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论症话健康(第二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4 防癌的生活方式

王炯轶,姜斌 肿瘤科

肿瘤是什么疾病?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症,属于恶性肿瘤。

现行医疗水平下癌症还是不治之症么?

以前因医疗技术受限,恶性肿瘤属于不治之症。但目前随着医疗条件和诊疗水平的突飞猛进,早期癌症以及部分癌症的治愈存在很大希望,比如:精原细胞肿瘤、甲状腺癌症、部分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较满意。

“带瘤生存”是否等于绑着一颗定时炸弹?

“带瘤生存”是指一种与疾病长期共存的慢性病状态;经过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肿瘤相关性症状(如出血、癌痛、咳嗽、吞咽困难等)消失,瘤体局部进一步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其临床表现与我们常见慢性病类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该类患者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能力(邪不胜正),使癌细胞相对“静止”、“休眠”。总体来说带瘤生存是安全的,并不是“与恶魔共舞”。

如何理解癌症治疗属于慢性病管理范畴?

目前,对于癌症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随着内分泌药物、三代化疗药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很多传统理念的不治之症的生存期、缓解期相对往昔不可同日而语。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症状、体征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从基因角度来看,患者体内的抑癌基因和癌基因达到了平衡一统,整个疾病的生物学行为与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非常相似。

目前癌症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目前癌症诊疗中常见的三大误区:①轻视早期筛查以及防癌普查工作;②过早陷入绝望、沮丧状态,放弃治疗,认为癌症等于死亡;③过度治疗,对于某些不具备化疗指征的个体进行化疗等,不能认同带瘤生存理念。

WHO提出的癌症早期十大信号是指哪些?

(1)在乳腺、皮肤、舌部或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可触及的肿块或不消的肿块。

(2)身体上的疣或黑痣产生变化,如颜色加深、增大、瘙痒、溃疡等状况。

(3)持续性、进行性消化不良。

(4)吞咽食物时有哽噎感、疼痛,胸骨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

(5)耳鸣、听力减退、鼻塞、头痛、抽吸咳出的鼻咽分泌物带血。

(6)月经期不正常地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

(7)持续性声音嘶哑、干咳或痰中带血。

(8)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及黏液或腹泻、便秘交替或原因不明的血尿。

(9)身体出现久治不愈的伤口或溃疡。

(10)长时间内,出现原因不明的体重减轻状况。

吸烟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938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一位生物学教授对6813人作了调查,发现不抽烟者中活过60岁的占66%,而嗜烟者中只有46%的人活过60岁。1947年,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发现,英国民众的肺癌病死率比25年前提高了15倍。根据WHO提供的最新数字,全球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每年至少有3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而其中就有100万人死于肺癌,占世界每年死亡总人数的6%。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向人们发出警告:吸烟对健康有害,吸烟从某种意义上讲就等于慢性自杀。

大量报道证实了吸烟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1)缩短寿命:一个25岁每日吸2包烟的男人,比不吸烟者少活8.3年。

(2)肺癌: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

(3)喉癌:比不吸烟者高2.9~17.7倍。

(4)口腔癌:比不吸烟者高3~10倍。

(5)膀胱癌:较不吸烟者大7~10倍。

(6)食管癌:吸烟者增加2~9倍的危险性。

(7)胰腺癌:是不吸烟者的2~5倍。

住院化疗期间体质虚弱,需要补充什么营养品么?

由于化疗期间可致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引起患者摄入不足,很容易导致营养跟不上(负氮平衡)。从营养学角度来看,化疗期间饮食应本着优质蛋白、高热量、易消化、低脂肪的原则来安排饮食。如各种白肉(禽类)、鱼虾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和热量较高,在主食上应当粗细搭配,力求多样化。多食蔬菜和水果也是不错的营养支持手段。化疗期间食欲常较差,又有恶心等反应,要求进餐次数比平时多一些,也就是少食多餐,最好是稀软易消化的食物,以达到高蛋白、维生素丰富、热能充足的要求,这就是人们说的“少而精”。即使有呕吐,也要坚持进食,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和止吐干预。

常见的致癌因素有哪些?

化学致癌因素:

(1)亚硝胺类:这是一类致癌性较强、能引起动物多种癌症的化学致癌物质。在变质的蔬菜及食品中含量较高,能引起消化系统、肾脏等多种器官的肿瘤。

(2)多环芳香烃类:这类致癌物以苯并芘为代表,将它涂抹在动物皮肤上,可引起皮肤癌,皮下注射则可诱发肉瘤。汽车废气、煤烟、香烟及熏制食品中含量较高,尤其肉类烧烤性食物中焦煳的部分,含有大量苯并芘。

(3)氯乙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塑料聚氯乙烯,是由氯乙烯单体聚合而成,可诱发肺、皮肤及骨等处的肿瘤。通过对塑料工厂工人流行病学的调查已证实氯乙烯能引起肝血管肉瘤,潜伏期一般至少15年。

物理致癌因素:电离辐射(高压电缆、大功率基站)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病毒和细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类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子宫颈和肛门生殖器区域的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EB病毒(EBV)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乙型肝炎与肝细胞性肝癌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与胃低度恶性B细胞性淋巴瘤发生有关。

预防癌症的五大建议(美国癌症协会)

(1)保持正常体重:成年女性体重增加5kg绝经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1%、39%和13%。其机制为,体脂过多可能引起胰岛素抵抗或生长因子水平增高,刺激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2)增强体育锻炼:可降低乳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或致死率。2017ASCO年会上,加利福尼亚大学Abrams教授指出,积极锻炼可以改善癌症患者的预后。

(3)拒绝罐头食品(香肠):每天多吃50g加工红肉食品,癌症发病风险提升11%。

(4)不可酗酒:重度酗酒(每天至少5杯白酒)与近10种癌症(肺癌、口咽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食管癌等)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5)避免过度补充维生素:过量叶酸、胡萝卜素、维生素E、硒可诱发多种癌症。