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土地资本空间配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市场交易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创新之处和不足

一 创新之处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土地问题置入空间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传统的经济学在经济增长中忽略了土地要素的作用,空间经济学也没有明确把土地要素纳入城市聚集模型中。本文尝试建立土地要素推动的“中心—外围”模型,深入研究土地要素在空间聚集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而说明土地要素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

第二,将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进城与土地指标向城市流动结合起来,并具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城乡土地流转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相结合。城市化的发展是土地扩张与人口转移的同步过程,因此本书同时考虑土地和人口两种要素。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单方面要素的角度进行城市化的研究,难免在城市化发展机制方面有所欠缺和偏颇。本文从土地要素的角度分析指出,建设用地指标流转推动我国城市化发展,同时土地指标的流转紧密结合农村人口的流动,能够契合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多重要求。

第三,本书试图建立建设用地指标流转的市场机制,建议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建设用地指标的自由流动。这样既为需要土地的城市解决部分土地指标问题,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土地违规使用等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二 不足

但是,本书的研究也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空间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深奥和严谨的学科,城市的发展是多种生产要素聚集的过程,其中人口、资本、土地、制度等很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形成了城市的聚集机制。笔者由于知识积累、所学有限,及受时间约束,在空间经济学中的研究还比较浅,难以把握空间经济学的精髓;同时对于城市聚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的理解难免不够深刻和准确,因此在对“中心—外围”模型进行改进时,难免会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第二,目前空间经济学只是一种理论上较为深刻的科学,但是空间经济学的计量发展还比较缓慢。本书对我国土地资本进行空间研究的过程中,只是基于理论进行模型推导,对于土地资本空间活动的数据无法准确和全面获得,严格的计量分析还无法进行,因此只能在理论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

第三,我国土地资本空间配置的研究必然要基于对我国土地制度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制度变动较大,而且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制度体系,虽然笔者对我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建设用地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但是难免存在不足和偏颇。

第四,笔者所读文献有限,难以保证对于土地空间、土地经济以及土地制度等的准确和全面把握。本人将在目前所学基础上继续对土地要素在城市聚集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继续对我国土地制度进行研究,争取在以后的研究中,不仅可以加深对于空间经济学的认识,也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我国的土地制度进行研究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