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互联网技术史
互联网诞生至今,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代:军用时期、商用时期和民用时期。所谓“用”,指的不是使用,而是主导、开发、应用。
一 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军用时期
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间,网络主要应用于国防工业和军事科技,只在后期一定程度上向高等院校开放。
互联网的鼻祖阿帕网(ARPANet)始建于1969年,是由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Advance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制定协议,将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开始形成的。到1983年时,ARPANet已经连接了300多台计算机,供美国各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使用。同年,ARPANet被美国政府分为ARPANet和MILNET(Military Network)两个网络,正式分为军用和民用两个部分。其中,民用的ARPANet就成为了今天Internet的前身。
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通信网络——NSFnet。该网络将美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连接到分布在美国不同地区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并将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与超级计算机中心相连。实际上,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
NSFnet逐渐取代了ARPANet的地位,ARPANet于1990年宣布关闭。
2.商用时期
自20世纪90年代到2001年的时间里,互联网完成了从“军用”到“商用”的过渡。
首先,1994年,美国允许商业资本介入互联网建设与运营,互联网从实验室进入了面向社会的商用时期,开始向各行业渗透。独立的商业网络开始打破政府和学校的垄断发展起来,Dephi之类的为客户提供在线网络服务的公司逐渐开始成为网络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这种情况下,NSFnet虽然转变发展方向,致力于K-12的建立和公共图书馆建设,却没能改变颓势,于1995年停止运作。到后来,各种服务器提供商、软件开发商、各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其次,这一时期的互联网技术不断飞跃。1989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分类互联网信息的协议。1991年,这个协议被命名为WorldWideWeb,也就是我们熟知的WWW——超文本协议。这种可以在一段文字中嵌入另一端文字的协议,大大方便了非专业人士对网络的使用和信息的共享,带来了WWW站点数目的急剧增长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最后,由于高校学生进入职场,将使用网络进行通信或者完成相应工作的习惯也带入了社会——这种技术的普及刺激越来越多的社会需求产生,因而接入Internet成为电信公司的一种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网络可以提供的服务从早期的电子邮件扩展到新闻资讯、电子商务、休闲娱乐等无所不包的程度。
总之,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这一时期许多国家的核心计划,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应用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互联网改变了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3.民用时期
2001年以后,互联网世界开始进入Web2.0时代,普通用户(社会公众)在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每个人都身处无所不在的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的生产者和互联网技术的开拓者,社会真正从“布道式宣讲”转变成“自由交换意见的集市”。
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Del. icio. us、43things. 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割、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在这一阶段,用户从坐在计算机前接受信息的人,成为发布内容、传播内容甚至创造新的内容传播方式的人。互联网用户组织方式也从以信息为纽带向以关系为纽带转化,人人网、微博等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互联的“网”已经密密地把我们编织其中,而织网的人正是我们自己。
此外,技术的包容性不断增强,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的三网融合大势所趋,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发展飞快,WIFI也开始覆盖生活的角角落落,可使用的互联网终端类型越来越丰富,这一场全民狂欢简直无处不在。
因此,我们将它称之为民用时期。
当然,以上这种划分方式是世界范围的。单就中国而言,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4年制作并展出的互联网历史长廊,可以从内容上(主要是应用范围和使用规模上)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划分成网路探索(1987~1994年)、蓄势待发(1993~1996年)、应运而生(1996~1998年)、网络大潮(1999~2002年底)、繁荣与未来(2003年至今)五大阶段。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变化不仅仅是体现在规模上,自1994年4月20日,在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正式成为有互联网的国家,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以来的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互联网在社会角色、应用领域上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就其所担纲的社会角色而言,中国互联网经历了从早期的单纯的通信技术手段(1999年以前),到中期的作为传统媒体的附属而存在(2000~2002年),再到现在能够支撑多元表达、构筑公共话语空间的独立“第四媒体”(2003年至今)。就互联网的应用领域而言,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已经从最早的信息通讯,扩展到现在的电子政务、网络新闻等无所不包的程度。特别是网络经济的腾飞,不仅为国民经济注入了一股新鲜强劲的血液,更使得互联网彻底深入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 互联网三个阶段的特征
互联网本质上是为人们提供服务的一种工具,因此我们可以从服务对象、服务类型、服务领域、服务规模四个方面的特征上对三个阶段加以区分。由此,得出表2-1。
表2-1 互联网三个阶段的特征
虽然互联网产业在商用时期和民用时期都主要依靠商业资本获得发展,但推动二者发展的核心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说,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已经从少数人——不管是政府还是商人——的控制中脱轨,成为只有全民才能决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