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欢迎的知心姐姐
知心姐姐写的书是受人欢迎的。孩子们欢迎,家长也欢迎。她的每一本新书写出来都很畅销,一版、再版,还不断有人盗版,说明客观上社会对这类好书有着强烈的需求。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每年出生的孩子远超过一千万,在孩子的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希望,也寄托着家长的希望。人们努力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孩子,希望他们有幸福的童年,希望他们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将来能创造更幸福的生活,担当起振兴民族的重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却往往感到很苦恼,并不快乐。许多家长也因为孩子苦恼而倍感苦恼。孩子们感到学习负担太重,学得太苦太累;感觉不被理解,父母的要求太高太琐碎;感觉不到成功的喜悦,也感觉不到父母的爱。家长们不明白孩子究竟想要什么,觉得已经尽其所能(许多时候甚至超过自己的所能)来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比自己小时候幸福多了,可为什么孩子还不听话,不爱学习、爱顶嘴呢?总之,就是和自己的期望差得很远。他们叹气,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知心姐姐写书就是应这种需要而做的努力,而且是一种成功的努力。她的书中说的都是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话题,给人以正确的目标,给人以坚定的信心,更给人以可操作的方法,使人读了以后不由得产生会心的微笑:“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找到了摆脱困境的出路,一试果然奏效,于是,她就赢得了广大读者。
“知心姐姐”本来是《中国少年报》上一个面向读者解答问题的专栏。卢勤同志主持这个专栏多年,最终打造出了这样一个知名的品牌。其中的奥秘何在?
首先,她爱孩子。一听到有关孩子的事,卢勤就两眼放光。听到孩子有什么困难,她千方百计也要想办法帮助解决。孩子说什么,孩子的父母说什么,她都能倾听,而且不断地引导、鼓励对方把话说完,说透。这样她就能彻底理解孩子,也能充分理解家长。于是,她说出来的话就能为对方着想,并且从对方的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了“知心”。这正是做思想工作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最根本的条件。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家长们也把她看成知心姐姐,她就成功了一大半。
其次,她很勤快。她的名字叫卢勤,确实也勤于学习。别人有什么好主意,她就会马上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而且记得特别详细,到时候拿出来就能用。孩子的倾诉,家长的倾诉,她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记下,也记得特别详细。这样,她肚子里就有说不完的有关孩子成长的故事,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许多地方请她去做有关孩子健康成长的报告,她都尽可能地答应,终年四处奔波,一遍遍地讲,讲完了还耐心回答各种提问。她的思想就在这样的劳顿之中一遍一遍被打磨得更成熟、更精致。她说的道理是正确的,但又不全是套话、空话,更不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官话,而是合乎道理、实实在在、一针见血的大实话。这就自然受到了孩子们和家长的欢迎。
也许她还有许多其他的重要经验,但是我认为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新中国这60多年的进步实在太大、太快了。60多年前,能上小学的人比现在能上大学的人还要少。无论社会条件、家庭条件、孩子们接触的事物、未来的前途,都是过去不可能设想的。新的条件产生了新的期望,自然也产生了新的矛盾、新的苦恼。只凭主观愿望、主观想象,往往要碰钉子,而且只依靠老办法那是肯定不够用的。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我们有理由期望我们的孩子成长得更健康、更阳光,将来也更有成就。但是,要把这样的期望化为现实,需要解决无数过去没有碰到或者没有想到的新问题,而且许多老问题也会以新的形态出现,要求寻找新的解决方法。这就需要知心姐姐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最后,希望有更多类似知心姐姐这样的有志之士站出来,为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长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