就处于一个深刻的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之中。30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使中国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推动和改革红利的释放,中国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反映经济总量增长的各项指标有了根本性的改观。供求能力的提高、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所处地位的上升,都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因此,继经济体制转型之后,经济结构的转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课题。于是,在“九五”计划时期,我们就提出了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任务,并在一些资源枯竭城市积极展开实践。但是,作为一个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结构不平衡性因素,以及内部积累的各种复杂的结构性问题,我们的经济结构转型面临巨大的困难。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萎缩,全球经济恢复乏力,贸易战、汇率战接连不断,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又极大地压缩了中国发展与转型的空间。因此,审时度势,以自身的发展为基础,在对经济转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借助新的科技革命可能到来的时机,有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内外部因素与发展条件,切实推进中国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严峻历史任务,亦是本书撰写与问题研究的出发点。
二 本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特点
围绕广义的经济转型这一主题,本书在产业、贸易、金融、投资等各领域展开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主要内容与研究特点大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中国为重点,在世界经济领域内对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转型进行比较研究。经济转型不是个别国家的个别现象,伴随着一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以及它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经济转型是一个或迟或早必然到来的过程。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不仅中国和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面临着重要的经济转型课题,而且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同样面临着在后危机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课题。只不过不同类型的国家,在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经济转型课题而已。因此,本书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是按照不同的经济类型划分专题,在整个世界经济的领域内进行的。即涵盖了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转型问题研究,例如,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转型路径与进展的研究,对德国社会平衡和去中心化模式的研究,以及对日本经济发展过程转型的研究。对俄罗斯、东亚等新兴经济体在转型中所遇到问题的研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对中国经济转型的研究则是其中的重点,为此专门开设了中国经济转型专题。我们期望通过对不同类型经济体经济转型的比较研究,能够从事物整体的发展上去观察和认识问题,探索经济转型可能存在的规律性现象,以便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因此本书的结构采取了多个专题、两条战线的布局方式。
第二,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是在历史的深度和各经济体在不同时期所遇到的转型问题的广泛层面上同时进行的。由于经济转型是经济体经济演进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它与各国经济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发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经济体经济演进过程的研究。只是这里研究的侧重点是与经济转型紧密联系的那些技术、经济与社会变迁的背景条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体是如何认识和解决这些结构性矛盾的。所以,本书的研究更多地把握了一种历史的视角,试图深层次地揭示一国经济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和转型途径。这一特点,在对日本经济转型与中国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例如,关于日本的经济转型研究,从近代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现代的战后经济运行,到当代的“安倍经济学”的历史考察,形成了一个研究上的历史系列。而后者对中国的研究,既有近代的晋商票号源流与变迁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两个30年增长模式的比较研究,也有当今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开放水平的路径研究,充分反映了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转型与发展相伴而生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从产业、投资、贸易、金融到社会保障,对经济转型的研究涵盖了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由于经济转型不是经济发展某个领域或某个方面的变化,而是贯穿一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历史过程的多个方面,因此本书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涉及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主要方面,谋求从中认识转型问题的深刻性,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广泛性,以及各领域结构性问题解决的相互关联性。例如,在本书的研究中,有对制造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链重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对企业投资运行机制和在经济转型条件下全球并购市场的分析,有对近现代对外贸易发展与转型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历史思考,也有对财政危机的详尽研究,以及对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和未来发展的预测,还有对东欧社会保障体系转型的探索与研究。力求对这些经济生活的重要领域,在经济转型时期所遇到的问题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探求经济体在经济转型即经济发展的这些关键时点上,采取何种战略布局和组织,尤其是实际的产业运作,从而有效地推动经济转型的顺利进行。
第四,由于经济转型是一国或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到来时期所做的发展选择和实际应对,因此对经济转型问题的研究是以国家(包括地区)案例的形式进行的。经济转型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它在各经济体发展演进过程中的嵌入性,决定了它是国家层面的经济运行活动。经济发展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面临的转型任务不同,即使是经济发展处于相同阶段的国家比如发达经济体中的美国和日本,新兴经济体中的中国和俄罗斯等,由于国情、发展历史和政策环境的不同,在转型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也不同,采取的转型推进路径自然是存在差异的。采用国家案例形式进行的研究,不仅可以使转型问题的研究更加细致和深入,观察到的转型案例更加丰富和生动,而且更加便于我们从经济发展的长期视角,清楚地认识经济转型成功与否带给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尤其可以重点提示我们,经济转型的成功推进不可能是对别国经验的简单移植或复制,而一定是建立在本国经济实际的基点之上的。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比较与借鉴,绝不是“拿来主义”的照抄照搬,而是在对外部事物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基于国情的有效应对。从这一意义上说,对国情的客观认识与深刻理解是成功推进经济转型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三 本书研究和撰写欲达到的主要目的与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本书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包容性增长与结构转型:新兴经济体的政策选择”专题性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经济史与国际比较视角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经济转型中的产业发展选择研究”的探索性思考。力图通过国际比较视角的案例分析,来拓展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的广阔视野和历史深度。作为对经济转型问题认识的探索性研究,本书还只是一个初步的研究成果。我们期望在世界经济领域内对经济转型问题给予一个全景式的揭示和历史纵深的考察,本书只是一个初步的揭示与考察。由于这项研究广泛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各主要发展领域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在内容的组织、撰写和统合上有一定的难度,不仅在已有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上需要进一步深入,在案例的剖析方面也应进一步紧扣经济转型的主题,提出更加鲜明的有助于推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理论认识与有效的政策建议。这是本书存在的不足,亦是今后扩展性研究的努力方向。
本书的作者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南开大学等高校的外国经济史和世界经济领域的学者。在个人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团队召开过多次专题性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用以深化对经济转型问题的认识。我们期望通过这项成果,能够使外经史研究助力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顺利推进,助力于中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同仁,尤其是经管分社社长恽薇女士、总编辑陈凤玲女士。她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性思维一直在关注这项研究,陈凤玲还与作者一起构思书稿的框架结构和研究内容,并且对本书的撰写安排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可以说,本书是作者与出版社双方密切合作的成果。最后衷心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对本书给予的出版资助。研究和撰写更多高质量的外经史学术研究成果是我们的努力目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李毅
2016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